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看文海 2023-07-13 发布于陕西

皮肤瘙痒在皮肤病及诸多内科疾病中常见,常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影响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疗效不甚满意,但中医运气学对此有独特认识,从大环境来讲,人生于自然并深受环境影响。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环境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变化,肌肤失和而致痒,这便是中医“天人相应”,更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集中体现。

《医学入门》有“不通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突出了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古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现了在天人之间、古今之间、形气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气之变化虽在天地,但其应在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来发掘疾病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联规律,从而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本文就2019年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多风,下半年多火,气运相合以气为主的运气条件。

结合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病例二则,总结李艳彦教授运用运气方治疗皮肤瘙痒的经验如下。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皮肤瘙痒的现代研究

瘙痒是一种引起人的挠抓欲望的感觉,好发于肌肤、黏膜、角膜等部位,以四肢及躯干较常见,临床分为急性瘙痒和慢性瘙痒,多伴见皮肤抓痕、色素沉着、脱屑及皮损改变等症状。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皮肤瘙痒可见于大部分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特异性皮炎等,也见于许多内科疾病,如肿瘤、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

现代医学尚未发现皮肤瘙痒的确切机制,但认为其病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效果不明显或病情易反复。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中医对皮肤瘙痒的认识久远,从《内经》到近现代一直都有相关理论阐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

与皮肤瘙痒相对应的中医病名有“痒风”“爪风”等,认为其病因主要分为虚邪和实邪,实邪包括风邪、湿邪、热邪、虫毒之邪等因素。

虚邪包括血虚风燥,肝肾阴虚等,总的病机为肌肤气血失和而致痒。《素问·风论篇》有“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风性开泄善动,数变,且易夹湿邪与热邪为患,风邪所致瘙痒常起病迅速,且病位游走不定。除了外感之风,尚有内风,古人认为内生之风主责之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喜畅达。

其象类风,如老年性皮肤瘙痒多由肝肾阴虚或血虚导致阴液不能濡养筋脉、阳亢风动所致。

湿邪与热邪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重要因素,“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能伤津耗液,生风化燥乃至动血,热郁肌肤,发为红肿丘疹,引发皮肤瘙痒。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诸病源候论·湿病疮候》有“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生疮,若风气少,湿气多,其疮痛痒,搔之汁出,常濡湿者”。

湿邪性黏滞、重浊,郁久还可化热,湿热相合,熏蒸皮肤,发为疮疡,引发剧烈瘙痒,久久不愈或病情反复。此外还有虫毒作痒,如虫行皮中,动动作痒,如疥疮,虱病。

或蚊虫叮咬后导致皮肤红肿斑块、丘疹风团,如虫咬性皮炎等。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运气理论与皮肤瘙痒

运气学是以古代天干地支为运算符号,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

研究自然界中五运和六气的相生相克、胜复、乘侮等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指导临床辨证和用药的一门学问。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从运气理论来讲,天地布化尚不离于五行,人居天地之间更不能避免。

2019年己亥年,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上半年多风,下半年多火,加上当年岁运为少土,司天之气五行属性为木,运气相合则是木克土,形成“气克运”。

乃“天刑”之年,值此期间,气运相加,风火相煽,最易耗人阴血。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所谓“厥阴之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亏虚则肌肤失于濡养,血虚风动从而导致瘙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凡此厥阴司天之政,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是说厥阴司天之年,风气与火热之气胜复交作,见于自然则蛰虫早现,水不结冰。见于人则风邪易袭人体上焦,火热之邪易侵袭人体下焦,风气与热气更作于中焦为病。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所以己亥年民多病眩晕,肢体震颤,痞满,皮肤瘙痒等肝血不足、血虚风动所致疾病。风淫所胜治疗用药当以酸温为主,佐以甘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有“己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民病中热,时作温厉,宜敷和汤”,敷和汤即针对厥阴之岁、风淫所胜而设。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敷和汤的来源及释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敷和即是木气平和的称谓,这也是敷和汤名字的来源。敷和汤最早由宋代陈无择收录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书中记载运气方16首,包括10个天干方、6个时气方。

敷和汤是专为己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所设,其方主要由半夏、五味子、枳实、茯苓、诃子、炮姜、陈皮、炙甘草、酸枣仁、大枣10味药组成。

仔细揣摩,可见古人制方谨遵《内经》原旨,制方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清代医家缪问注释其方义:“风木主岁,经谓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湿化乃行,其大要不过泻火平木”,是说厥阴风气通于肝,民多病肝气偏盛,肝风妄动。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所以敷和汤中多为辛苦酸甘之药物,方中主要以酸枣仁、五味子、诃子之酸,佐炙甘草和大枣之甘,酸甘化阴以补肝血、泻肝阳,以炮姜之辛助肝气条畅,泻中有补。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又五味子、诃子性酸温收敛,因己亥年岁土不及,木气偏胜,土之子气当反制木气,故用酸温以制金之复气。

炙甘草合大枣之甘可缓厥阴,以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醒脾悦胃,又助阳明之降,阳明降则肝气不致逆乱上冲,且有二陈汤之义,燥湿培土以制风木。

诸药相伍,共奏养血柔肝熄风之效。现代医家对敷和汤多有发挥,高兵兵等运用敷和汤合白术厚朴汤治疗肝木克土型胃炎、土虚风盛所致震颤、梅尼埃病等疗效显著。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张丽霞用其治疗各种肝郁脾虚、肝风内动所致眼病,每获良效。陆曙运用敷和汤调和肝脾,调畅气机治疗慢性失眠,为治疗不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拓展了敷和汤应用范围。

病案分析患者,女,1962年11月20日出生,2019年8月28日初诊。主诉:眼睛和四肢及背部皮肤时痒。

现病史:皮肤痒,但无原发性皮损,口干欲饮,饮不解渴,打嗝不断,夜尿2~3次,怕冷,阴天胸闷,眠轻易醒。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纳便正常,舌暗胖大,中有裂纹,苔薄白,脉双寸沉滑,左关脉沉弦,重按无力,左尺沉应指,右关沉微弦,右尺沉无力。

患者身觉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属于中医风瘙痒,患者出生于1962年,为壬寅年,木运太过之年,且为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正遇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之岁,风象正盛。

天时不利,加之自身体虚不制,乃是虚邪贼风,则病进发为瘙痒。土虚则生化不及,肝血不得充养于目,故目痒,风邪善动,游走四肢,故四肢背部皮肤痒甚。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己亥之年,土运不及,其年极易发生脾胃及水湿之病,加之患者本身出生时木运太过,脾气不足,脾虚则水湿不运。

进而水气上逆,在上以致打嗝不断,土虚不能制水,肾司二便,在下则为夜尿频繁,因此首诊处以敷和汤抑制风木,合五苓散清利水湿,加肉桂以温肾,助其气化。

复诊时可见症状缓解,李艳彦教授考虑患者出生于壬寅年,乃岁木太过之年。

《三因司天方》云:“是方治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之剂也,肝木乘脾极矣,是当用肝病实脾法,以为根本之地。”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所以方用敷和汤合苓术汤,药后患者瘙痒明显改善,打嗝和夜尿等症状已基本缓解,足见正确使用运气方确实效如桴鼓。

三诊时李艳彦教授考虑苓术汤中青皮合厚朴破气太过,草果之燥会伤及患者,故仍用首诊时敷和汤合五苓散,二方合用健脾利湿,平抑肝木,土和木疏,共制厥阴之胜。

四诊时患者瘙痒基本痊愈,仍有夜尿,遂以敷和汤补肝熄风以固疗效,合六味地黄以补肾精,肾精足则可调控二便。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五运六气理论是龙砂医派的特色,其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使用运气方不可局限于年份,亦不可局限于运气方。

因此以五运六气理论来遣方用药,亦可视作运气方,乃至于经方也可按照运气理论来使用。

李艳彦教授常教导我们“不以数推,以象之谓”,应避免沉于岁气推算,学会灵活运用运气思维,临床上经常使用运气方合经方,甚至直接用经方治病,每获良效。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以敷和汤为例,李艳彦教授用其方并不局限于己亥年,只要临证上有肝阴不足,脾土不运,风象过盛的瘙痒症皆可使用。

正如《儒门事亲》云:“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

人居于天地之间,必然时刻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我们应正视并发掘运气理论的有效性。

于临证中需考虑全面,天时,地利,人和,灵活运用运气思维,不拘不泥,制定相应治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救生民于须臾。

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来谈谈中医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