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笔意?怎样才能拥有精湛的笔意?

 影谭翰墨 2023-07-13 发布于山东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品评书法作品时说:“某人,深得某位古人笔意。”“某人笔意清新,某人笔意冷逸”。什么是笔意呢?笔法、笔势和笔意是书法的三要素。笔法是最具体的,最基础的,它决定了点画的力度和形态。笔势则是在笔法精熟之后自然产生的,它主要指点画的动态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还是比较具体的。而笔意则是作者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形成的风格、意趣、气韵等等,它是笔法和笔势发展的结果,但应当看到,它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好比作诗:笔法相当于诗的格律,笔势相当于起、承、转、合,笔意则是风格与意境。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什么是笔意?怎样才能拥有精湛的笔意?

如何追求笔意呢?首先要多读古人法帖,不仅要熟悉他们的技法,更要体会他们的弦外之音,最好能与他们心心相印。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大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孙过庭理解了王羲之作品的精神境界,因而他不仅得到右军的笔法,而且也得到了右军的笔意。

其次,是技法的训练要严格,功夫要尽量下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阔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可见笔意的取得,必须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之上。

当然,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字外功”。笔意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流露,当然有雅俗、高下之分,笔意的洗炼,如元人倪云林的书画,是“洗心”的结果。笔墨的浑厚端凝,如颜鲁公的书法,是他仁、厚、忠、耿的品质的表现。明代张瑞图技法相当精熟,胆识也不低,在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深究其笔意,则有过分尖刻的印象。因为这人品质不佳,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奔走于魏忠贤门下的神态。

笔意还要求有个人独到的东西,即敢于出新。出新并不是找点东洋的“墨象派”、西洋的“野兽派”,生吞活剥地涂抹一阵,以期惊世骇俗,而要认识自己,开掘自己内心中有光华的东西,学习各家,入帖出帖,都是在与自我“周旋”,而“周旋”的结果,常常是“宁作我!”人的指纹都不相同,何况精神呢?当然这样的笔意自然不同于古人与旁人了。但这新的东西是否就是好的,那又要看这个“自我”在“周旋”过程中是否有所“悟”,即字内、字外功夫如何,学习与修养的程度如何了。

什么是笔意?怎样才能拥有精湛的笔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