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研究——水陆壁画艺术价值的论述

 黑龙江波涛 2023-07-13 发布于黑龙江

水陆壁画的研究内容比前面对宗教壁画的研究更为丰富和深入。其中涉及到水陆画的社会功能、思想内涵、与基层民众的互动关系、以及水陆画图像中所包含的科技价值等多方面的信息。

2013年,史宏蕾的《神抵众相一一山西水陆寺观壁画中的艺术与科技价值》'一书除了对水陆壁画艺术价值的论述外,从壁画图像中所反映的科技价值进行挖掘和探究。

苏金成《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研究》2,对水陆法会的起源和仪式,水陆画的题材和技法,水陆画的功用与价值逐一论述,并将水陆画艺术与明代流行的文人画艺术做对比分析。

戴晓云《水陆画基本情况简述》3,综合分析了全国水陆画的分布、保存、价值等情况。

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4一文,重点讨论了高淳县保存的339幅明清时期的水陆画。

认为高淳水陆画是乡人精神世界的图像化表现,并透过浓郁的宗教氛围传导出为生存、求繁衍的生命伦理信息。

呼延胜《秦塞边墙根的水陆画艺术》,以陕北西北部所发现的水陆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考察,对水陆画所在庙宇遗存状况做详细记录。

对壁画的绘制年代、艺术面貌进行分析,介绍庙宇与当地村民的互动情况,并对陕北水陆壁画生成的历史文化空间。

宗教艺术、民间信仰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乡土的宗教艺术对下层民众心灵产生影响的社会历史事实。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很多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处在社会历史文化空间中的水陆壁画样式有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民间神祠壁画的兴起相对较晚,民俗色彩浓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研究的内容也与之前有所不同,开始扩展到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解读。

前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主要集中在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明代新绛程益庙、汾阳圣母庙、清代泰安岱庙四处规模较大的神祠壁画。

对于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神祠壁画,随着对晚近民间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入,也逐渐开始引起重视。

晋南洪洞水神庙壁画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神祠壁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首次对晋南洪洞县水神庙明应王殿壁画给予了极高评价。

«——【·详细介绍·】——»

1984年,李欲《从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壁画浅析元杂剧的演出形式》,对水神庙内戏曲壁画从产生的历史背景、人物身份、所持乐器、舞台布局、人物扮相、以及戏曲发展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1985年,王增明((<捶丸图>探索》3,从古代体育史着眼,将元书《丸经》与壁画内容相对照,从球子、球杖、球窝、球场、侍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确定此图像在体育发展史上的地位。

1988年,启石祥《霍泉水神庙》4,对水神明应王的来历做了简单陈述。2009年,徐岩红《科学文化视域中的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

从科学角度对《太宗千里行径图》中桥梁建筑进行分析,提出这幅图在科学发展史上的特有价值。

2015年,张勇风《元杂剧一人独唱与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新解》6,结合文献从戏剧发展角度对壁画进行解读。对新绛县东岳程益庙壁画的研究也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

1979年,王泽庆《山西新绛县东岳程益庙壁画》,对程益庙壁画内容做了详细介绍。

1984年,李井岗《山西程益庙壁画中的<祭祀奏乐图>》8,对此图的布局安排、乐器种类、乐人等从音乐发展史方面进行了介绍。

1999年,延保全、赵志华《新绛县阳王镇东岳程益庙戏剧碑刻及赛社民俗考论》。

对壁画的绘制时间、庙宇建造史,壁画主神东岳、后程、伯益的祭祀传统,功德主成分以及迎神赛社活动进行了细致考证。2007年,史宏蕾、伊宝《稼稿以画一一浅析山西程益庙壁画的民俗文化特征》。

一文,对晋南程王文化进行详细考证,结合其文化特征对壁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对壁画中的农业科技内涵进行解读,成为目前对程益庙壁画研究最为深入的论文之一。

1979年,刘守覃、潘絮兹《山西汾阳县田村圣母庙壁画小记》“,对壁画的绘制年代、壁画内容及艺术风格作了简要介绍。

«——【·范围·】——»

2009年,廖奇琦《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送子图像研究》',对后土信仰文化、送子图像的内容以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壁画的艺术风格作了细致梳理和研究;

并在《山西汾阳圣母庙圣母殿壁画之赛社仪式分析》2一文中,提出圣母殿壁画内容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宗教内容,而是对当地民间迎神赛社仪式的描绘。

2013年,宋燕鹏《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的社会史考察》3一文,对壁画主神的身份进行再次考证,并通过壁画内容来研究信仰文化的发展状况,提出圣母信仰未能进入正祀的缘由。

2013年,武丽敏《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后土信仰体系及功能演变》4一文,通过壁画图像对后土信仰体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后土圣母的社会功能。

对山东泰安岱庙的研究,俞剑华及泰山文物资料研究室工作人员在1962年最早发文对壁画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

2009年,冯猛的硕士论文((<启哗回奎图>之人物服饰考》,对岱庙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帽子、鞋履、道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

以上研究是不同学者通过论文形式从壁画内容、艺术特色、信仰文化、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对四处重要神祠壁画进行研究的主要成果。

另外,著作方面,1995年,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6,以“民间神祠壁画”为题对此四处壁画的时代、内容做简明扼要的介绍。

2006年,柴泽俊、任毅敏《洪洞广胜寺》了一书中,更是对水神庙的建造历史、壁画绘制的时代、作者、内容等结合史料、题记、碑刻等做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1997年柴泽俊先生《山西古代寺观壁画》a,以及2012年楚启恩先生撰写的《中国壁画史》y等著作,对以上几处壁画也都有涉及,并提出明清神祠壁画的艺术特征。

虽然晋东南地区遗存古代寺观祠庙壁画数量众多,但是除五代平顺大云院壁画、北宋高平开化寺壁画外。

其余大多数壁画并不为学界所关注,特别是遗存数量最多的清代壁画,多为民间小庙,分布零散,知之者甚少,窥其全貌更是不易。

直到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才将晚近遗迹也纳入普查范围。针对晋东南神祠壁画,目前研究资料还比较缺乏

主要成果是对部分遗存信息的记录,画册中对部分神祠壁画图片资料公开出版,另外就是画册内几篇综合性的介绍文章。

2006年《长治文物古迹概览》',记录长治市辖区内壁画遗存信息10余处;长治市文旅局主编的《文物普查各县名录》2,记录壁画遗存信息220余处。

2011年《晋城文物通览》3,对晋城市辖区内的壁画遗存信息记录有120余处,这些记录中神祠壁画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对此领域倾注心力比较多的是几位当地的摄影家和作家。《上党寺观壁画》4画册,是当地摄影家程画梅、阎法宝及一些文化志愿者历时四年时间。

艰苦跋涉,对晋城、长治两地现存多处寺观祠庙壁画进行拍摄,并从中选取59处壁画精品,以绘制朝代为序,于2016年正式出版,才使晋东南这一地方性珍贵文化遗产得以集中面世

画册内对所收录壁画的内容、现状、绘制年代做了简要介绍。冯骥才先生以《上党的金墙玉璧》为题为此画册作序。

写到“一个并不太大的地区所保存的壁画,竟能如此完整和有序地拥有各个时代的画风,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幸运。

也无疑是一宗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并提出对晋东南寺观壁画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编制数据库存、档案、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研究”5。

阎法宝作为壁画的亲历者和拍摄者,在《上党壁画·千年神韵<上党寺观壁画>概述》一文中,将晋东南地区现存壁画放在古代壁画史的长河中,以朝代为分期做了梳理性介绍。

“这本画册所展现古代寺观壁画中形形色色的宗教题材和神抵众相,以及那些富有情趣的社会生活与民俗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场景。

对这些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具有艺术特色的寺观壁画,我们不仅仅只视作古代画工们留下的艺术珍品,而应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知识宝藏”;

并提出“上党寺观壁画是中国所存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壁画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结论·】——»

神祠壁画在山西省以外的陕西、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也都有遗存,在表现题材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研究晋东南祠庙壁画就不能不论及山西省其它地区及其它省份同时期祠庙壁画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祠庙壁画的普遍关注,起始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之后。目前关于明清民间寺庙壁画的研究多由当地学者承担。

2017年王宁宇先生所著《陕北匠艺丹青纪胜》s,是一本全面研究陕北乡土丹青艺术的著作,立足于作者8年间对陕北民间丹青艺术(石窟、庙宇壁画、彩塑、建筑彩画、炕围画、花箱柜等)的实地考察。

书中包含了对神祠壁画部分的分类介绍,对陕北民间画工的状况及工作状态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陕北乡土艺术的特点提出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1. 〔汉〕许慎:《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 〔晋〕陈寿:《三国志》,〔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4. 〔宋〕李诫:《营造法式》,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5、[元」《元至治全相平话三国志》,建安虞氏刻,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