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派名师程端礼——古代课程专家的《读书分年日程》(8)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7-14 发布于浙江

程端礼

程端礼(12711345) 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今浙江鄞县)人。15岁时能记诵《六经》,晓析大义,治朱子之学。程从小聪明过人,如不出意外,肯定是走上一条科举功名之路。可惜生不逢时,程端礼出生那一年,大宋灭国,一群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建立了大元政权。元朝立国之初,对汉以来的传统文化基本采取扬弃态度,汉人的地位很低,读书人地位更低,有“九儒十丐”之说(大宋遗民·郑思肖心史》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吧”。另谢枋得也有类似说法。)。虽然后来元朝也举行科举考试,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汉人考上进士很难,考中也难以得到重用。所以程端礼虽满腹经论,也只能找个教书的岗位,养家糊口。根据记载,程端礼曾担任过建德县教谕,台州路、衢州路教授等教职,并在教授岗位上退休。终生从事教育,生徒甚众。这里的教谕、教授都是指官学里的主讲教师,相当于今天的首席教师,一所官学也就1-2人。他们享受官府俸䘵,有官员待遇,深受社会尊重,地位远远高于普通私塾老师。

图片
图片

自孔子创立儒家私学以来,基本上是通过民间私学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人伦的。因此 中国几千年下来教育在民间,以民办为主,到了汉代才有了政府办的官学——太学。汉武帝“设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到了唐代中央官学有国子监、太学、四门学等,地方官学也相应设立。从省到县都会有1所官学并配教授和教谕。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太师、太傅、博士、助教、直讲、讲郎、学正、祭酒、山长、教授、教谕等等,都是古代官学主讲教师的称谓或是学官名称。如此看来,程端礼自始至终都是一位政府创办的官学里的主讲教师或首席教师。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他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编写的《读书日程》(也作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读书日程》一书,按照朱熹明理达用思想,纠正失序无本,欲速不达之弊,详载读经、学习史文等程序;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功底训练,强调经常复习、考查等详细教学计划。可见《读书日程》类似今天的《中小学各科课程指导纲要》,包括内容、教法,考核等。由于他编写的《读书日程》范围从小孩到成人,童蒙教育到大学学习,内容得当、简明扼要,精细周全,切实可行,所以风行一时。不仅私塾纷纷刊印或抄写,许多书院官学也应用于教学中。引起当时国子监(教育部)重视,颁此书于各地学校执行。明代诸儒也奉为读书准绳,清代知名学者世仪主持东林书院的时候,大力宣传推广,并把读书日程分为三个时期,即诵读时期——讲贯时期——涉猎时期,对每个时期列出必读书目,从而使其成为学校的一种规范,通行全国,对当时及后来家塾、书院、儒学均广泛影响。 

图片

中国几千年古代教育可以说是文科教育,读书-科举-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梦想。至于数理化,声光电都是20世纪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才进入学校的。读书人一辈读的都是圣贤之书,考的都是《五经》和《四书》,所涉范围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单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就有一大堆。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就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其中十三经就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8万多种书怎么读?读哪些书?程端礼的《读书日程》回答了管个问题。

程端礼依照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把教育分成四个发展阶段,即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大学基础阶段和大学提高阶段。

学前阶段

学前阶段:0-8岁。学习内容主要是程端蒙著、程逢源增补的《性理字训》,共428字,从《四书》及朱喜《四书集注》中提炼出来的命、性,心、情、才等30个范畴,通俗易懂,和以声韵,正齐对偶,易于记诵,是儿童学习理学和基本知识的最好启蒙教材。父母将书贴上墙,教儿童每日读上三五段,饭前饭后再讲解其义。

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8-15岁。学习内容是读书、习字、考字、演文。先读“小学”,目的是养成读书习惯,读书时先疏通前人标注,再依据所解字训理解正文。次读《大学》、《论语》。同样先读注,再依注读正文。接下来继续读《孟子》正文、《中庸》正文、《孝经刊误》、《易》、《书》、《诗》正文、次读《仪礼》《礼记》正文、《周礼》正文、《春秋》正文并讲解。从8岁起约用六、七年之功,则15岁前,《小学》《四书》诸经正文可以尽毕,自十五岁后依朱子读书法读《四书》集注。上述书初步统计一下,大约一共30万字。这些书都是精读,每书自然纯熟,张口即来的,必背必写的。据统计《孝经》1930字,《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周易》24170字,《尚书》25700字,《诗》39234字,《礼记》99010字,《周礼》5860字。”总计282339字。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要求学生读背书的量是很大的,体现了注重语言积累的思想。 


图片

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现在一周学习的概念,但一般会选择5天一个周期,10天一个休息日的形式。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会休息半天一天。为什么选“五”的多,同样是古代的习惯,这一天市集开的多,去庙里上香的多。《分年日程》读书的时间安排在前三日,第四日为习字,主要练习楷体,用智永千字文作临本。初学习写字,要全力以赴,用笔之法是“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每日练习达到1500字,日后增加到2000字,3000字,4000字,坚持一二月必有成效。考字要先看《说文》、《字林》、《六书略》、《切韵指掌图》、《正字音》、《韵会》等书,以求音义、偏傍、点画及六书之正。考字每次考5-10字,选择实用之字先考。遇到难以解释之字,则以《说文解字》为依据。由于每日读书、习字容易劳神伤精,所以第5日会安排半日演文,半天休息。演文通常是口述所读内容,每句先逐字训之,然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结一章之意,以次序口述,达到明理、演文一举两得的效果。

大学基础阶段

大学基础阶段:15-20岁。学习内容主要是首先读《大学章句或问》、其次读《论语集注》、次读《孟子集注》、次读《中庸章句或问》、次读《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者。次读《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者,次读本经《周易》《尚书》、《诗》、《礼记》、《春秋》等本经。第二,《四书》、《五经》读好之后可以开始读史。他推荐的史书有《通鉴》、《史记》、《汉书》、《唐书》、《唐鉴》等,读史虽不强调象读经一样读到烂熟于心,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始末、人物相关背景等应该仔细掌握,并详细记录下所读史书的类别。第三,读史后再开始读文,先读韩文,可以抄读《西山文章正宗》内韩文议论、叙事两种体裁文章100篇,精读若干篇,诵读百篇,以便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第四,读《楚辞》,以《朱子集注》作参考,注重音读、训义。其他辞赋也可以浏览,但不必精读。第五,最后是读制度之书,制度之书含治道之术,为实用类书籍,包括律历、礼乐、兵刑、天文、地理、官职、郊祀、井田、学校等各类。

大学提高阶段

大学提高阶段:20-25岁。这个阶段最终目标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学习内容以作文为主。作文的参照系是韩愈的文法。此外,还可以选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家文体,此三家文章“开阖分明,运意缜密”。另外,柳宗元、苏洵的文章也可以选读。程端礼鼓励学生写作文要“得题即放胆”,“立定主意,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写就”。他同时强调,作文一气呵成的前提就是满腹诗书,胸有成竹。

图片

总之,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不仅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了规定,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计划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他针对小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日程空眼表”,类似我们今天的课程表,每天上什么课、完成什么任务,一目了然,全便于落实,也便于检查。第二,讲读与自读相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和阅历浅薄,需要教师讲授。一般先由学生复读昨日功课,再由老师讲授500--1000字。其他时间由学生自读。自读时要求句句字字读分明,不可太快,要读出声音。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如学前阶段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小学阶段重点学习经书,大学阶段则是博览群书。

图片

   附:《读书分年日程》原文序言

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不特文不足以言文,而书无一种精熟,坐失岁月,悔则已老。且始学既差,先入为主,终身陷于务外,为人而不自知,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序,志道、据德、依仁居游艺之先。《周礼、大司徒》列六艺居六德六行之后。本末之序,有不可紊者。今制取士,以德行为首,经术为先,词章次之,盖因之也。况今明经一主朱子说,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以便志道之士。汉唐宋科目所未有也,诚千载学者之大幸,尚不自知而忍紊之邪?嗟夫!今士之读经,虽知主朱子说,不知读之固自有法也。读之无法,故犹不免以语言文字求之,而为程试资也。昔胡文定公子程学盛行之时,有不绝如饯之叹。窃恐此叹将复见今日也。余不自揆,用敢辑为《读书分年日程》,与朋友共读,以救斯弊。盖一本辅汉卿所粹《朱子读书法》修之,而先儒之论有裨于此者,亦间取一二焉。嗟夫!欲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通,制度之无不考,古今之无不知,文词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窃意守是,庶乎本末不遗,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而心与理相浃,静存动察而身与道为一,德形于言辞而可法可传于后,较其所就,岂世俗偏长一曲之学所可同日语哉。延祐二年八月鄞程端礼书于池之建德学。

图片

作者简介:童富勇 浙派名师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浙派名师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学前及义务教育段名师工作站负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