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脾的功能.

 一叶绿地 2023-07-15 发布于四川

脾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眼里,脾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脏,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就是储藏米谷之地方。即将脾比作一个国家的粮仓,是民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人体来说,是身体营养的源头,全身所需的营养和能量,也就是气血,主要来源于脾脏,故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就是说人出生以后,需要不断地饮食水谷(指一切饮食物),才能充养形体,成长壮大。脾是一个能将水谷转化成气血精微物质的脏器,所以中医又称脾为“后天之本”
脾在五行中对应“土”行,因土能长养万物。

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肠胃消化水谷,吸收和输送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脏腑肢体各部的营养物质皆来源于脾的运化,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的这种功能,中医用“脾主运化”来概括。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转化。
脾主运化,即指脾能吸收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后,向上输送至心、肺,并由心肺再输布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

一、主运化,升清。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把胃纳进来的食物经腐熟消化以后,吸收其精微,输运到心脏,通过心肺而营养全身;二是运化水液,调节水液的代谢,把食入于胃的水液精微上输到肺再敷布于全身。这两种运化的特点都是上升的,所以说脾主“升清”。若脾气不能升清而下降,则可以导致泄泻或内脏下垂诸症。

一是运化水谷.    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作用。水谷摄入后,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化生为气血,以充养脏腑形体。食欲旺盛,食量正常,饮食后胃脘与腹部舒适,大便正常者,大多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形体壮实,表明“脾气旺盛”,运化功能正常。

不少年青女性为瘦为美而长期不吃米面类食物,脏腑形体得不到气血的充养,时间一久必然会导致闭经、失眠、心悸、抑郁等病证。临床发现这类疾病用再多的补益药收效甚微,而正常进主食后,症状改善很快,所以我常对这些患者说,最补的“药”就是米面。

食欲不振,经常胃胀腹满,大便稀溏者,大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软弱无力,这就属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但也有一些人虽然食量并不小,却面黄肌瘦,说明这个人的脾有问题,运化功能不正常,吃进去的“水谷”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气血。

二是运化水液.   主要指脾对体内的水液有运输与调节作用。古人认为水液摄入体内后,先由脾吸收,并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多余的水液则下输至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脾运化水液的功能正常,身体各部就可得到水液的濡润,表现为大便软硬适中,小便量适中。
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异常,水液就会停聚、潴留于体内,成为水湿、痰饮。

如果湿邪上犯于头,可出现头重如裹的症状;外溢肌肤,则肢体沉重,水肿;停于肠间,则肠鸣,腹泻,小便不利;痰饮上贮于肺,则咳吐痰涎等。所以,同样是水肿,有因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异常导致,要用麻黄、桑白皮等药治疗;也有因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致,要用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药来治疗。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

升清,  脾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升清”。脾吸收水谷精微并上输于心肺,其势向上,所以脾以“升”为顺,升致心肺的均为精微之物,统称为“清气”。脾气上升是脾主运化的方式特点,脾气健运,清气上升,才能保证头脑清醒、耳目聪明、二便正常。

脾虚运化失常,不能升清,则头晕、耳鸣、视物昏花,或不能久视;清气下陷,则泄泻,小便白浊等,若出现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就称为“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
所以,我们运用健脾的方法不但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可治疗精神神经系统及眼、耳等五官科疾病。脾是人体能量的源泉,顾护好脾这个后天之本,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

二、主肌肉、四肢,其荣在唇、开窍于口。人的肌肉、四肢,以及口唇,都是脾的外候,一个人肌肉丰满四肢灵活而捷健,唇部红润,食欲良好,都是脾脏功能正常的表现。另外尚有唾为脾液之说,脾健康,则滋润而口不甘,脾失健运则口涎而不能自禁。

脾主四肢、肌肉, 脾主肌肉四肢,此与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功能有关。脾气旺盛,气血充足,人的肌肉就丰满,四肢有力;反之,脾气虚弱者,气血生成不足,人则消瘦,肌肉松软,乏力懒动。同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肌肉的丰满程度或肌肉的张力来判断脾气的盛弱。

开窍于口, 饮食物由口而入,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口味食欲才能正常,中医称“口中和”。脾运化功能异常,则常有口粘、口臭、口淡、口甜等异常现象。

其华在唇脾运正常,气血充足,则唇红润光泽,反之则唇淡,干裂起皮。所以味觉、食欲、唇色等是中医了解脾胃功能的重要观测点。

在液为涎涎为口中津液,具有湿润口腔,保护口腔粘膜,助食物消化的作用。但口中涎液过多,不自主的外流,如痴呆儿、中风后遗症等的流涎,属脾虚的一种征象。
有些人饮食过量,特别是晚上进食过多的油腻食品,
睡眠时常会流腥臭的口水,这是因过多地饮食,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晚上阳气渐衰,脾气不旺,运化能力减弱),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聚而为湿热之邪的一种现象。所以晚上过多地进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对健康不利。

在志为思通常,人们过度地思考一些问题时,往往影响食欲,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说的“思虑伤脾”。

三、主统摄血液。脾有统摄血液之作用,维持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渗出脉管之外。这就是说,血脉管是否致密,与脾直接有关系,脾气旺盛,脉管致密,就是控制血液顺着脉管正常运行,不至于溢出脉管之外;如果脾气虚弱,脉管松弛,就会出现各种出血之疾患。

脾统血  脾还有统摄、约束血液的功能,使行于脉管内的血不外逸,称“脾统血”。

1.一般出血症多与火热有关,有“热血沸腾”之说,血受火热之邪干扰时会不受约束而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症,民间有用大量荠菜煎水喝来治尿血、白茅根煎水饮治疗鼻衄的偏方,就是针对这类出血性疾病。

2.还有一种出血症,与“火热”无关,而与脾脏功能有关。因血在脉管中规规矩矩地运行,不随便跑到脉管外来,需要“气”对它的约束,这个气主要是“脾气”。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也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呕血、便血、尿血、皮肤紫癜、产后出血不止等。治疗这类出血不能用泻火的方法,而要补脾的方法。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剂就是源于宋代的“归脾汤”(现有中成药“归脾丸”),是治疗这类出血症的代表方(方名也提示了这种作用)。我常用此方来治疗产后或人工流产后气虚所致的恶露不止,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脾与其它脏腑关系:

脾与肝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是疏泄与运化,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吞酸肋胀,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满的现象,古人云“土败双弦”;反之,如果脾失健运,也能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腹胀肋痛,黄疸等症状,古人谓之“土壅木郁”。六字诀的治病理论是以五行生克原理为理论基础,肝属木,木旺于春,一年四季春为首,所以六字诀练习,排列要顺序,先练养肝气的嘘字功。木能生火,心属火,所以次练呵字是相生之义,肝与心为母子关系,肝有病会累及心脏。其顺序是嘘、呵、呼、呬、吹,顺序进行就是五行相生。

脾与心的关系: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帮助;心血的再生,又需要脾的运化才有来源。如果心阳不足,影响脾的运化,除心脏症状之外,还会出现食少浮肿等症。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果脾气虚不能统血,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症。

脾与肺的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为母子关系,肺主气,脾益气,脾所转输的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与肺本身吸入的大自然之氧气结合变化而成为“宗气”,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又需要借助于肺气的肃降,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肺气不足,而引起喘息气短不足以息,甚至浮肿,古医云,“土不生金。”

脾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得到命门火的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反之,命门火又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命门火衰,就会引起脾的运化失调,而出现食少,腹胀,水泻不止等症。古医谓之“火不生土”。此外,脾与肾在水液上,也是相互协调的,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蓄,会影响肾的气化,而出现水肿。古医谓之“土不能制水”。

脾与胃的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性湿而喜燥,胃本燥而喜湿润,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过程。胃为脾之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纳饮食物加工腐熟,祖国医学说: “胃为水谷之海”,胃的功能靠胃气,胃的腐熟需要高度的热能是“胃气”,消化后将饮食物输送到小肠,这更需要胃气逼之下降,如果胃中有火,胃气不下降而上逆,则引起恶心,呕吐,呃气,上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