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身心上的桃花源

 新用户0132SeYw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产业分工细化,生活方式上也在不知不觉中细化,社会结构和生活似乎都在经历着相同的趋势。不知从何时起,周末生活方式的概念与聚焦也不断炙热起来。疫情之下,限制住了空间位置上的旅行,加重了人们的经济压力,但是也点燃了人们在疫情之下才发现的对“出去走走看看”的压抑的渴望之火,以及短暂换个方式喘口气的需求与心愿。

于是,同城的再发现、再探索、再利用成了不得不的选择,向内的自观冥想与修行的主题不断炒起,玄学般成了一种万灵药。仿佛参加了一次修行活动,身心就被升华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一般。

行走在建筑森林中,City Walk 带领着对城市感兴趣的一行人,放慢步子,深入到弄堂小巷,好好欣赏古老的、新奇的、破旧的建筑,听听那跨越了岁月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的故事;择一处草坪旷地,江畔湖岸,野餐,飞盘,陆冲,划船,露营,把酒言欢,卧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大自然亲近;阳光明媚,三三两两江边骑行,或是长兴岛、横沙岛环岛骑行,在风景中感受着速度带来的畅快;邀上好友,羽毛球馆、网球馆、篮球馆,相互切磋,一而再再而三决胜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生活出无限可能,周末给城市生活方式探索出了更多的色彩与活力。

除了对城市的再探究,向内对自我的探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也寄希望于这种探索帮助解决现实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到打着各种冥想、内观、修行等噱头的活动风起云涌,而实际效果情况有待商榷。

瑜伽中的冥想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寻找一份暂时的真空状态,得到一份平静,但是这种状态,是需要日积月累去练习才可达到的境界;佛教中向内的修行是寻找一份不对抗的自在,需要合适的方法解开心结,放松下来,如《次第花开》中所言,“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心理学中的内观冥想,是通过一点点扫描自己身体,感知身体在匆忙嘈杂中忽略的感觉与情绪,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不管是瑜伽、佛学还是心理学,冥想与修行的作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马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是一种方法来调节心理的状态,日久年深慢慢地引导身心更加平静地去认识、解决问题。

狄斯累利曾说,“财富的增长和闲暇的增加是人类文明的两杠杆”,于当今的很多人而言,这两杠杆或许是个政治家的笑话,但是也不妨碍人们周末去寻找一种聪明的城市闲暇方式,去短暂换一种模式生活,尝试更多生活体验。循着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经验,“休闲给身体和头脑提供养料”,给身心头脑放松、充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