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中的恰卜恰

 西宁的表情 2023-07-14 发布于青海

梦中的恰卜恰

恰卜恰隶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小镇。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汉、藏、回等民族在这里杂居融合,“共和”是地名,也是历史与现实的延续轨迹。
一条蜿蜒数公里狭长的丘陵,在索吉亥这里被拦腰切断,形成南北两个峭直壁立的崖面。以地貌得名,恰卜恰在蒙古语意为“切开的崖坎”。

梦中的恰卜恰有着春天似的清澈,

高原的春天是带着风沙来的。翻过部队大院的围墙,就是风沙的世界。沙滩接着沙丘,沙丘连着沙滩。不刮风的时候,这里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青草探出头的时候,我们就盼着下雨的清晨,这时会有一些青绿色的野葱、黑褐色的发菜匍匐在沙滩上。这会儿我们就像电影里的侦察兵,发现一蔟马上就“消灭”一蔟,那“原生态”味道真是好极了。

上学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迎着风沙,眯着眼、拉着手低头往前走。飞扬的黄沙打在脸上像针扎似的,狂风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赶紧跳进砂石公路边的土坑里,--“风大爷您先走吧!”

在部队大院里,有一个马步芳时期用过的碉堡。

小伙伴们有的在残破不堪的土墙上挖子弹头,有的跑到碉堡里面打打闹闹。突然间我被一个草袋子绊倒了。撕开草袋子一看,“哇”!――居然是被油纸裹着的没有枪托的真枪!哥几个兴奋极了,丢下纸叠的驳克枪、干枯的树枝、破旧的自行车挡泥板,端上锃亮锃亮的枪管子,趟着泥水在大院里发起了“反冲锋”。看着这些快乐的傻小子,大人们惊得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可惜那枪还没有捂热,解放军叔叔就迅速地把我们包围了,大家只好缴械投降。后来叔叔们又在碉堡里挖出很多条枪,都是当年土匪溃退时匆匆地掩埋的。很多年以后,从电视上看到孩子们把军车开出部队大院时,我忍不住厚道地笑了:“当年我们可是阔多了!”

梦中的恰卜恰有着夏天般的热情,

写好了黑板报,我一个人从对面山坡上的学校回部队大院。走下山坡不久,就听见湍急的水流声。突然暴涨的河水,把那些过河时落脚的大石头都淹没了。天就要黑了,河边寂静无语,就像一群在沙漠上狂奔的骆驼,翻滚的洪水咆哮着冲过我的身边。“怎么办?”面对疯涨的河水,我无助地哭泣着。这时候走过来一位大伯,背上我一步一滑地过了河。我站在小路上,望着河对面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放学的路上,我耐心地在等骑兵团的王叔叔。接过王叔叔手中的缰绳,牵着大红马去涝坝里饮水,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威武雄壮的骠骑兵。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慰问骑兵团的叔叔。我们四个同学,要在晚会上表演一段快板书。可是刚说了几句,有个小伙伴就忘了词。在大伙的哄笑声中,他们三个人竟然丢下我跑到台下去了。不敢跑也不能停,我只好一个人把这段快板书说完了。

梦中的恰卜恰有着秋天一样的暧阳,
老爸借来架子车,带着大哥和我去很远的山塬上挖柴火。这样我们就不用为准备冬天的引火柴,去草滩上捡牛粪了。老爸和大哥用十字镐挖,我忙着把压实了的柴火往麻袋里装。中间休息时,父子三人一口馒头一口凉水,这就是我们的午饭了。看看我们期待的眼神,老爸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葡萄干来,给我们俩加把劲。上山挖柴火还不算辛苦,最辛苦的是把柴火拉回家。回家的路上,老爸拉着车在前面走,旁边大哥也紧绷着车把上的绳子不松手。我那时还小,只能跟在车后面,遇到上坡过坎就在后面推一把。回到家里,我连饭也不想吃,就想早点睡。

大院里家家都有一个小菜窖,一年大部分时间不是土豆萝卜就是萝卜土豆。有时候母亲会花上两角钱,买一副羊下水。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把羊头、羊肚、羊蹄洗干净,煮上一大锅让我们兄弟解解馋。如果大院从外地拉来了冰冻带鱼,家家都会飘出炸带鱼的香味。院子里的孩子一边啃带鱼,一边玩打仗,都说自己家的带鱼香。等到妈妈们想起做红烧带鱼时,笼屉里炸好的带鱼早就没影了。

唉!再也尝不到妈妈的味道了。
梦中的恰卜恰有着冬天那样的寒峭,
校园里“红旗飘飘、锣鼓喧天”,还有那五颜六色的传单、高亢尖厉的歌声和口号声。狂热和无知固化成一层盖一层的大字报,愚昧加浑噩演绎出一幕接一幕的街头剧。我跟着高年级的红卫兵闯进班主任陆老师的家:“资产阶级的臭小姐,休想抗拒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于是陆老师家的马桶被扔了出去。放学回家后,我在饭桌上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讲。没想到向来沉默寡言的老爸,竟然冲着我发火了:

“陆老师58年就到恰卜恰教书了!”

“用马桶那是人家上海人的生活习惯!”

老爸趁着夜色带我回到学校,当面向陆老师赔礼道歉。都过去好几天了,他还是阴沉着脸,见了我连一句话也不说。

就因为“你明明是一头猪,却妄想变成人!”语文老师朱晨人被揪出来了。再就是满满一担水压在杨老师肩上,孱弱的她浑身泥水,在嘈杂的嘲谑声中东倒西歪地拖着水桶在冰面上走。两个女儿哭喊着一次次地迎上去,又一次次被赶开。我心里很害怕,拼命地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往外挤。

学校“停课闹革命”,同学们也不用先背诵毛主席语录再进教室了:
“同学们都在外面玩呢。”
—— “是学生就得去读书”!
拗不过认死理的老爸,我和大哥还得按时去已经不上淉的校园。守着学校的图书馆,每天从半封堵的窗户里爬进爬出。也分不清哪本书是毒草,哪本书是香花,反正“是学生就得去读书!”
春夏秋冬,恰卜恰来了又走了。
一夜无眠,去哪里寻找梦中的我?
作者:恰卜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西宁的表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