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与春天同行 2023-07-15 发布于青海

说起古代那些脑洞大开的诗词作者,我们说口就来的李白、杜甫、王维等等,对他们我们流传千年的诗词,更是随口就能吟上几句......

但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催”等名句,被称作“诗鬼”的李贺,却鲜少有人对其的往事。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这位惊才绝艳的诗人,七岁便能吟诗,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生命却终止在了27岁。在这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他为我们留下了233首诗歌,其中一首四句诗,更是惊艳世人千年!

皇室后裔,却生不逢时

李贺是李唐的皇族后裔,他的祖上是唐朝开国皇帝的八叔,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虽然传到他这一代,皇室血脉已经稀薄,也已家道中落,但作为皇室宗亲的责任,还是深深地刻在骨血里。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出生的时候,不管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已远去。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藩王争相效仿,叛乱频发,朝中又是奸佞、宦官当道,此时的大唐王朝已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作为长子的李贺,虽然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人也细瘦细瘦地。

李家父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平安健康地好好长大成人,并为他取字为“长吉”;另一方面,也未曾因他体弱多病,就对他宠溺无度,而是从小就很重视他的教育问题,教给他不管是身为皇室宗亲,还是普通百姓,都应承担起的那份家国责任。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也不负父母的期盼,小小年纪就非常好学,七岁就能独立写出一首完整、工整的诗歌。但那时候的诗坛,各种风格都已完备,仙、圣、佛、魔……都有了完整的体系,想要超越的可能几乎为零。

如果一心想要踏入“诗门”,就得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才有可能被人们看到,或者说被朝廷看到,进而流传下来。所以小李贺从来不是只会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背诵四书五经、经诗子集,而是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每当看书看累了,或天清气朗的时候,李贺就会带着自己的小书僮,骑上父母专门为他准备的小毛驴,再背个小锦袋,走街串巷、城里郊外地对人、事、物细致观察、细细揣摩。然后把所见所闻、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所想,都一一记录下来放在锦袋里,待到晚上,再在一盏油灯下慢慢整理出来,形成一首首完整的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李贺也慢慢地长大,等到10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诗坛小有名气。他写的诗极富想象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现实与玄幻的结合

比如“呼龙耕烟种瑶草”,通过配乐,再经过乐工们的传唱,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受欢迎,那势头有直逼当时极负盛名的李益的趋势,一时被人们称为“双李”。

雄心壮志叩国门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长到19岁时,准备参加科考,以投身朝廷,报效国家。

科考,不仅诗书文章要写得漂亮,还得先找一个有名望的老师,这个老师最好在朝中有地位,在民间也要有威望,是天下儒生的典范,就像《琅琊榜》里的周玄清,在儒生之中,能一呼百应。

那个时候,虽然因为战乱不断,朝廷比较重武轻文,但在朝为官的文人大家也不在少数,像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人。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选谁做老师呢?

李贺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把心目中老师人选的作品,一一拿出来拜读,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与白居易、刘禹锡他们的诗歌风格迥然不同,完全是两码事,只有与韩愈的稍微有那么点相近。经过一番对比与思量之后,李贺决定选韩愈来当自己的老师。

但,师生关系,不是说学生选中老师,老师就必须收下的,这个是双向选择,最终还得看老师的意见。

为了能拜入韩愈门下,李贺写了一首乐府旧题《雁门太守行》当敲门砖。这首诗以当年的爱国名将李光颜攻打叛军王承宗、吴元济为背景,把叛贼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马翻的场景,描写得是淋漓尽致。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也借着这首诗,向韩愈传递了他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为了送这封拜贴,李贺从家乡昌谷赶到洛阳都城,亲自把拜贴交给了韩愈宅邸的门房。

当时的韩愈虽是个“员外郎”,但一天忙碌下来也是身心俱疲的,下班回到家正想好好吃个饭休息时,却见门房传进来一份拜贴,还以为又是朝中哪个官员要办什么酒席、宴会什么的,颇有些不耐烦。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在听到门房说是一个少年儒生送来的贴子后,本来懒洋洋的,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拿过门房手中的贴子,来到书桌前,展开细细看了起来。

当看到诗的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时,眼神之中充满了惊喜,感觉自己捡到宝了,忙问门房来送拜帖的是个什么样的人,门房一时也说不清楚,只说来人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郎模样。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此时的韩愈正在开展“古文运动”,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但在看到最后的落款为“学生李长吉”时,心中又打起鼓来。

这个名字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很陌生,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个有才之士,自己不说认识,总应该是听过的,怎么会一点印象也没有呢,难道是冒名顶替?请人代笔?不管怎么样,总得当面一试才知道有没有,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

次日韩愈正好休沐,让人找来自己的得意弟子皇甫湜,皇甫湜看了李长吉的拜帖后,同样是惊为天人。师生两人一商量,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去会会这个李长吉。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还好,昌谷离都城倒也不是很远,两人照着拜贴上的地址就摸到了李贺家。李贺好像笃定韩愈当天会来一样,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采风,而是一大早起来就在书房等着,并嘱咐老管家,若有人来寻,立即来报。

果然,不多时,老管家就差人来报,说有贵客临门。李贺整好衣冠,行至厅堂,见到韩愈二人,也不用介绍,就直接自报家门,并对着韩愈深深地作了个揖。

韩愈见状,便知李贺对自己今天的到访有所准备,又见他如此年轻,甚至未及弱冠,之前的疑虑不免又冒上心头。本想让李贺当场随意发挥一下的,但此刻却改变了主意,让李贺就当下的场景为题,作诗一首。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毫无准备地写命名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一时三刻地就要写出来,还得让人看得上眼,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韩愈如此,倒也不是要难为李贺,而是怕找回去一个“银洋蜡枪头”,中看不中用,那就没意思了。

李贺拿到命题后,稍一思索,便一气呵成了一首拜谒诗《高轩过》。李贺边写,韩愈在一旁边看,当看到“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时,就已经按耐不住地拍手叫好,那种贵客盈门,主人喜不自胜的喜气扑面而来,并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着向往,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诗的主人,期待美好未来的到来。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这首诗虽说是首应酬诗,但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丝的谄媚,只有恢宏大气,让韩愈不由地直呼“天才”,当下就决定推荐李贺参加科考。

被拒之门外

李贺得了韩愈的推荐后,兴高采烈地在家准备考试。次年,在河南府举办的乡试中,凭着组诗《十二月词》一举夺魁,声名大噪。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很多人在写送别诗时,都会提到“折柳”,八月中秋一定要写人月两团圆,九月重阳必定要登高,十月金秋要蟹肥菊黄。李贺的这组组诗,完全避开了这些“俗套”,让人耳目一新。可见从小就立志要另辟蹊径的决心,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经此一试,许多学子都慕名而来,这些人里,有真心向他讨教作诗的方法和技巧的,也有心怀嫉妒,来说风凉话的。但李贺不管这些,人若敬之,他就以礼相待,反之,就直接闭门谢客,不屑与之虚与委蛇。

却不知他的这份才气与傲气,成了封锁他前进脚步的导火索。那些不被他待见的人,由妒生恨,纠结在一起,连名上书朝廷,要求取消李贺考进士的资格。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理由就是要“避讳”。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而他要考的功名是进士,“进”犯了他父亲的名讳“晋”,所以李贺不能考这个功名。

在《琅琊榜》里也有这么一个桥段,梅长苏的一本游记,里面有个地方与他母亲的闺名相同,每当他写到这个字的时候,都会有意地少写一笔,这本是对长辈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却不想也成了一道阻碍他人前程的障碍。

李贺“犯讳”的事一出,有很多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毕竟进士名额有限,少一个竞争者,自己就多一分胜算,而且只要动动嘴皮子,何乐而不为呢。

事情越闹越大,李贺一个无依无傍之人,根本无力阻止,以保住自己的殿试资格,最终只能求助老师韩愈。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韩愈对此事也非常气愤,在朝堂之上是舌战群儒,还为此写了一篇《讳辩》,里面直言如果父母长辈名字里有“仁”字,那作为小辈的你们是不是连“人”也不用做了,言词犀利。但在那样一个制度下,这样的做法,就像在一片湖中,投下了一粒小石子,小小的涟漪之后,很快就又恢复了平静。

当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一看有这事,就派人去核查,确认无误后,就大笔一挥,删掉了李贺考进士的资格。

但最终因他是宗室子弟,且才华不错,就给了一个奉礼郎的职务,主要是在祭祀、典礼的时候,安排什么身份的人站在什么位置等等,是个闲到不能再闲的工作,且薪水微薄。除去平日买书、纸、笔、墨的开销,想要与好友聚个餐,都得典当衣物,才能置办少量的酒菜。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间,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与虚假,而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每天只知声色犬马,无心国事,他的那首《李凭箜篌引》就是在这段时间写的,“昆山玉碎”、“芙蓉泣露”,隔着千年,我们仿佛也能听到当时的靡靡之音。

留下旷世绝句

这样的官场、这样的朝廷,让李贺感到失望透顶,就借着身体有病为缘由,辞去了奉礼郎一职,回到了家乡。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科考无路、报国无门,李贺心中烦闷不已,整日郁郁寡欢。为了解闷,也为了能继续创作,把以前的习惯又捡了起来,每日骑驴出门采风,日日点灯熬油似地写作,年纪轻轻就已两鬓斑白,华发早生。

老母亲看着儿子这样愁苦,心疼不已,常常偷哭泣。李贺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也为了能让自己达成所愿,想再试一次。官场不行,就到军营去。

韩愈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立即写了封推荐信,给自己在军营的亲族送去,关照务必好好相待。就这样,李贺在军营谋到了一份文书的工作,每天除了整理文书,有时也会就攻防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看着那些沙场健儿,每日在校场操练、上阵杀敌,那颗急欲报国的心,像是终于找到了着落点,安稳了下来,也为我们留下了这首旷世绝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只可惜好景不长,李贺的身体已到了油尽灯枯之地,开始是每日咳嗽,后来就开始咳血,不得已又重新回到了家中。家里为他请医问药,但已是药石罔效。

他自知时日无多,就找来了好友沈子明,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诗稿都托附于他。不久之后,27岁的李贺就撒手人寰。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沈子明也不负重托,多年以后,把这些诗稿全部交给了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杜牧看到这些诗稿是爱若珍宝,珍之重之。思虑良久之后,决定为之序,称为《李贺集序》。

李商隐也根据李贺姐姐的描述,为撰写了《李长吉小传》,以表哀思。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李贺的人生生命虽然只有27岁,但他的诗却流传了千年,后人更以“鬼才”称之,这也是李贺被称为“诗鬼”的由来,而他的诗也形成了独属于他的“长吉体”。

连最毒舌的鲁迅,对李贺的诗也是钟爱有加,毛主席还曾向陈毅推荐过李贺的诗,可见他的“诗鬼”之称,绝非浪得虚名。

参考文献:

河北人民出版社-《唐代诗人趣闻》——张忠纲;朋星

期刊-文史天地-《李贺愤世幽怨的诗歌人生》——郭新榜

期刊-博览群书-《各抒已见评李贺——“解密李贺”之三》——潘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