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皮肤疾病有哪些特点?认识免疫衰老很重要!| CSD 2023

 余元子 2023-07-15 发布于湖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老年皮肤问题应引起重视!



撰文 | 鹿其临

全球每年60岁以上人口增长率为3%,2030年预计将达14亿,世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健康问题更是其中关键。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 2023)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教授提出,与威胁老年生命相关的老年医学相比,老年皮肤病学发展还相对滞后,亟需得到重视。

老年皮肤问题比我们想象的更常见、疾病负担更重

“老年皮肤问题十分常见。”郝教授介绍道。社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群皮肤干燥症患病率高达29%-85%,皮肤癌患病率1%-12%,银屑病患病率2%-8%,老年性变应性疾病患病率5%-10%,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由皮肤干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瘙痒已成为老年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也是影响老年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带状疱疹发病率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呈倍数增加(图1);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AD)、接触性皮炎等发生率较高,AD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群中出现原因不明的红皮病,伴嗜酸细胞增多和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往往是“极晚发”AD、药疹或淋巴瘤前期的表现。

图片

图1 带状疱疹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自身免疫性疱病发病率也相对较高,且总体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其中,类天疱疮发病率升高与老年化进程密切,平均发病年龄高达74岁;线状免疫球蛋白A(IgA)大疱性皮病也以老年人发病为主。合并肿瘤或药物诱导可能是老年人免疫性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不仅皮肤疾病多样,患病率居高,老年人群用药机会增加,各种皮肤药物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但症状更为复杂,且重症药疹比例较高。老年性变应性疾病的药物不良反应(ADR)28.1%,其中皮肤药物过敏发生率就达7.9%。

总而言之,老年人群的皮肤疾病发生率高,疾病谱广,与其他人群有显著差异。尽管大多数老年皮肤疾病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老年人群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对此,郝飞教授表示,明确常见老年皮肤疾病的自身特点十分重要。

老年皮肤疾病的特征

老年皮肤疾病固然有与其他人群相似的发病机制,但也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郝教授介绍道,生理性衰退是老年皮肤疾病发病的基础,其中,免疫衰老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免疫衰老指机体免疫系统随增龄而发生的一系列退化、代偿与重建。免疫衰老下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发生、成熟和激活障碍;对感染易感性增加、肿瘤生长风险增加和疫苗注射反应降低。

郝飞教授分享道,免疫衰老呈现3种病理生理效应,包括免疫力低下效应、免疫失调效应和自身免疫效应。由此解释了老年皮肤疾病谱容易发生的2种鲜明的疾病表型:

  • 一类是以皮肤感染、皮肤肿瘤等为代表的免疫功能低下所导致的疾病;


  • 另一类是以AD、接触性皮炎、自身免疫性疱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代表的免疫反应介导性疾病,又称炎性衰老。
图片
除老年皮肤疾病发病的总体特点外,谢教授还介绍了2类常见皮肤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特点。

1

老年性过敏性疾病

老年性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免疫调控失衡[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向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偏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年性AD,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1. 86%-3.39%,男女患病比例2:1,临床分型主要为IgE介导型(70%~80%)以及非IgE介导型(20%~30%)。

老年性AD的临床表现特征包括面颈、躯干、四肢伸侧皮肤苔藓化或伴结节性痒疹样改变;面部红斑、Hertoghe’s 征(外侧眉毛脱落)、Dennie-Morgan眶下皱褶、脏颈、毛囊性苔藓样丘疹;皱褶部位受累较少见。其发病机制与生理性衰退、免疫衰老、老年人群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因素都密切相关。

2

老年性瘙痒性疾病

老年性瘙痒性疾病常见干皮症的表现,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变化、神经病理性变化相关,是一类复杂的系统性疾病或药物源性疾病。其中,干皮症的发生涉及细胞间及脂质代谢及角化异常,pH变化,雌激素水平下降,角质层蛋白酶活化,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减低;神经病理性瘙痒涉及外周及中枢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免疫衰老则与固有免疫及后天免疫改变、自身反应性异常相关。

此外,干皮症的老年患者皮肤生理性衰老,导致其皮肤中水分、脂质、皮脂腺、汗腺、血管结构减少,角化细胞增加。过去,传统观点认为水分减少及皮脂分泌减少是老年性干皮症发病的重要机制,新近研究结果则发现:角质形成细胞迁移、角化、脱屑障碍才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

如何治疗和预防老年皮肤疾病?

面对老年皮肤疾病的免疫衰老与炎症衰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郝教授介绍道,应建立免疫老化监测指标,针对性干扰免疫老化特别是炎症老化,以预防或延缓免疫老化。在治疗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选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式,选择更适合老年炎症性皮肤病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方法

生物靶向药物可选择性拮抗炎症因子,保护有益的免疫系统,可能产生的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更低,且不良反应及耐受性较高;尤其在针对具有2型炎症反应特征的老年性AD表现、老年性瘙痒、老年性自身免疫疱病,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应原检测(皮肤点刺或血中IgE)阳性、白介素-4/13等升高等患者更为有效。

最后,郝教授总结道,应认识到免疫衰老在老年性疾病包括老年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各类常见老年皮肤疾病的特征,治疗上尽可能避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选择更适合老年炎症性皮肤病的生物靶向药物。
专家简介

图片

郝飞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 主任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0),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重庆市名师名家(2020)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第1、2、3届 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1~14届 常委 14届秘书长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首席专家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常委兼过敏亚专业组 组长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性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委会 常委
·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皮肤科分会 常委
· 重庆市医学会皮肤健康管理分会 主任委员

本文审核:郝飞教授

责任编辑:香菜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