分享

未来10年最重要的整理,是你对自己内在体验的掌管

 第1整理术 2023-07-13 发布于上海
 导语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开启2023年度新专栏“女作家的整理心经”。主理人周一妍采访身边认识的新旧作家朋友,通过10问,分享她们整理空间、信息与心情的心法,指引我们走进一个有序且美的新世界。第五位采访对象是心理学作家、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王俊华

作者|周一妍

图片来源|http:///

画家|Kim Hyerim

王俊华,法学、心理学双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出版《你把什么带入了亲密关系》、《当我找到自己时》两本书,旨在用萨提亚模式,发掘人的内在生命能量。2023年6月出版的《当我找到自己时》是一妍的枕边书。

Q=周一妍
W=王俊华
Q1: 你喜欢整理吗?为什么?
W:我花在空间整理上的时间并不多,但我愿意做这件事。有序、有条理的空间,让人感觉舒服、轻松。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
Q2: 你如何理解“整理”?你觉得它重要吗?
W:我刚看“第1整理术”时,以为这是一个讲空间归类、清理、有序的公号。后来你提到我的书《当我找到自己》,邀请我畅所欲言聊整理。我突然意识到:对哦!我现在做的这些事,也在整理。
心理学提倡每个月做“心理盘点”。有些东西卸下,有些东西留下,有些东西添加。反复资源整合,整理就完整了!

Q3: 最近对你来说,做过最重要的一次整理是什么?

W:我过去一直都从事学术期刊的研究工作。头脑中的东西,是我重视的。

学习萨提亚,特别是前10年,我觉得内在体验的东西,非常重要。我不再从认知上告诉自己“妈妈很辛苦”,“我应该感恩”,这些都是知识层面上的。当我的体验发生改变,身体也发生变化。我通过很多练习,比如“原生家庭图”,“人生雕塑”等,越来越明白大人的意图,最终和母亲和解。这是一段非常感人、非常美妙的内在整理。

Q4: 写书是一件非常需要思维整理的事。当你决定写一本书时,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如何在纷繁的信息和素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W:一开始没打算写书。因为遇到萨提亚,我想要写东西。某天听一个人分享,觉得有意思,想记下来。某天感觉自己不舒服,通过自我对话,把情绪、观点和期待记下来。某天听讲座,把领悟整理成文字。就这样,我陆陆续续写了28篇。
后来,因为做咨询的缘故,我会把文章分享给一些学生和来访者。有些人就把文章转到他们的公众号。结果挺受欢迎。有人建议:王老师,你可以写书呀!
我真的可以吗?我不知道。于是,我开始梳理框架。我把大框架定在“个人成长”里,然后确定了“回看原生家庭”,“过往经历的伤痛与成长”,“为自己的内在负责”,“建立和谐的关系”四部分。后来,我把“与美好的自己相遇”放在第一章。因为这是萨提亚最核心的东西。我决定在开头把它亮出来,引导读者在阅读中不断探索“我是谁”。
结尾,我想要强调“改变永远是可能的”,于是加了第六章。内在改变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练习。我把这一章放在最后,代表着我与读者的分别。看完这本书后,你还要继续寻求改变哦。

Q5: 每一位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肯定,令读者受益。当你看到负面的评价或者批评的声音,你会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

W:目前我出了两本书,卖得不是特别好(笑)。没有什么负面评价。《当我找到自己时》第一版出版后,我看到一个“中评”。读者留言说:以为是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故事,结果却发现是很多人的故事,有点失望。

虽然书没收到什么负面评价,但生活中还是会有。比如,一些课程平台选老师。有时候联系人告诉我,经过内部讨论,最终没有选择我。我问:为什么?他说:没有名气呗。我说:还有什么原因吗?他说:我不告诉你了。

对于负面评论,我会很好奇,想要问个明白。我的确是个不擅长搞自媒体的技术小白。直播时经常出糗。比如这次灯光太暗,下次声音出问题。每一次,别人的评价,我都会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参考

年轻时听到负面评价,我要么责怪别人,要么嫌弃自己,情绪起伏很大。如今听到负面评价,内心很平静。我对自己说:那也没有关系,可能我们想的不一样”。

Q6: 在这个时代,人们提倡断舍离,希望通过丢掉一些沉重的东西,让心灵会呼吸。对你来说,什么东西是你生命中必须要丢弃的?什么东西必须是不断不舍不离的?

W:必须舍弃的,是“未满足的期待”。我在29岁时决定学GRE,出国读书。后来在北京结婚、生子,就安定下来。GRE的书和磁带丢在一边。一直到我40多岁,才下定决心将一大堆书和磁带断舍离。我感觉有些失落,也有些轻松和决绝。人生四十,我与青春的梦想告别,开始学心理学,义无反顾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
不断不舍不离的,应该是“对美好信念的坚守”。比如“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当我遇到挑战时,会听到内心隐约发出声音:试试呗。
Q7: 在这个越来越物化的时代里,你通过人到中年时开始学习心理学,钻研萨提亚,并成为一名心理学作家,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您觉得这种能力是可以被迁移的吗?

W:决定写”最重要。刚学萨提亚时,我想写东西,却不敢写。担心自己写不好。

我甚至还因为“不敢写”,进行过心理咨询。后来,我看了世界级写作名师娜塔莉·戈德堡的《写出我心》、《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这才领悟到:写成怎样不要紧。关键是先写出来

有些心理学讲师问我:想出书,但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办?我回答:你先把你每节课讲的内容写下来。关键是写,而不是写好。

Q8: 对于那些想要逃离倦怠的人,你的人生经验可以给到它们怎样的启示?

心理学可以帮到他们。之所以“卷”和“倦”,是因为被太多外在事物牵扯。大多数人来心理咨询,不断讲述“这事”,“那事”。那么,你这个人内在是怎样的呢?你讲的那些事如何冲击你的内在?这就需要回到自身你可以问自己:

  • 当下我究竟有多疲惫?
  • 当下我究竟有多烦躁?
  • 我的观点是什么?
  • 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
  • 究竟做什么,才可以满足自己呢?

当你找到你和你的本质(essence),就可以把生命力活出来。一旦把生命力活出来,外在的干扰就变小了。你会觉得,我正在掌控一些事,而不是被烦心事淹没。

Q9: 你觉得未来10年,最重要的“整理”会是什么?

W:前不久,我听一位好友说:这是一个疗愈的时代。我比较认同。那么,在疗愈的时代,什么样的整理最重要?我觉得是内在的整理。你对自己的情绪、期待、认知、内在体验,有一种掌控感。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你能把它们理顺。
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放下“未满足的期待”,从过往的创伤中开出花,看到美好的资源,放下一些东西......这些都是疗愈的过程。
Q10: 在这个世界上,你觉得你必须要完成的”功课”是什么?你如何确认它们是你想要完成的“功课”?你又如何确认自己正在完成“功课”的路上?
W:我想要完成的功课,是挪开那些阻碍我们体验美好生命的东西“感觉自己太渺小”,“我不好”,“我不配”,这些信念,都在阻挡我们。
有时候,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去感受大地的能量,天空的能量。当我感觉身体的修复力越来越快,我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路上。
举例来说,目前正处在更年期的我,常会莫名烦躁。
每天清晨四五点,烦躁呼一下来了。我对自己说:“来了!它又来了!陪它一会儿,几分钟就过去了。”
当我不再谴责自己,内耗就少许多。
最新直播
周一妍对话心理学作家王俊华

719日(周三)15:00-16:00, 我将邀请心理学作家王俊华老师做客一妍星球视频号直播间,分享《当我找到自己时》一书的诞生故事。我们一起整理内在,看见你和你的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