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原始的娶亲仪式——同名照片赏析 || 作者 任笃让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古老原始的娶亲仪式

——同名照片赏析

作者    ‖    任笃让

这是山村农家娶亲的场面。这么小规模的娶亲的仪式,是我们小时候见惯的。我敢断定,这种形式的娶亲,绝不限于一地。它应该是北方广大农村地区通行的形式。

这是最为省俭而又不失热烈的仪式,为农家所欢迎。

穷乡僻壤的婚礼表面看起来十分简朴,但内容还是蛮丰富而复杂的。

过去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而言,男孩女孩,自小就要定亲,所谓娃娃亲。甚至有指腹为婚者。比如两家大人合得来,年龄又相仿,两家的孕妇尚未分娩,就指着肚子定下来,只要两家的性别不同,将来就结为伉俪。

这种幼童阶段的定亲也叫框锁锁。一旦框了锁锁,两家就一直相互走动。到十三四岁时,行定亲礼,也叫送小酒。定亲礼就有一定讲究。先是媒人正式提亲,让女方提出要求:穿戴几件,礼金几何。挣工分的时代,礼金是六七八九百至一千。改革了逐渐升级,几千至万,然后几万至十万几十万不等。

结婚前送大礼,也叫送大酒。就是要兑现所有礼金,包括三金什么的。这时,男方往往竭尽全力。等送完大礼,即使不倾家荡产,也要负债累累了。因而,在许多地方有女儿或女儿多的人家,可以中兴好长一些日子。

现在是自由恋爱的多,但规矩手续一样要走一走的。

女方的嫁妆也是与时偕行,早期不过一个大木箱几件衣服两床被子两对枕头而已,因而迎亲队伍中有个背箱的(一般,背箱的比迎亲队伍早半个小时左右,因而照片中看不到背箱的)。之后,“三转一响”、“三大件”什么的,不断升级。不过总是男方的礼金多而女方的陪嫁少。

迎亲时要按规矩,男方送四色礼,烟酒糖茶之类,还有“离娘肉”什么的。

迎亲队伍带着这些礼品,但不能轻易进女方家的门,而是在大门口设一道卡子——要红包,红包中的数字合乎要求了才能进去。

有的地方还有“拦门”习俗。要隔着门对问唱答一番。男方娶亲来到女方家门,女方紧闭大门,不让直接进门。男方叫门,女方要问一些问题,男方答对了,女方才允许进门。

传统问法,女问:本是何方君子?因何到来?男答:本是长安君子,进士出身,选得刺史,故至高门。

现代拦门问的内容通俗且俗气。女方问:你们干什么来?男方答:我们招财进宝来。······

迎亲队伍胜利到达男方家门口,新娘下马(驴)(轿)又是一关。新娘的弟弟妹妹不让新娘下马(驴)(轿)。红包要大,要每人一个。

新娘进门要走红毯,哪有红毯?穷乡僻壤的人自有办法:做两条染红的羊毛毡,做不起的也有借用的。两条红毡相递替换前行。即先把两条红毡铺于地面,让新娘走到第二条红毡时,服务人员赶快把第一条红毡递送到前头,依次相递,直到进入洞房。

以上所说,只是婚礼仪式中的娶亲及其此前的婚礼步骤。

这些活动要想进行得顺利,媒人是相当重要的。本来媒婆是古人以为避之惟恐不及的三姑六婆之一,她可以把丑的说俊,黑的说白,甚至把死的说活。比如,一个笑话说,媒人把一个叫花子说得让人听了觉得似乎很富有,很高贵,有人伺候,且用的东西很别致。说这人是:月照灯,风扫地(野营);盖的天,铺的地(没铺没盖);弯弯枕(胳膊弯过去当枕头),叉叉被(裤子);三十(石)一顶锅(三个石头架起一个锅),轮轮碗,转把勺(全家只有一个碗、一个勺子)······。不过,关键的时刻,一个有能力又得体的媒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事情说成办好的也不在少数。




任笃让,男,汉,会宁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大学文化,副高职称。自1971至2011教书四十年。退休后,参与宕昌文史编辑工作。兼任副总编辑、总校对。业馀喜欢写字摄影。现为陇南市文联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