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怕!注射器回抽见血栓!深静脉置管应有效维护?

 板桥胡同37号 2023-07-15 发布于天津

深导管是如何堵塞以及处理?

最近,我们科室接收了一名年轻男性患者,他在车祸中受伤,头部和胸部等多个部位受到损伤。入院后的第三个小时,即3月23日,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头皮血肿、肺挫伤、创伤性膈疝和骨盆多发性骨折等病症。为了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在入院当天接受了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手术。

随后的3月29日,在向患者输注液体之前,进行了常规回抽操作,结果发现注射器内有大约1厘米长的血栓,具体情况可参考下图:

图片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移除这个血栓,而是随液体输入进入患者体内,可能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深静脉置管是通过体表穿刺进入相应的静脉,将各种导管插入大血管腔内或心腔,以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置换后护理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置管后一般护理

1. 在置管术后的前24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局部是否出现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术后的第一天更换敷料一次,之后每隔3至7天更换一次。每个班次之间应进行认真的交接班,注意观察敷贴是否有松脱或卷边,并及时处理。

2.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禁止患者抓痒,并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在更换衣物时不要拉扯导管,选择宽松的衣物。

3. 每周更换敷贴1至2次。更换贴膜时,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沿着穿刺点上下进行螺旋状消毒三次,即顺时针一次,逆时针一次,再顺时针一次。消毒的范围要超过贴膜的范围。建议使用专用贴膜(如3M或抗过敏贴膜,尺寸为10厘米*12厘米),贴膜时要避免产生张力。

4. 注意在拆除敷贴时沿着导管方向向上揭去,以防导管脱落。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是否有渗血、渗液、发红或分泌物,同时注意晾干已经消毒的皮肤后才能贴上贴膜,以防滑脱。

5. 出汗、洗澡等因素会影响胶贴的粘性,穿衣和睡眠时要小心,避免导管被扭折或拉出。如果胶贴受潮不再粘性,应随时更换,并再次消毒皮肤。


二、置管后的维护


1.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常规消毒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迹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2.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U/ml)20ml作冲管,封闭。有堵管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5000U/ML)。

3.部分脑出血患者因频繁呕吐、咳嗽、呃逆致胸腔压力增高,血液返流到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应及时用肝素盐水20ml冲管,切不可用力冲洗,缓慢边推进边回抽,直至通畅为止。

4.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粘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并不应安排在最后输入,要避免液体走空,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引起空气栓塞。

5.保持导管通畅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20ml做脉冲式推注,注意用正压封管。常规消毒肝素帽,固定部位让病人感到舒适,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三、导管堵塞可能的原因


1. 护士原因

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液体未及时更换,导管固定不当,翻身时未妥善安置导管。

2. 导管原因

导管受压、导管弯曲、连接导管的输液器扭结、穿刺部位缝合过紧压迫导管等。

3. 药物原因

输注的药物浓度高、有结晶、术后输入大量血制品、脂肪乳等。

4. 患者原因

患者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滞度高。

四、导管堵塞的处理

1.导管检查 

导管堵塞时应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反折。

2.抽取堵塞物 

导管堵塞一般是血凝块形成所致,血凝块堵塞可先用10ml注射器轻轻地回抽,严禁向前推送,尽可能地将血凝块从管中抽出,忌用暴力、导丝或者冲管清除血凝块,以免导致导管损伤、破裂或栓塞。

3. 肝素封管

使用肝素封管能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加抗凝,减少局部血栓。

脉冲式封管:采用脉冲式封管,使封管液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腔内壁附着的药液,尤其是蛋白质脂肪乳等大分子液体,减少留置针堵塞机会。

4.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液过程中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配伍有禁忌的药物隔开输注,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入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用0.9%的氯化钠冲管。

严格有效地维护深静脉置管能有效减少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有效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从而保证临床肠外营养及相关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小红,罗爱娟,唐映莲.深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88-90.

[2] 程小凤.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堵管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8:1.


end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击下方的点赞在看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