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房子》,这个童年怎么有点丧,有点美?

 新用户0132SeYw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草房子》是曹文轩先生的长篇小说。以儿童的视角,看沧桑炎凉。曹文轩的笔触清淡隽永,对于苦难本身并没有着墨过多,而是着重于孩子们的经历。让人读完之后有种淡淡的忧伤,仿佛读者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些什么,经历了不同的生死,生活的起起伏伏,不经意间阴差阳错的错过,没有再见的不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与孤独自洽,与生死自洽。

与孤独自洽

秃鹤因为没有头发,周围的同学都排挤他,冷眼、讥讽、嘲笑是他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他就像是一座孤岛,被周边的海水孤立起来,每刻经受着海浪的拍打。作为孤立无援的弱者,努力改变现状的他,似乎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到了惊涛骇浪中,努力拍打、叫喊都成无用的了。所谓的强者,比如老师,学校是否可以去营造一个友善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好成长呢?还好,秃鹤,借助一个秃头的话剧角色,让大家有机会看到了他的出色,孤独的悲伤可以暂时减缓强度。

家道中落的杜小康为了生计,和父亲养鸭赶鸭,无尽的迷宫芦苇,死寂陌生的河流,曾经的优渥无忧、朋友成群一幕幕眼前闪过,无限扩大的孤独感悲凉感一点一点侵蚀着杜小康。但是,很快杜小康与孤独自洽,心中顽强地燃着希望的光。细马也是孤独的,家境贫穷,又操着浓重的南蛮口音,无法与当地人沟通,同学都异样对待他,于是索性便不勉强去上学,放羊,把自己的生活圈放到羊群之中,以羊群为生计支撑贫困家庭的支出。秦大妈,带着对老伴的思念,对过去的恋恋不舍,孤独地对抗着学校用地的需求,守护着曾经一起得到的土地。正视孤独,与孤独和解,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可以拯救自己的英雄。

与生死自洽

桑桑突得怪病,一步一步走近死亡。一开始,死亡对于桑桑来说,反而是一种“说不出的娇气和莫名其妙的满足感”,感受着父亲突然的温柔,大家小心翼翼、又无话可说的关心。渐渐地,没有明天的灰色日子,一天挨着一天过着,没有悲伤,也没有快乐了。一向乐天派、淘气的桑桑,突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可能被治愈的希望,一个个被击碎。桑桑平静地有些释怀地等待死亡到来。桑桑拖着重病的身体,带妹妹去城里完成妹妹的心愿,温柔的讲着要远去的故事,和妹妹告别。沉默地接受自己的死亡,是因为绝望还是成熟?还是因为年少无知?

秦大妈死了,邱二爷死了,纸月的奶奶死了……一个人走了,短暂地影响了一下周边人的生活,之后,大家又都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中,只是没有了这个人的角色,日子没有欺骗性地真实地向前流着。我们该为了一个人而停留很久吗?还是应该让活着的人没有牵挂羁绊的过好接下来的日子?从生活的大维度来看,生活的特点就是不断流动着,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无足轻重,非必须的,空缺的痛彻心扉,渐渐地也就会不痛了,本以为的重要,倒头来可能真的是一个误会,生活里并不缺少任何一个特定的人。特定的人只拥有自己本身,片刻地拥有身边或者影响到的人。

以孩子的视角看苦难,不是励志性或者保护性地对苦难添加美化的滤镜,而是以更平和的方式让成年人思考孤独、生死、成长。

更多小精彩,扫描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