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农法连载- 3.5.1 范例一 侯光炯“水田自然免耕法”(二)

 无心堂主人 2023-07-14 发布于黑龙江
自然农法连载- 3.5.1 范例一 侯光炯“水田自然免耕法”(二)

侯光炯在“我是怎样研究发现自然免耕的一些重要机理的技术要则的”一文中指出:免耕所要保护的是始终维持疏松湿润状态的土壤结构。而垄作的优点表现在垄埂土壤所具有的特殊的水热动态,垄体一形成,自由水就向垄沟汇集,而后垄沟水经毛管作用向上移动,土壤孔隙内的气流与热流能和外界的气流、热流自由交换,这些是通过土壤胶体活化温度而起作用的,热量支配着胶体活力,从而决定了土壤吸水力和吸水量的高度稳定状态,热量对土壤胶体来说是热支配水,而不是水支配热,这属于胶体热力学研究范畴。起垄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温高而稳,同时昼夜温差也较大,酶活力和微生物活动也加强了,结果作物根系发展较好,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这就是半旱式垄作地形有利于水、热状况的改进原因。他认为,精耕细作是人为地保持土壤结构,形成土壤水分与养分通道,而免耕则是自然形成的结构比较稳定,使之发挥协调和稳定水、热、气、肥因素的功能,如果长期免耕则能长期保存土体良好的结构,在作物地上部收获后,余留的根系可在原位进行腐殖化,因而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扩大土壤活化温度的范围,从而可以在任何季节下发挥良好结构的作用。

有人评价,长期免耕能收到每年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土壤结构剂的效果。但要想长期免耕,必须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改平作为垄作地形,使垄沟处于毛管水上升浸润土体之中。关于“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之说,有人将“肥”误解为肥料,这种单因子的看法是不对的,施的肥料再多,缺水你也不能丰收。大肥田肥料够多了,禾苗也长得好,但是空壳多,产量低。水田起垄半旱式栽培法是稳定保持光肥平衡、水热平衡、生态平衡、肥力平衡,这四种周期性平衡所形成的高肥力土壤是较为理想模式。从下列数据中可以证明水田起垄半旱式栽培法比平作要好。

四川全省抽样调查结果证明:

(1)垄作水稻单产平均为553.4kg,比平作(常规种稻)479.4kg亩增产74kg,增加15.4%

(2)垄作再生稻平均亩产75.7kg,鱼24.7kg,鲜萍1730kg,鲜茭白242.5kg

(3)垄作每亩蓄水57.3m³(水层3cm),而平作只有20m³(水层3cm)。

(4)垄作灌一次水,平作要灌三次,才能与垄作相等。若遇旱天,垄作比平作可多抗旱7~10天。

(5)垄作熟土层由20cm增加到30cm

(6)平作田土壤含水量99.7%,垄作含水量为67%

(7)土壤水吸力:垄作田5cm处为33mm,10cm处为26mm,15cm处为10mm,而平作田5cm0,10cm处为7mm,15cm处为26mm

自然农法连载- 3.5.1 范例一 侯光炯“水田自然免耕法”(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