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已到,俗语“三伏孟婆汤,残阳不出行”,啥意思?何为残阳

 一甲山人 2023-07-17 发布于山西

三伏天已经到来,夏至三庚入伏,是以庚金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所以三伏天就是金气与火气的对抗过程,金为秋凉,火为夏热,金气伏藏,则凉气伏藏,天体炎热。秋季属金,秋后的庚日为金气强旺之日,所以立秋后二庚出伏。

庚日入伏,又在庚日出伏,前者在夏,后者在秋,夏庚必伏藏,秋庚必显现,所以夏庚热,秋庚凉,夏庚入伏,秋庚出伏。过了小暑节气之后,火气开始隐藏,金气就开始显现了,金为秋,秋季是万物收敛,成熟而枯萎的季节。

万物都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之中,随着阳气的上升而生长,随着阴气的收敛而枯萎。春季少阳生发,地气升腾,与天气相接,两气交感,万物生长。秋季属金,金为少阴,其力量为收敛,地气不升,天气不降,两气分离,万物枯萎。

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生长,雌雄之气相交,新生命诞生。天地之气分离,万物凋零。春木为合,秋金为离,合则生,离则终。寅卯为木,申酉为金,因此所有的寅卯之日都为合日,申酉之日都为离日。巳酉丑三合金,巳酉丑日就是四季的红沙日。

所以万物遇木而生长,遇金而凋零,木为青龙,金为白虎。青龙东升,则地气升腾,万物生长。青龙西落,也就是白虎东升,地气下沉,万物凋零。青龙属木,代表生长的力量,白虎属金,代表万物终止的力量,因此白虎不可压青龙,也就是死气不可压住生气。

三伏天正是金气与火气对抗的过程,也是火气隐藏,金气显现的过程,金气显现,也就是少阴显现,万物终止的力量显现了。少阴显现,也就是祖先出现了。当少阴之气完全显现之时,就到了立秋节气,进入了申月,所以申月就是祭祖的月份。

七月建申,于是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晦日关地门,期间就是祖先活跃之时。七月的中间就是中元节,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窜。因为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所以中元节祭祖用鸭子,是迎接祖先归来的工具,中元节放河灯,也是为了照亮祖先归来之路。

明代的林兆恩说:夫人之心,既不正而阴矣,则是失其人道之常,而入于幽昏之境,自妖自诞便生于心。既生于心,便眩于目,而恍惚之际,若有魑魅魍魉之属,见其形而舞其灵者,盖心中自邪,即是心中自鬼也。所以鬼由心生。

三伏孟婆汤,残阳不出行

三伏天正是金气逐渐显现的过程,只不过立秋之前,金气迫于残阳而不得不伏藏。立秋之后,季节属金,金气不再伏藏,季节进入了申月,也就是进入了鬼月。三伏天正是夏秋交替之月,也就是金气与火气对抗的过程,少阴与老阳的对抗。

凡是两气对抗之时,都是瘟神所在之时,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中瘟史文业,代表着四季的不顺之气。特别是冬春交替和夏秋交替之时,大气不顺,民多疾疫,因此春分前后三日被称为“春彼岸”,秋分前后三日就为“秋彼岸”。

金气显现,也就是孟婆显现,为此时的不顺之气,容易带走人们。孟婆也就是飓风,是每个季节交替之时的逆风。《山海经》中说: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俗谓风曰孟婆,飓母即孟婆。

宋代有一首词中写道: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早。所以孟婆也就是飓风,飓风就是西风,也就是金风,为兑气所生,自带秋季的肃杀之气,为不顺之风。古人将一切看不见,但让人害怕的力量统称为鬼,其实是季节交替之时所产生的凉风容易使人不顺。

孟婆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是一种职位的统称,人在离开之后,首先要进孟婆庄,由孟婆送去。再到奈何桥,喝下孟婆汤,所以孟婆就是迎来送往的使者,决定着人的开始和结束。桥上的孟婆是一位卖汤的婆婆。

既然是卖汤,那就意味着孟婆汤不是免费的,当然也可以不喝。所以人们在离开之后,总要带几枚铜钱,意为买路钱,其实就是买一碗孟婆汤,喝过之后,才能从奈何桥上走过。如果不喝此汤,就会被推下河,挣扎千年而游过去。

有诗云: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万队涉江波。即便是被推下奈何桥,千年之后也会到达彼岸,重新开始。地上一日,地下一年,地下千年,地上三年,所以在民间习俗中,三年为最后一祭,此后的祭拜只是一种思念,因为三年过后,祖先早已重新开始了。

三伏天是金气与火气的对抗过程,也就是少阴与老阳的对抗,金气就是祖先,也就是孟婆,还是西风,所以《汉官仪》中说: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诗云: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

三伏天也被称为“三邪天”,此时大气的力量为高温高湿,人体处于扩张状态,最怕凉气趁虚而入,凉气就为金气,是祖先之气,也是孟婆之气。此时金气与火气的对抗,也就是与老阳对抗,老阳就是老人,也就是残阳,所以残阳不出行,也就是老人不出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