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叶清臣

 文化龙乡 2023-07-15 发布于河南

■叶文英/中南大学

一、叶清臣生平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常州人。咸平三年(1000)生,“天圣二年(1024)进士。六年(1028)召试,授光禄寺丞,充集贤校理。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皇祐元年(1049)卒,赠左谏议大夫”②,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现已亡佚。《全宋词》录其词两首,存目词一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一首;《全宋文》录其文二十三篇,有赋一篇,疏五篇,奏七篇;著有《春秋纂类》十卷。《宋史》、《东都事略》、《隆平集》有传。

据《宋史》记载,叶清臣在24岁时考得榜眼,并开创了“以策及第”的先例,其高才可见一斑。“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③刚直如叶清臣,仕途绝不会顺利。叶清臣与宋郊(即宋庠)、宋祁、郑戬关系极好,四人同年及第,身居高位加上密切的同年关系被宰相吕夷简所利用,以“同年朋比”的名义将四人逐出朝廷,自此叶清臣知江宁府,不进内朝,甚至屡遭贬谪,直至去世前一年才“并如旧制”④。

笔者据《中国文学编年史·宋辽金卷》(页码单独标记,不再一一作注),将叶清臣有史记载的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整理如下,遗漏颇多,恳请补正:

公 元1001年,叶 清 臣 生;(第105页)

公元1024年,御崇政殿,赐宋郊、叶清臣、郑戬等一百五十四人及第;(第224页)

公元1029年,叶清臣作《宣城留题诗自序》;(第241页)

公元1037年,命宋祁权同修起居注。先是,召用叶清臣,而清臣未至;(第274页)

公元1038年,叶清臣父参知苏州致其仕,清臣请外以便养。壬子,授两浙转运副使;(第280页)

公元1040年,叶清臣为龙图阁学士、起居舍人、权三司使事;(第289页)

公元1041年,叶清臣知江宁府。清臣与尊路相厚,宋庠、郑戬皆同年进士,四人据要地,锐于作事,宰相以为朋党请出之;(第293页)

公元1045年,叶清臣居父丧,言者请起复为边帅,继而不行。至是免丧,宰相陈执中与清臣有隙,不欲清臣居内,乃申用其言。改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第320页)

公元1046年,叶清臣赴池州,道由京师,因请对与宰相陈执中不协故,斥令守边,且言执中之短。丁末,改命清臣知澶州,寻又改青州;(第323页)

公元1047年,叶清臣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第328页)

公元1048年,叶清臣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第332页)

公元1049年,叶清臣为翰林学士,知河阳;(第338页)

公元1049年,叶清臣卒,罢知河阳,年五十。(第338页)

二、叶清臣作品

叶清臣现存的作品并不多,有文集一百六十卷,现已亡佚。除去疏、奏、贴、策以外,词仅存两首,诗存十一首,赋存一篇。

从《松江秋泛赋》的内容可以推断,此赋作于叶清臣任两浙转运使时。赋中,叶清臣在文中对隐退山林的范蠡、张翰和陆龟赞不绝口,值得一说的是,张翰与陆龟蒙都是苏州人,且都辞官归乡,任游松江,而叶清臣自请居外朝,面对松江时又以前人先哲为例,赞其风骨,可见叶清臣亦是一颗清心,遥接风流。对官场上的逐利,清臣更是看得透彻,“非才高见弃于荣路,乃道大不容于祸机”,不难看出清臣做官之心,不求荣华,只求裕民,不愿陷身于政场上的城府心计,但也不愿消极避世,而应勤政为民。马积高对叶清臣的这首赋评价极高,认为这是在北宋写游览的赋中,除去前后《赤壁赋》,首屈一指的作品。

三、试析冷落的原因

一是叶清臣所存著作太少。赋仅存一篇,词仅存两首,有一还是残篇,诗存十一首,与同时期文人留存的文学作品数量相比较,是较少的。因此叶清臣的文学作为难见其全貌,这应该是叶清臣不受关注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二是叶清臣政途并不算顺利,尽管其间权知三司使,但随着被戴上“朋党”的帽子被贬后,他的仕途一直难见起色,官复原职后没多久就已去世,这使得叶清臣在北宋以官僚为主的文人群体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远离了政权中心的叶清臣自然不再是文坛关注的对象。而与叶清臣交游的“二宋”兄弟、郑戬、范仲淹等人文学成就都十分不错,其政途也更为显赫,名士辈出的年代使得叶清臣稍显平庸;三是性格使然。叶清臣对退出官场而隐居田林的先哲虽不至贬抑,但其内心更是希望可以勤政为民的,不愿追求风流而放下政治理想。

注释:

①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01.

②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151.

③脱脱,等.宋史·第二十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9855.

④陈文新,诸葛忆兵.中国文学编年史·宋辽金卷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