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团长我的团---1943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为背景

 新用户1909nhLx 2023-07-13 发布于上海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第0429章:我叫龙文章----第0435章:龙文章:你谎报军情,拉下去

漫游在影视世界---第一百零九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见龙文章


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陈小醉。战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剧中人名

这些名字的来历,要麻,他是四川兵,喜欢麻辣;而不辣(邓宝)是湖南兵,能吃辣;孟烦了,烦恼了却嘛;上官戒慈来源于《牡丹亭》(第十一出:慈戒);张立宪是兰晓龙朋友,天天等兰晓龙用他名字,就用了;龙文章是段奕宏自己起的名字,就是偷来的名字,显得他有身份,什么都知道一点;康丫就是冲着老康(导演康洪雷)来的。迷龙来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电视剧开头,是淡黄色鲜花下压着一张信纸,写着“献给为我们这部戏付出生命的兄弟”,这让人想起《团长》拍摄中的两次事故:烟火师被炸身亡和廊棚坍塌所造成的多人受伤[2]。事故发生后,舆论哗然,导演康洪雷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坦言自己一连8天没合眼,剧组甚至一度停拍。他说:“这是我到现在都不能原谅自己的事情。”总制片人吴毅承认,两次事故,损失900万元。

剧中从始至终远征军使用的斯登冲锋枪并未装备远征军,第一次出现是在1942年6月迪耶普奇袭战1944年才正式装备英国陆军。不可能在1942年4月就装备东南亚的英国军队和中国远征军

《我的团长我的团》虽也是“康家班”的男人们再次集结,却不同于《士兵突击》清一色的全男人,导演康洪雷精心加入的两个女性角色。

该剧以1943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为背景,描写了中缅边境上一群溃兵用血肉之躯抗击日寇的壮烈故事。这部由全剧组的成员用生命和鲜血铸造的大戏。战争戏至少占了全剧的40%,几乎涵盖了中国远征军历史上遭遇的所有战争形态: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沙盘战、对峙战、渡江战等,以南天门战役告终。和电影《集结号》一样,该剧请来了韩国的特效团队。为了真实反映那段历史,剧组的美术、道具等部门已经先后几次到云南看景。

川军团集合拍摄地:昆明郊区。

怒江边阻击日军拍摄地:云南腾冲[3]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的关系,这是三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故事。《团长》里中的孟烦了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被俘,成了七连(即钢七连)的第六百个兵。

电视剧灵感直接来源于战争抗日时期川军南下入缅抗日的英雄事迹。从1937年9 月起,川军派遣7个集团军、约300万人开赴抗日前线,伤亡达64万人之多。其中南征的将士,在抗战后期进入滇缅,打得虎虎生威。但这段背景,却鲜有作品提及。

剧中有很先进的武器装备,手榴弹、机枪、手枪等也都是大有来头。该剧中还有按美军的C46飞机1:1比例做出的飞机,美式坦克、吉普也都是按1:1的比例做的。除此之外,烟火等营造的战争场面效果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