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矢志抗清的岭南三大家,为何只有屈大均最有名气?

 雪忆柔 2023-07-15 发布于黑龙江

提到清朝时期的诗词大家,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纳兰性德。至真至情至性,是纳兰性德词作的主要特色。爱情、友情、边塞行诗,无论纵横哪个领域,都能随手写下动人的佳作。

除了纳兰性德,还会有人想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王国维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等等。

其实,明末清初还有这样三位作家,他们每个人的诗作都深受当世追捧,其中一位还是纳兰性德深为崇拜的偶像。他们不仅是博学多才的文人,还同是广东老乡,因此有“岭南三大家”的美誉。

那么,为何三人同为“大家”,却唯有屈大均最有名气呢?

广州人杰地灵,康有为、梁启超都出自这里。广州人也极具反抗精神,譬如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而屈大均便是这样一位既有反抗精神,且诗歌造诣极高的广州人。

“岭南三大家”分别是屈大均、梁佩兰和陈恭尹,他们都恰逢改朝换代,是明朝遗民也是清朝新民,而梁佩兰是三人之中唯一步入仕途之人。

梁佩兰年少时便精读百家之学且过目不忘,他曾先后六次赴京赶考,却都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醉心于创作,每当新作问世,定当引起争相传颂。虽然梁佩兰不在庙堂之上,但是诗名却早已远播,他的粉丝中最有名气的便是纳兰性德。梁佩兰在六十岁时终于高中进士,由于年迈的关系便不再赴任,反倒留在京城以写诗为乐。

尽管梁佩兰的诗作多是描绘苦中作乐之态,民生疾苦之情,偶有对故国兴亡的感叹,但是他仍旧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逐。相较之下,屈大均和陈恭尹则与其截然不同。

陈恭尹和屈大均的抗清态度十分鲜明,陈恭尹的父亲陈邦彦更是岭南抗清的主力,是“岭南三忠”之一。陈邦彦不仅有一身忠骨,还是清流宿儒,自小受父亲影响极深的陈恭尹,诗作也多是表达抗清的决心。有意思的是,陈恭尹晚年时常与朝廷权贵唱酬,却始终不肯入仕。

与陈恭尹相比,屈大均抗清的决心则更加执着和坚定,这一点单从他的诗作中便可窥探一二:“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屈大均是一位多产诗人,由于他有着“广东徐霞客”的美誉,所以他的诗作中有人文地理,更有忧国情怀。通过品阅他的诗作,仿佛置身于岭南风情,广州的热浪也随之扑面而来。那种广州人共有的炽热情感,便如火山喷发般不可收拾。那是他屈大均特意融入诗词中的儒道思想,是尊王忠君的春秋精神。

在“三大家”中,屈大均的诗作风格也是独具特色的,事实上,诗歌文化发展到明末时,后人很难有超越前人的独特风格。所以,您能在屈大均的文字中看到诸多影子,既有爱国诗人屈原的炽热,也有诗圣杜甫的深沉。

当然,李白、王昌龄、王维等等,都是屈大均学习的对象,他的诗作就是兼各家所长,而后在深远的意境中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除此之外,屈大均的诗作还具备一定的色彩美。就像我们看张艺谋的电影,总会被他的画面取景和色彩色调所吸引一样,您品屈大均的诗词,也会被他勾勒出的这幅彩色画卷所打动,而后感受到那字节跳动间的生命气息。譬如“佛桑亦是扶桑花,朵朵烧云如海霞”,是不是眼前立刻就要画面感了?

有文采、有意向,是屈大均诗作的主要特色,譬如“梅花”“雪”“蝉”等等,都是在象征高洁的品格。“蝉声与流水,自喜赏音希”,这些意向无疑增加了诗歌的整体审美,也见识到了广州人的浪漫。

“岂为尊无绿,黄花不肯开”。屈大均的一生都在矢志抗清,就连八个子女的名字中都包含“明”字,表达了他誓为明人的爱国情怀。

屈大均的恩师就是陈恭尹的父亲陈邦彦,正是深受此人的影响,才坚定了屈大均抗清的决心。尽管屈大均是一介文人,却能在恩师被迫害致死后,不惜冒着生命风险去收敛遗骸。后来,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只好削发为僧。

当然,屈大均并非真心想要遁入空门。起初,他为自己所居之所起名为“死庵”,并以明朝的永历铜钱系上黄色丝带挂在腰间,以此来表明大明朝常居他心的意志。后来,他才开始屡次利用僧人的身份云游四海,只为寻找反清复明的契机。

只可惜,此时的清朝大事已成,而随着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正式降清,也让屈大均彻底死了心。最终,他选择了归隐,而以写诗度日。

然而,他人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有着他的传说。

雍正八年正是“文字狱”盛行之时,屈大均的著作《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等作品被大肆焚烧,导致后世流传的他的作品并不多,这也是一大遗憾。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诗词文化方面的成就外,屈大均还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所著的《皇明四朝成仁录》内容全面,史料详实,记载了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弘光(南明第一位皇帝)、隆武和永历四朝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也正是这部著作,为后世研究南明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还有他的《广东新语》,更是集史志之所长,记载了广东的天文地理、人物风俗等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被后世誉为“广东大百科”。

屈大均一生跋山涉川,联络志士,希冀可以恢复中华,所以他写下“平生多远志,白首未当归”的诗句。然而,诗词多慷慨,壮志却未酬,心中悲怆可想而知。不过,后人却在屈大均的身上看到了广州人誓死不屈的精神,还有苦中作乐的态度。

在广州市番禺区便安详矗立着一座屈大均墓,石碑上的刻字清晰地写着“明屈翁山先生墓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若您有机会去到广州,大可去领略一番藏在屈大均诗词中的风骨。

这份执着和忠贞,文采和胸怀,也是让屈大均位列“三大家”之首的主要原因。

如今,开放的广州已经焕然一新,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这里有太多值得传承的特色文化,也有不胜枚举的名人轶事。这座城市欣欣然的模样,不正是屈大均曾经翘首期盼的盛世景象吗?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唐代广州城楼砖雕、明代陈家祠......翻阅广州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朝时期,因此留下了这深厚的历史传承。作为历史古城,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全城,那一城一墙,一庙一宇,都在见证着历史风霜。

广州也遍布红色足迹,黄花岗革命烈士陵园、卢溪桥红船等等,只有您亲自去到此地,才能感受红色革命的历史脉搏,领略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

广州红,幸福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故事讲不完,不如请您亲自来发掘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