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凶猛至极」到「好吃懒做」猪猪到底经历了什么?

 食研所 2023-07-13 发布于北京

最近,肉叔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国家林草局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叶麂、寿带等野生动物列入了新“三有”名录,在部分地区致害严重的野猪已被调出名录

对于野猪被“除名”,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金崑解释说,野猪这个物种已不存在生存威胁,很多区域种群数量过高,符合调整基本原则。
看到这里,肉叔不禁唏嘘,曾几何时猪也凭借着凶猛霸气“称霸一方”,到如今为什么会被大家贴上“懒”“馋”的标签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猪的前世今生。



历史中的猪


△图源:pexels

猪这个物种,早在四万年前就出现了。但它并不是从物种诞生起就这么“温顺憨厚”的,野猪体型粗壮、性情暴躁,成年雄性体重可达200千克,极富攻击性。彼时的野猪凭借粗蛮的实力,成群出现在人类的田地之中抢掠、践踏庄稼。

但随着勇士的反抗,野猪终究还是败下阵来,勇士们制服野猪后并没有直接将其杀死,而是拘禁起来,甚至定期喂以食物,人类的长期拘禁,限制了它们的活动空间,给食喂养又弱化了它们的野外取食需求,猪的生理特征因此出现了巨大变化,驯化后的猪,头部和嘴大大缩短,犬齿退化、体型臃肿。


图源 pixabay
据资料记载,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所发掘出来的新石器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文化遗址中,有很多家猪骨骼,说明当时养猪已经盛行[1]。

1954-1958年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家猪骨骼和绘有猪形象的花纹陶器,说明半坡人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养猪[2]。

1973和197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和1980年在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发现的许多动物骨骼中,家猪骨骼占很大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了我国养猪的历史,可远溯到公元前五千年,也就是距今约七千年。



哪个朝代猪肉最便宜?

事实上,猪肉消费大增是在唐宋及以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介绍京城汴梁城(今开封)内朱雀门外街巷情况时称:“南去即南薰门……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可见京城猪肉消费量之大。

到南宋时,城市猪肉消费有增无减。宋吴自牧《梦梁录》“肉铺”称,临安的肉市在坝北修义坊:“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整个杭州城内外卖肉的摊子数不过来:“每日各铺悬挂成边猪,不下十余边。”一般到午饭前,这些肉就卖光了,“盖人烟稠密,食之者众故也。”

宋人喜欢吃猪肉,其实与猪肉比其他肉品便宜不无关系。当年苏东坡被贬谪江西时,发现那里猪肉太便宜了,其在打油诗《猪肉颂》中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图源 pixabay


如今的猪



把目光投向现代的猪,就两个字“享福”!现代化的猪场甚至楼房猪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今的猪舍不仅是小洋楼还都装上了空调~猪猪浑身是宝,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贡献美味佳肴。在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今天,小猪猪的地位可是越来越高了。


也正是因为机械化、科技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才能为北京的炒肝,广东的叉烧,山东的九转大肠,上海的红烧肉、川渝的烤脑花、回锅肉,福建的肉燕,江西的米粉蒸肉,黑龙江的锅包肉、红肠,湖南的辣椒炒肉,江浙的东坡肉,云南的宣威火腿,天津的扒肘子,辽宁的酸菜血肠等美食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猪肉!



一起愉快吃猪吧!

参考文献

[1]杨苗苗. 现生野猪头骨解剖形态学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猪骨材料的鉴定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姜义安.我国养猪业溯源[J].陕西农业科学,1984(06):10-12.


END
编辑 / 肉叔
图源 / pixabay、pexels
本文由食研所原创
中国肉类协会出品
加入食研所美食健康群(roushu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