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安全风险隐患分类及应用

 书中淘乐 2023-07-14 发布于内蒙古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义务;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这在《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第二十一条都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对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对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规定很明确,要健全并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其中一项基础的工作就是风险隐患分类。
为什么要进行安全风险隐患分类
风险隐患分类是开展风险隐患统计与分析的基础,合理地对风险与隐患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统计,进而再分析哪些风险、哪些隐患出现的多,哪些作业风险隐患多,哪些部门的风险隐患多,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类并开展数据统计只是第一步,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才是关键。现实情况是,我们只注重数据的统计,譬如说这个月发现了多少多少隐患、整改了多少多少条,而缺乏对这些隐患的深层次分析,拿不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这个是我们要避免的。
怎样进行安全风险隐患分类
自己一直在思考怎样做一个合理的安全风险隐患分类,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付诸行动。现在决定运用到实践中,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也请大家多提意见。
关于安全风险的分类
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中的事故类别为基础,结合现场工作进行删减和增补,初步考虑的主要安全风险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误碰设备、误动设备,等等。
关于安全隐患的分类
根据现行标准,隐患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有很多人认为还应该加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我也认为应该这样,并且《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22)中大体也是这样分类的。我想,安全隐患的分类以这个标准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调整,应该会比较清晰。这里的安全隐患因素太多,暂不列出。
除上述按具体隐患问题分类外,我觉得还要从管理上进行分类,即按发生隐患的部门/分部/责任人进行分类、按发现隐患的部门/分部/责任人进行分类。
安全隐患分类的运用
安全隐患分类后,就可以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归入相应类别,开展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运用:
1.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隐患重点分析,是否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否人员培训没有到位、是否规章制度存在瑕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安全管理。
2.对于经常发生问题隐患的部门/分部/责任人,约谈提醒,进行反思,开展自我剖析,制定整改提升措施。
3.对于主动发现隐患的部门/分部/责任人,进行表扬鼓励/奖励,带动大家主动排查隐患。
4.对于同一问题多次出现的部门/分部/责任人进行处罚。
5.整理形成考核处罚问题隐患清单,便于对照考核,更重要的是让大家不再重复发现这些问题隐患。
6.整理形成典型问题隐患清单,便于大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7.编制安全检查指南,包括现场检查项目、内容、方法、考核标准、考核依据等,规范现场安全检查行为,也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
以上是个人对安全风险隐患分类的一些粗浅思考,也准备逐步在工作中应用,欢迎大家批评指导,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