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蓟城的城池布局推测

 北京的骑士 2023-07-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目前,在北京城下找到的最早的蓟城遗迹是战国时期的。所以,战国、两汉时期蓟城的调查和考古就成为研究早期北京城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这一时期的蓟城,称为早期蓟城,将汉以后缩小了的蓟城,称为晚期蓟城。

图片

广益大厦工地上随处可见的陶井残片  岳升阳供图

早期蓟城的位置是根据出土文物以及晚期蓟城的位置推测出来的。在这方面,考古工作者曾根据古陶井的出土位置推测过早期蓟城的位置,他们把蓟城城址的范围定在南新华街至广安门外一带。这是一个东西长形的区域,而考古工作者设想的蓟城是方形的,如何解释这个矛盾呢?他们推测,蓟城曾有过由东向西的移动。移动的时间大约在汉代,移动的原因是古高梁河的洪水冲毁了早期蓟城的东部,迫使早期蓟城西移至广安门内外的区域。

在调查中发现,汉代蓟城的西部也遭受过洪水的灾害。在枣林前街的汉代地层中就夹有一层洪水遗迹,可是城址并未因此而迁移。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方形城池的假设,而应该根据遗址的实际分布设想城池的形态。在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城是由两三个城池组成的,这些城池可能不是同时所建,但它们却并存于同一时代,构成双城或多城的城池结构。例如,兴建于战国时期的河北易县的燕下都,就是由东西并列的二城组成的,形成东西长、南北窄,中部向南突出的不规则矩形城池。燕下都兴建的时间晚于蓟城,有可能参考了蓟城的形制。我们可以设想,蓟城的形制与燕下都相似,也是东西长的不规则矩形,这样就可以解释遗址的分布区域为什么东西宽、南北窄了。

要确定早期蓟城的具体范围,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层调查和考古发掘。由于近期的考古成果不多,在此也只能根据人们20世纪70、80年代的研究成果,参照野外调查做些推测。

图片

烂缦胡同出土的陶井  岳升阳供图

早期蓟城的东城垣只能依据考古工作者的推测,假定其在南新华街一带。数年前在扩展南新华街时,曾出土大量绳文陶片,或许与早期蓟城有关。

南城垣位置可能在南横街与白纸坊路之间,南横街以南地势降低,已没有连片的战国、汉代文化层。尽管还有陶井分布,但同时期的墓葬也多起来,似乎已经到了城池边缘或城外。

西城垣位于广安门外小马厂南北向铁路一带。数年前在原带钢厂院内,出土多口陶井,并伴有含绳文陶片的地层,出土有绳纹筒瓦,应属于早期蓟城范围。

在蓟城西部城址方面,有一个关于蓟丘的讨论。《水经注》记载,蓟城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早年间在白云观西今白云路西侧,确有一座直径百米的土丘。20世纪70年代初,在土丘上发现一处城垣西北角遗址,下面压着三座东汉墓。有的研究者由此认为,那座土丘就是蓟丘,因为它恰好处在城的西北隅。虽然发现的城垣遗址是东汉以后的,但当时并没有挖到生土层,下面还应有时代更早的遗址。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城址是汉代以后的,土丘不是早期蓟城时代的蓟丘,而是北朝时代的蓟丘。争论至今也没有得出公认的结论。

近些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原土丘旁的白云路下也有东汉墓的随葬陶器出土,它们应与此前出土的三座东汉墓属于同一墓群。东汉墓虽然埋在“生土”之中,但它不能证明此地没有比东汉更早的文化地层。墓葬坑是向下挖的,它有可能打破更早的文化层,进入“生土”层。几十年前,在原土丘西面的公安大学东墙一带施工中,就出土了含绳纹陶片的地层,时代应不晚于西汉,或与早期蓟城有关。

早期蓟城的北城垣位置似乎与晚期蓟城,乃至金中都北城垣位置相同。在西城区闹市口街改造时笔者做了调查,在前老菜街以北,没有战国、汉代的城市堆积地层,那里出土的战国、汉代遗物都是墓葬。例如,在前老菜街东口北侧,出土了一个战国时期的细绳纹灰陶瓮棺葬;在新文化街北侧,出土了一组汉代陪葬陶器。而在前老菜街以南,则出土了多口陶井,反映出城池内外的差异。当然,对于先秦甚至汉代城市来说,墓葬不是辨别当地是否是城池的标识,因为城池内外都有可能埋有墓葬,只有通过综合比较,才可以做出推断。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战国两汉时期的蓟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