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的无奈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终身服药已经成为了心脏病人日复一日的习惯…… 每天,全球有11亿心脏病人会通过药物减缓病痛和控制病情的发作;全球每天的心脏病西药消耗量已经达到惊人的1300万公斤。但,病痛还在发生,猝死还在发生。假设,一位冠心病人每天要服下的心脏病药物是20克,一年就是7公斤,20年就是140公斤,正好是心脏重量的730倍。你的心脏正在做着这日复一日的化学跳动,它怎能承受?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的心跳变成了死板的机械运动…… 全球每天有23万心脏病患者会接受心脏病支架和搭桥手术,全球每天被安装到心脏病患者体内的支架数量为37万副。一支不行装两支,两支不行装三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多少家庭因为高昂的支架费而债台高筑?但,病痛还在发生,猝死还在发生…… 心脏病治疗,无奈的两条路 最近,在中国一些农村心脏病家庭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种豆子、种高梁,天天都为医院忙。” 2012年7月,《美国环球医学周刊》更新了一则权威心脏病统计数据:平均每天,全球有11亿心脏病人会通过药物减缓病痛和控制病情的发作,全球每天的心脏 病西药消耗量达到了惊人的1300万公斤。而平均每天,共有近23万心脏病患者会接受心脏病支架和搭桥手术,全球平均每天被安装到心脏病患者体内的支架数量为37万副。但即便如此,平均每天死于心脏病的患者还在逐步上升,目前已达到57890人。 这样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21世纪,面对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心脏病,面对随时都面临死神威胁的心脏病人,全球共170万心脏病临床医生们除了给患者开出西药和劝患者上手术台这两种选择,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药物治疗心脏病,需终身服用 心脏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治疗心脏病,药物治疗最为普遍,对症用药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从而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 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有很多种,有很多的心脏病患者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自己的药物而延误病情。并且药物治疗心脏病并不能改变血管狭窄的状况,往往需要终身服用,不能中断,否则极容易病发,随时有死亡的危险,让患者不得不成为药不离身的“药罐子”。 支架、搭桥心脏病不可承受之痛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心脏病治疗开始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即有创伤性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它们使狭窄血管得到直接扩张或使血流避开狭窄血管而通过”桥”血管供应远端缺血的心肌。 通俗地讲,支架是修原来的路,搭桥是重新修一条路。心脏搭桥是在已经被死栓堵塞的心血管两端,建立一种应急血管通道,从而绕过因死栓而堵塞的血管,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效果。支架,则是在被死栓堵住的心脉内“支起一个小架子”,从而暂时恢复心脉血流。合理地使用介人技术无可厚非,不过,支架泛滥则是中国医学界非常可悲的现象。 可是,植人支架或搭桥后并不意味着心脏病痊愈了,很难从根本上阻止心脏猝死,通过支架、搭桥根治心脏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通过支架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并且血管狭窄的复发率较高,做普通支架半年内可能有2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管再狭窄的现象。这是因为治疗心脏病,支架不能根本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只是通过增加狭窄动脉管腔的直径而增加缺血心肌的血供。并且心脏的动脉如树根一样,有多条动脉分支,支架只是选择性地植人一条或两条动脉分支内。因此,即使植入支架的动脉血管不再发生狭窄,也不能保证没有植人支架的血管今后不狭窄,甚至血管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阻塞血管(形成急性心肌死)。不仅如此,放置支架时,尽管医生操作轻柔、器械先进,但仍会对血管带来损伤、血管内出现创面,就有可能形成血栓、内膜增生,导致局部冠脉产生急性的或慢性的再狭窄,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 而心脏搭桥手术是场“大仗”;开胸直接暴露心脏后,移植其他血管代替原来狭窄的冠状动脉,暂时缓解心内血流畅通,可以解决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但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既往有合并脑动脉硬化、发生过脑梗塞病史的人,容易出现脑神经并发症,轻者会出现一过性记忆力减退,大多数患者在1周至7个月之内可以恢复正常。而严重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脑损伤,包括昏迷、偏瘫、失语、严重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并且搭桥治疗心脏病住院时间长,巨额的医药费也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