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旧文重发,原文随公号『莫小儒』一同飞走。 1/ 此前发了一篇文章——《中医和科学之间的距离》(点击即可阅读),新增了大约30位关注者,还收到很多留言,想来是因为“中医”这两个字起了关键作用。 我的观点很明确,既没有说中医没有疗效,也没有说中医是骗人的,我仅仅只是说中医和科学之间很有差距——中医既不具备科学精神,其理论也不是按照科学方式形成的——这显然是事实,但很多人因此而感到不高兴。 至于他们为什么不高兴,我不清楚,也不感兴趣。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是挺中医的,那么他应该为“中医和科学之间”有差距这一点而感到高兴,我们不应该探讨“中医到底是否科学”,而应该谈到“科学到底是否中医”,是以中医为标准,让科学向中医看齐,而不是反过来。 如果连这点信心都没有,你说你挺中医,气势就不太够。 2/ 因为我设置了只有关注后才能留言,有些人为了留言还得先关注我一下,我替他们感到可怜,也替我感到可怜,当然,可怜的点不一样,但都是假装可怜一下。 ![]() ![]() 上面这个留言更好玩,好玩的点在于这句话本身的不自洽。 我要么看过要么没看过,只能二选一;如果我看过,要么能看懂要么看不懂;但是如果我没看过,就无法确定我能不能看懂。 当然了,我觉得逻辑这种东西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性的回避,尤其是在有情绪的时候。况且,我们历来有两套逻辑,一套叫逻辑,一套叫我国逻辑,这好像是韩寒说的,我认为真是一针见血。 但我今天想说的问题不是这些,而是何以会导致这样的状况? 3/ 本质上来说,很多人虽然生活在商业文明的现实里,吃的、穿的、用的、赖以生存的等等内容,全部都是现代文明所提供的,背后是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跨越。科学的特点就是质疑和迭代,科学从来不说自己绝对正确,也不自诩为绝对真理,否则它还怎么进化? 但非常奇怪的一点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并不因此而对科学性的事物由更多信赖,我觉得这是好事,科学提倡质疑和保留,这是审慎的态度,挺好;但问题是,他们竟然觉得一个东西远离科学反而会更可靠,更令他们信赖。我实在不知道缘由何在。 在今天,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沉的情感,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我们的传统,感情深也正常。可是他们非要从中寻找真理,这一点我就觉得很奇怪,不累吗? 为什么非得舍近求远?为什么非要对一个不屑于逻辑论证,不屑于自我迭代,常常云里雾里,话说得不明不白的东西俯首贴地呢? 后来我大概是有了一个推测,或许恰恰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屑于逻辑论证,因此不究竟真假;不屑于自我迭代,因此永远保持正确;再加上云里雾里,有一种高深莫测之感,这种东西是比较适合初阶装逼人士的,因此就格外受追捧。 作为装逼界的一流高手,我对这些在装逼上偷工减料总想走捷径的入门级装逼人士实在是看不上,连装逼都懒得下功夫,能有什么前途?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究竟,他必倾向于模棱两可;如果一个人懒惰于问为什么,他必热爱于背诵是什么。目前似乎只有传统文化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友好的环境了,毕竟是抱着祖宗的东西,古董还是能值点钱的。 |
|
来自: 昵称2855642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