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笔记》,小心翼翼触碰世界

 新用户0132SeYw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作家笔记》是英国作家毛姆的日记性作品,记录了他从十八岁(一八九二)到七十岁(一九四四)在英国以及游览世界各地的经历、思考。本书睿智、幽默有启示性,地理写实部分似一部全球风景导览图,很多认知感悟片段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视角体验。全书最后一部分,是一种自我认知与追求的月亮与六便士式的挣扎、妥协、从容、洒脱、睿智。本书中有很多片段是毛姆剧作、小说的灵感来源。跨越五十二年的日记,一点点记录着毛姆自己的经历与蜕变,这种方式对于人生来说,是一部不错的个人简史,在人世间走过的痕迹,点点滴滴,串成线,形成脉络,可感受情丝的震颤,可体味无奈的苦笑;可远观多彩文化,可近看内心变化;可追忆过去,也可推知未来;可旁观可内省……

毛姆用一生的探索与感知,在书中写到,“痛苦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人变得狭隘”,目光短浅。那些经历了痛苦却依然心胸开阔、精力充沛的人,精神力量都是了得的。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个人还要明确,忍耐是暂时的,不能让忍受痛苦成为一种习惯,“忍耐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手段”,人要坚韧,但是不能事事顺从,“顺从就是服从于厄运的任性。”有斗争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有趣的人生。那点任性那点坚持是只属于自己的,永远都不可以放弃,只能允许短暂的妥协,适者生存,做一个普通的战士。

本书谈到的另一点,“审美”,视角独特。“艺术的价值不在于美,而在于它导致的正确的行为”。艺术是培养审美的,不止是对于艺术品的审美,也是对于生活的审美。能够发现并审视身边漂亮的风景,自然的风景,人文的风景,人物外在的美,性格行为上的美,都会或多或少地让个人感知到的日常生活有几分惬意的存在。满塘败荷,宝玉恨破荷误景,而黛玉却喜荷叶别致,“留得残荷听雨声”。同样的事物,审美视角不同,心境与行为也就不同了。累了,疲了,已经挣扎了很久了,就说服自己试着用审美的视角短暂舒缓一下自己,感知到的美的事物是可以起到放松作用的。工作累了,那就把自己抽身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平静积极的视角,观看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有的人身上散发着阳光向上的魅力,有的人粗线条乐观开朗吸引力十足,有的人近疏有度体贴温和,有的人井井有条举重若轻…….各色各异的同事、朋友,静静地远观着,好似一本小说中的人物,倒是趣味十足。让自己成为自己和别人眼中的美学享受,也是一种有趣的追求吧?!

跟着本书,就像是在探索开拓新世界新认知。于是,旅游目的地备忘录里又多了一些古老的岛屿,斐济岛、塔希提、莫雷阿岛;俄罗斯人是充满感伤主义的,这是否和冰天雪地的天气有关?数学实质上是一部无比复杂的同义词词典,有着多种解答过程,但是答案都是一致的,幸亏生活中同义词的替换不是主基调;雄辩家们蛊惑的都不是理智,而是人们的情感,一时之间的情感冲动性行动力量远大于理智的思考行动力量,人类说到底都是感性情感动物,但是不可以赌人性的善意,不然会让自己粉身碎骨……

《作家笔记》,一部作家个人52年的故事,一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世界风土传记。

更多小精彩,扫描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