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畈》第四章:家族祠堂

 岁月凉烟 2023-07-15 发布于浙江

《长寿畈》第四章:家族祠堂

长寿畈历来重视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传承。中国古代社会毕竟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耕文化为主的松散型社会结构,各宗族对于本宗族和对于历代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与文明只能由宗族内部的约束来传承,那么这种约束和传承的最好方式就是家法,最好的地点就是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畈上三十八个村落,每一个村落几乎都有祠堂,同一个村落中不同姓氏又都有各自的祠堂,甚至同一姓氏也有几间祠堂。

村落里每一姓氏,往往有一间宗祠多间支祠,祭祀的对象从自然崇拜的山神、水神、天神、地神到祖先崇拜的英烈先贤,或者家族的尊长。祠堂建筑普遍二进到五进不等,绝大部分是硬山顶,极少悬山顶或民居式建筑,时间上从元、明、清建筑形式到现代建筑风格一应俱全。

畈上人家的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观念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宗法家族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现在,畈上各宗族修缮祠堂不仅是对本家族历史文化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家族祠堂,是历史上中国宗族制度的产物,在畈上的每一个村庄,凡大家族都设有单独建筑的祠堂,以供奉本宗族的祖先和进行议事,这样的活动由族长主持。畈上的一些小家族也都有祠堂,有的没有专门祠堂,就是在家中的显要位置也会设立一个类似祠堂功能的场所。因为谁都有祖辈,谁都有根,一个忘记了祖先,一个忘记了自己的根的家族不会发达,一个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不会有大作为。因为这是人类文化的本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标志。

畈上的各宗族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一看各宗族的文化传统和他们的经济状况就知道。比较大的宗祠,一般正厅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黄志诚的宗祠就是这样的结构。

今天的畈上祠堂人们负于它有五大功能: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

畈上村庄建宗祠的有黄志诚、大屋董、董和涂、董育林、岭背董、六房董、王家庄,上戴、下戴、大塘晨、三肖,甘圪,胡家庄、李白、谭家庄等村庄,有的只是规模不一样,大小不等,而这些村庄祠堂的初始功能一直在发挥作用,表现这种功能的实物也不少,如祠堂内的世系周表,牌位塑像,族谱家谱等,我们从中可了解到他们各自家族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由于宗祠用于供奉祖先的较多,又有牌位塑像,人们长期在宗祠内烧香念经祈求老祖宗保佑,因此,祠堂往往香火不断,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场所。

畈上祠堂以董姓祠堂建筑规模最大,祠堂的院落空间均为三进或四进建筑构成,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祠堂还在后部设置庭园。祠前的廊壁上,有百鸟图数幅,或鸳鸯戏水,或莺歌燕舞,或孔雀开屏,动静翔憩,姿态各异且逼真可爱。又有姜太公垂钓、状元及第、八仙贺寿等人物故事彩绘,画工精良传神,栩栩如生。瓦顶四周都刻有“丹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含吉祥之意的彩绘浮雕。

过去不少村庄的祠堂里都附设有戏台,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建筑的后部均设有神龛。

黄志诚庄的祠堂是畈上祠堂建筑最具文化气质的祠堂,祠堂内有精美的木雕,精致的石雕,赋有动感的砖雕,或灰雕,壁画艺术技巧活灵活现,往往以戏曲人物、花鸟虫草为题材,画面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黄家祠堂的文化气息很浓,儒家的伦理纲常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春秋两季,特别是清明前后,所有的祠堂都成为主要的祭祀场所。以前祭祀很讲究程序,要“以世次为先后,以年龄为行列”,男子方可入祠,女子要受各种限制,或者要等男人祭拜完毕离开祠堂,女的方可进入,而且,不能走正门,只能从后门或侧门进出。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逢年过节到祠堂拜祭的则往往是女性,什么门都可以进出,人们的观念在变。

祠堂是畈上各村庄家族祖先的“根”,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自己的“根”。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寻根热的兴起,族人的凝聚力在不断加强,现在畈上的人们对文物古建筑祠堂越来越被重视,兴起一种祠堂维修保护热潮,这对建设和谐团结的长寿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畈上的许多在外工作或是上学读书的人认识到保护修缮祠堂的紧迫性,于是重修宗祠也在这股热潮中也应时而生,畈上的人们纷纷自筹资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修复祠堂。修缮祠堂的善举自古有之。因此修缮祠堂的工作刻不容缓。

今天,祠堂已成为人们追思先祖艰辛创业,发思古之幽情的旅游资源。许多畈上在外工作的人也提出,畈上应充分利用这一笔祖先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如可以辟出一块地让一些因建设需要而要拆迁的宗祠易地重建,相对集中形成新的旅游资源。这个建议是可以考虑的。

现在,畈上各村庄那些修复的祠堂,多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在工料上和以前的能衔接起来,木架结构予以保留,更换其中糟朽的材料,但仍是木材。

但是也有的修复,没有按照老规矩来,把木架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原本按照老法做的话,因为保留了旧时的材料和工艺,仅仅是修复。

在修复祠堂时,有人建议应考虑到与传统的衔接和时代的连接,尽量采取和原来工艺和旧式材料,少用新材料。

如果是新修的祠堂,或者是原来的早就毁灭的,在另外的地方建的祠堂,那也要在外观上起码延续畈上祠堂的整体风格,可用新式材料和工艺,但要让人一看便知是祠堂而非是别的建筑。这一点很重要,畈上的人们切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