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绣莲辨治多汗症验案举隅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7-13 发布于江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100)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异常过多的现象,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性多汗和泛发性多汗两型,大多数为良性,少数可由系统疾病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多汗症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失调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中医学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黄帝内经》),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毛窍达于体表而成。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是生理性汗出。而病理性的汗出则应注意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在治疗上多数医家根据汗出的特点,分别采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热除湿等治疗方法。

吴绣莲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载,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吴绣莲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观其治疗多汗症时辨证思路清晰,用药轻灵。吴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无非虚、实二端,虚者责之气虚、阴虚、血虚、阳虚,分别采用益气固表、滋阴养血、温阳固摄之法;实者责之湿热、火盛、瘀血等,分别应用清热除湿、清热降火、活血化瘀等法。此外,吴教授还认为敛汗不可太过,过分应用固涩敛汗之品可能会闭门留寇,反致邪无出路。许多患者求诊前往往因为汗出过多,而致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导致汗出更多,病情反复。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

吴教授在治疗多汗症时往往加入宁心安神药,如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茯神、炙远志等,可以起到安神定志作用,神安则心定,心定则阳气不妄动,故汗出减少。笔者不揣浅陋,将吴教授辨治多汗症的几则验案介绍如下。

1实证

章某,女,70岁,2012年4月3初诊。自述春节期间冬令进补大量东北人参,初服后觉全身温暖,精神倍增,后觉头面部汗出,时有潮热感,汗出前面部红赤,偶有疼痛,伴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夜寐梦多,深以为苦。在某医院皮肤科诊为"皮炎、湿疹",外敷、内服之药皆取一时之效。今来求诊,刻下:头面部时有汗出,伴面部红赤疼痛,每于冷敷后减轻,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结,2~3日一行,小便黄赤,夜寐梦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有力。治拟清肝泻火。处方:

龙胆草3g,生山栀10g,黄芩10g,黄连3g,生地10g,甘草3g,泽泻10g,怀牛膝12g,石膏30g,知母10g。5剂,每天1剂,水煎,好转,口干口苦减轻,大便畅,胸中亦不觉烦躁,头部汗出仍多。舌质红,苔薄,脉弦滑。予以原方去龙胆草,加桑叶12g、丹皮6g、麦冬10g。守方化裁1月余诸症皆除。

按:余师愚《疫病篇》载:"……头为诸阳之首,火性炎上,毒火盘踞于内,五液受其煎熬,热气上腾,如笼上熏蒸之露,故头汗独多。"患者年过七十,阴气自半,过服人参等温燥补品,导致阳气燥动,实火上炎,迫津外泻,故而头面部汗出,面部红赤疼痛。吴教授选龙胆泻肝汤合白虎汤清热泻火,佐以怀牛膝引火下行。二诊时加用麦冬、丹皮养阴清热,桑叶泄火抑阳益阴。《得配本草》云:"桑叶,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止汗",因其药性平稳,吴教授常喜用于各种热证多汗。

2虚证

秦某,女,60岁,2011年11月1日初诊。诉自退休以来

子身常汗出,动则尤甚,常需一日换衣七八次,伴神疲乏力,形

民寒怕冷,大便偏溏,日行1~2次,夜寐欠安,入睡困难,醒则

 E 汗出,难以再入睡,多次求诊中西医,服药罔效。刻下:汗出阵作,稍劳即甚,伴神疲乏力,夜寐不实,大便偏溏,日行2

 fP 次。舌质淡暗,苔薄,脉细。治拟益气健脾,敛汗安神。处方:

生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12g,防风6g,茯苓12g,茯神15g,浮小麦30g,甘草5g,大枣3枚,丹参15g,瘪桃干10g,糯稻根30g,柏子仁12g,仙灵脾6g。7剂,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2011年11月8日二诊:药后仍汗出阵作,神疲乏力减轻,大便正常,夜寐较前好转。予原方改黄芪为30g,加酸枣仁15g。守方调理3月余,汗出较前明显减少,改汤剂为玉屏风颗粒以资巩固。

按: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

地外泄,则见汗出阵阵,"心在液为汗",汗出过多则耗损心阴,心主神明,则见汗出动则加重,神疲乏力,

台夜寐欠安。四诊合参,该患者虚象较明显,选方玉屏风散合甘麦大枣汤益气固表,养心安神。加用敛汗固涩之品,共奏益气止汗之功。

3虚实夹杂证

王某,女,63岁,2012年6月5日初诊。自诉数年前因

口外伤胸部肋骨骨折手术后出现全身汗出,汗出湿衣则恶寒,

 X 双侧肩部似有冷风透骨,加衣裹被须臾则心中烦闷不舒,似

刻有怒火中烧,须敞怀吹风方觉舒适,此症每日发作数次,苦不堪言,服用西药谷维素、 B 族维生素罔效,服用温性中药则

2013年8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 部冷痛不适,纳谷一般,口不干,进食生冷食物易出现腹泻,入睡较难,二便调畅。舌质淡暗,苔薄,脉细弦。治拟调和营卫,佐以清泻郁热,活血通络。处方:

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6g,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赤芍10g,知母10g,焦栀子6g,延胡索10g,独活6g。3剂,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2012年6月8日二诊:诉药后汗出次数大减,汗出后已不恶寒,肩部冷痛感亦减轻,唯夜寐欠安,舌质淡暗,苔薄,脉弦。予以上方改黄芪为20g,加酸枣仁15g,前后共服汤剂20余剂,诸症皆失。

按:初看患者症状,寒热虚实夹杂,无从下手,细察病情,患者以汗出恶寒为主,兼有肩部冷痛感,当以虚汗为主症,《伤寒论》有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桂枝汤主之",遂选方玉屏风散、桂枝汤化裁。患者添衣裹被后又胸中烦闷,胸中似火烧,似有阳气不得宣发、内郁化火之象,佐以焦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及既能清虚热又能除实热之知母,以达到清泻郁热之功,最后佐以延胡索、独活活血祛风除湿以治疗肩部疼痛。全方切中病机,故收效甚速。

参考文献

[1]顾有守.多汗的病因和治疗[ 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

(1):53-54.

(收稿日期:2013-06-09)

王希胜治疗肺癌验案2则

谢英瑛',康超',校利绒'指导王希胜2

(1.陕西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陕西咸阳,712000;

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王希胜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