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道歉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山阴张侯 2023-07-16 发布于河南
日剧《白色巨塔》里,浪速大学第一外科的东教授经常对财前副教授说:“你为什么动不动就要道歉?”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事,那么就不要道歉!”

潜台词是:道歉这种行为,并不能看出来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的人觉得自己没做错事,但他仍然会道歉。就像很多人在职场上,为了和领导拉近关系,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经常把“不好意思“对不起”放在嘴边。

就像英语里经常把sorry放在嘴边,但这个词的语义其实很浅,更多的只是一种为了维持陌生人之间「脆弱而又即时性」的社交关系,而生出的一种口头禅。

地铁上,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人的脚,说一声sorry,无非是一种形式上的客套。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双方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碰巧乘同一列地铁;地铁上人很多,而我碰巧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下了车之后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

仅此而已。

而每次像宝格丽这种大品牌辱华时,很多人义愤填膺并真正想要的,其实是「谢罪」而不是「道歉」。

只不过,在现代汉语里,「谢罪」这个词的词义太沉重,以至于我们都不想面对这么沉重的一个词。

江户时代的日本武士,常常用切腹来谢罪;近代之前的欧洲,也常常用公平决斗的方式来谢罪。

像宝格丽这种一副项链就要好几万的品牌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某某品牌辱华”这种新闻,很多人估计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

毕竟,它远远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离普通人的生活实在太遥远。

(之前,在一次展会上,我听一个国内某品牌的设计师说:一些国际大品牌并不担心所谓的辱华事件。即使被一些媒体报道说辱华,只要马上在官网、微博或旗舰店门口的海报上道个歉,仍然能留住大量的客户。反而,媒体对“某品牌辱华”的持续跟踪报道,对它们来说起到了比任何广告都好的宣传作用,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很多时候都是得大于失的)

既然是奢侈品,那么目标客户肯定就是一小部分有钱人;既然是奢侈品,就意味着它不是生活必需品。

这样的话,即使宝格丽完全退出中国,甚至即使所有的奢侈品企业,别管法国的、英国的还是意大利的,完全彻底退出中国,那么也不会对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反正,我们本来就买不起,也没打算买。即使不抵制,这些东西也不会出现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里。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时,国内没有人喊着要抵制印度品牌

大概我们常年起来习惯了忽视印度,觉得印度经济不发达,没什么全球知名的品牌,也没什么值得抵制的。

实际上,国内很多中产阶层热捧的路虎揽胜,就是一个地道的印度品牌

虽然路虎汽车起源自英国,但2008年福特就把路虎的品牌和股份(之前曾被福特收购过)卖给印度塔塔集团了。

2012年9月,在西安那场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中,有人抵制日本车、日本相机,甚至日本产的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没有人抵制味精。

可能,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味精是一个叫味之素的日本企业发明的,就像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路虎是印度品牌

但更深层面的原因是,我们每天吃饭都离不开味精。没有人愿意去抵制一个自己离不开的东西。

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怎么抵制?

抵制当然是有用的,至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又有多少人像甘地那样,在抵制英国货的同时,真正能做到即使自己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也不在意,甚至就是要以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来表达抵制到底的决心意志?

买得起的人不在乎,在乎的人买不起。或许,我们抵制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些名牌包、奢侈品这些具体的事物,而是自己的尊严无处找到安放的那种焦虑感。

所谓「道歉」,在我看来,就像是:我很在乎你,虽然你做了伤害、背叛我的事,但我不想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此画上句号。所以,你赶快道歉吧,这样,我就能原谅你,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能继续下去了

成年人之间的社交,不应该是这样的。

真正的底气是,直接拉黑,永不联系。你不需要道歉,我也不需要怀念

宝格丽再好,也没好到不可替代的程度。

只要一个人足够成熟,就会发现,他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