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三十一课:分享总结

 平淡无奇d2n0yh 2023-07-15 发布于重庆

各位同学晚上好

《大学》这本书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三个月了,今晚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段话: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一段也是整篇《大学》的高度总结,其总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是知本

第二,是知至

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据说是朱夫子加过去的

图片

那什么是本呢?

答案就是修身,不管是有志的贤人君子,还是普通的待业青年,都应该以修身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没有了修身以合道的操作,必然会落入将细枝末节看得特别重要的境地。

这就犹如一个果农将果实看得特别的重要,而忽略了土壤对树根树干的涵养,这是不可能获得增产增收的。

亦如在家庭教育中一个劲地给孩子报班,而忽略了家长自身的境界和能力的提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认知不够,认知不够,那就只能花钱来凑了。那如何去提高认知呢?这就是知至的操作。

知至,也即我们通过对这个世界及其事物的理解与分析,所获得的对事物的本质与表象的悉数把握。

有了对事物的全权把握,才能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本质,什么是表象,正因为有了这些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我们才能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权衡利弊的准确判断。

图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故,就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以及生活中刚刚过去的真实案例,我们通过对旧有案例(包括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理解,在这个分析与理解的过程中,去建构一套属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论与知识体系,进而做出能够准确应对现有困惑,解决现实难题的解决方案。

每天都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去理解时代,而这个分析理解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长此以往的积累下去,才能达到知至的境界。

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为他人传道,授业,解惑,去指导和规划人生,去领导民众(团队)走向美好的未来。

而君子的修身,修的就是这个认知事物的方法,指导他人的学识,以及领导团队的能力。所以说,不管是天子还是庶民,都应该以修身为本,以财货为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反过来操作。

图片

对于本末关系论,这里再跟大家做个总结:

平天下以治国为本;

治国以齐家为本;

齐家以修身为本;

修身以正心为本;

正心以诚意为本;

诚意以知至为本;

知至以格物为本;

也就是说,所有的操作都得落地到格物这个基础操作之上,这一点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

格物才能知至,知至才能知止,知止才能有定,达定才能有静,至静才能有安,全安才能圆虑,圆虑才能有得。

图片

《大学》这本书,已经将我们人生中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所有程序和步骤都给讲得清清楚楚,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也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及其有志之士都得认真研习的一本至上宝典,由于时间仓促,个人水平也非常有限,肯定会有不足和遗漏的地方,还请同学海涵和谅解,也欢迎同道中人能够给予批评与斧正。

关于《大学》的学习就跟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鉴于都对童蒙经典的热心期待,接下来的分享可能会向《三字经》等童蒙经典的方向展开,计划中的《中庸》可能会暂停一段时间,至于具体的课程安排,敬请及时关注群内信息。

在这个短暂的空挡期里,也欢迎同学们继续参与社群里的教育话题谈论,我们这边也会安排学有所成的学长给予及时的解答,经典的分享会暂停,但学习与思考是不能停下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