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之美】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非遗之美 2023-07-14 发布于北京

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在2015年有宗大盗宝案至今未破,两名窃贼破窗进入中国馆,其中15件遭窃文物中有一件铜胎掐丝珐琅麒麟摆件被列入失窃的公开名单。显然,掐丝珐琅是窃贼的首选,也是公众最容易辨识的器物。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清雍正 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

近十年来,景泰蓝作品在国际市场频创高价。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对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成交价为1.29亿港元。景泰蓝作品为什么如此诱人呢?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是在元朝从西域等地传入中国的一种精美手工艺品。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

公元前13世纪 六个迈锡尼金戒指之一 尼科西亚塞浦路斯博物馆藏

景泰蓝艺术最初起源于欧洲,雏形诞生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塞浦路斯给人感觉有些偏远,其实它的文明古老且辉煌,所创文明被称之为迈锡尼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现知最早的标准珐琅器是六枚迈锡尼金戒指,1952年出土于塞浦路斯岛上公元前13世纪的墓葬。

西特哈索尔羽内特公主的胸饰和项链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件胸饰是围绕着国王森沃斯雷特二世(Senwosret II)的宝座名字组成的。它是在西特哈索尔羽内特公主(Sithathoryunet)的珠宝中发现的,位于拉罕(Lahun)的森沃斯雷特二世金字塔旁边的地下墓穴的一个特殊壁龛中。这件胸饰镶嵌着 372 颗精心切割的半宝石。纹章设计充满象征意义。

掐丝珐琅在欧洲至少存在了两千年后,才被中国人认知。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中记载:“予得一瓶,以铜为胚胎,傅之以革,外为觚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为何物。”这段记载说得非常清楚,我们能想象它就是景泰蓝的一个雏形。

景泰蓝传入中土之后,迅速的和国内文化融合发展,而形成了一种与传入时完全不一样的新型工艺品。在明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并且被当时的皇帝规定只有皇家才可以制作和使用。景泰蓝就这样开始了它注定不平凡的皇家御用的身份。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围棋罐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清代景泰蓝的巅峰就在康雍乾三朝,乾隆时期是景泰蓝的又一个高峰,现今流传下来的景泰蓝也绝大部分都是这三朝的。

铜胎掐丝珐琅双绶带耳抱月瓶

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景泰蓝标准英文名为Cloisonne。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