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畈》第三章:生动传神与节律和谐的门楼

 岁月凉烟 2023-07-15 发布于浙江

《长寿畈》第三章:生动传神与节律和谐的门楼

民以居为安,居的要素之一少不了门户。中国文化中将子女成人成家称之为自立门户,就是这个道理。门又是古今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传统的展示台,因为门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我集邮,还是湖北省集邮协会理事、省级会员、省邮协学术委员、咸宁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我编辑过一部《门》邮集,所以对门有着较为深邃的研究心得。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得多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有关门的文化即是如此。门,入必由之,出必由之,于是,历史的文化积淀,门总是首当其冲的承载者。

门是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门的历史发展中又衍生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门从建筑物的脸面到门所承载的民俗民情,以及门本身面向历史的洞开。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要首当其冲。

门总是引人注目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而门文化也是一个中国建筑文化的出入口。

中国门文化中将门叫着门脸,因为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簪。这额、这颊、这簪,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之“脸”,不施粉黛,但是人们还是为其浓妆、淡抹;白木板门,抑或朱漆门、黑漆门。门之“脸”,人们总是为其打扮。砌上瓦檐高翘的门罩,像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对铺首好似它的眼睛,两个福字即是它笑时的酒窝儿,一副对联像发辫,大红灯笼高挂起,如同戴上大红花。如果要半遮面,就筑一道影壁,犹抱琵琶。

中国地域辽阔,东南西北,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的门就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于陕北窑洞。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同时受西伯利亚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我国南北地区的门又有着遮挡风雨的功能。

门,也有其鲜明的个性,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是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就有了门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关于门的起源,《韩非子·五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

《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或言以待风雨。总之,自从天下出了个有巢氏,思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不能,由无到有,有巢,实现了人类居住史的一次伟大变革,因为他发现了门,并发明了门。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诠释,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所论,架木巢居,得免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上;垒土石,上架以木,简陋有类于巢,实近似于房屋。西安半坡遗址,显示的正是这种形制的“有巢”遗迹。

根据这样的记载,应该认为在有巢氏之前,先人们居住的地方大约是没有独立的门意识的。穴居虽必有出入口,但那太必然了,试想没有洞口,如何居住?因此可以说,穴居尚不需要独立的对于门的思考。

华夏民族的先祖们从开始懂得构巢筑屋的那一天起,才是先人们有门意识的真正开始。这时,为解决栖身问题,先民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为地造成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在封闭这个空间时,须设想留出缺口,以备人出。于是,这个出入口,在漫长的岁月间派生出绚丽多彩的门文化。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以丰富的信息遗存,让今人推想六千多年前四五十座房屋聚集的村落。凭借柱洞及其他遗存,考古学家绘出一幅幅建筑复原图。这些房子以木柱、木檩为构架,墙壁和屋顶用木棍枝条排扎,上铺敷泥和草。房子出入口的设置,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古代汉语中有“一扇为户,两扇相并就是门”的说法。“门户”一词,按照造字之初的写法,画三个门扇而已。登堂入室的进口,是一座建筑物的构成部分,规模较小,虽未必只有单扇门扉,但称以“户”。作为一组建筑的总出入口,规模较大,有时其本身即是一座建筑物,比如门房、门楼,故而双倍其“户”,称为“门”。“扇”本来也是名词,以它充当门的量词,是语言文化发展的结果。

开门、关门的门轴,称为枢。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句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门轴不会被蛀蚀,因其经常转动。摇梗,门轴的另一名称。固定于下槛,承托门轴的是门臼,也叫门枕,用单字称之,叫“根”。

门,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民居的滚脊门楼、里巷的阊阖、寺庙的山门、都邑的城门楼子。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因“门”而益发独特。

北京的宫门上巨大的门钉,横九纵九,九九八十一枚,如凸立的文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大文章。

再说畈上的门。几乎畈上村庄的宅门上都有威武的门神,双双把门,也为村子平安。畈上的门文化将远古先民关于神话世界的畅想,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有些村庄正大门前的石狮,如董楂柿大门前的“十三太保”,谭家庄大门前的“泰山石敢当”,这些都是关于门文化中的民间传说“以捍民居”的功能。

俗言道“猪入门,百福臻”,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贴上了屋门。辟邪,祈福,驱恶,迎祥,门又成了古风今俗的载体。

古老的汉字是个蕴含丰富的信息库。用于名物的汉字,有关门者、户者很多,从总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称谓种种,细致入微,反映了古人对于建筑物之门的重视。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民族,于是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的民族文化。居的要素少不了门户,还是那句话,“谁能出不由户”?道理越是简单越可能包蕴丰富。请看《易经》所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折不扣,已然是哲学的命题。

从今天畈上各村庄门与窗的视觉效果上看,畈上的先民们一定感受得很强烈。特别是黄志诚村庄的门与窗,整体轮廓面,以及叠加其上的门面积、窗面积,这三者构成建筑正面视觉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后世不断发展的建筑样式,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增繁。

董育林的房屋建筑中的门与窗更有特色,门与窗裙板的雕饰,如意图形比较普遍。还有:福(蝠)庆(盘)有余(鱼)、岁寒三友、五福捧寿、大降福寿等。

上戴村庄我看到的格扇门这一外檐装修形式,它在建筑中出现,它由简单向华丽的发展,典型地反映了上戴的先人们在建筑房舍时对于门装置的美学追求。

我在李白村庄看到一个院落门,像是风情画,又如建筑图,李白村庄的先人们以鸟瞰般的视角,将一座院落勾画于青砖之上。看那院落,院门是栅栏门,开在院墙的一侧,门不取中,有如北方四合院院门的位置。其面积宽绰,居室宽大,院内有水井、厨房,还建有供储物和瞭望的高楼,居室里二人相对而坐,庭院中两鹤相对起舞。这当是富足之家,以栅栏门面临畈上,视野开阔,也让人心旷神怡。

让我们来列举畈上比较突出的三种规格的宅门样式:

黄志诚庄的起脊门楼,砖墙瓦顶,透花脊,脊上中央插钢叉旗,两端置陶兽头,间置脊鱼、海马、鸽子等陶制品,大门两扇,下置问板,上悬金字匾额。这当是富殷之家的大门。

甘圪村庄的门楼,两个砖墩,架以横木,上摆青砖三行,状若棚架。双扇简易木板门,用锅底灰染成黑色。这当是一般人家的宅门。

原戴家庄屋的墙豁口门,上墙围院,开个豁口就是门,编枝成扉。所谓荆门茅舍,是贫寒之家因陋就简的院门。

大屋董的住宅大门,门罩的装饰,或飞檐高翘,或雕镂精巧,往往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檐角翼然翘起,檐下斗拱彩绘,给人以华美富贵之感。即便只是依墙开门,无门厦,门罩仍做出精美的雕饰。

很多的畈上村庄的一些柴房门,或是猪圈门,多以木板门为常见。

也有的村庄院落大门用板门,通常有实榻门、棋盘门两种。前者门心板与大边一样厚,后者在框架上装木板,加以穿带,方格略似棋盘。隔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槁扇门。

有的村庄的门是那种方格填心的格心门,可用木板浮雕、透雕,镶嵌在门的框架中。畈上的民居,很多这种多层次的透雕格心,底层往往雕万字穿花图案,面层雕饰则选吉祥图形,如四季花卉、鸟禽动物、琴棋书画、博古器皿等,雕技精细,堪称艺术品。这样的门多为大门内的房屋门。

我在董育林村庄看到的格子门,还雕饰渔樵耕读、西厢故事、八仙过海等图案,其雕工精巧,甚至为多层透雕,各层分别雕出人物、云霞、飞鸟、花卉及衬底的几何图形。

自古以来,畈上建筑作为房屋外檐装修的门,更是建筑形式美引人注目之所在。门形美之中展示着造门者的智慧,也反映各个时代畈上人们的审美情趣、理想追求,那装饰多样的门就是众多文化符号的承载体。

让我通过这本书,带领你进入长寿畈之“门”,去认识长寿畈,了解长寿畈。你也许会跟我一样热爱长寿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