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艾叶香

 行歌Singel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文 /  行歌

我记得是高中的一个半命题作文,叫记忆中的        ,当时填了个“艾叶香”。然后矫情着、回忆着,凑出一篇800字作文。

内容无非是过过端午、洗洗艾叶澡,如此回忆回忆,再总结总结,最后似乎还提到了爱国诗人屈原,升华了主题。这大抵是一篇老师口中好作文的逻辑。

那为什么又提这一茬呢?也许是过了矫情的青春,到了开始回忆的年纪了。

很小的时候,大概上小学五年级之前,那时还没转到镇上的中心小学,我还是能见到艾叶草的,放学路边,门前屋后,池塘沟渠畔,田里的耕垄地上,都会长着成片的艾草,比菊花高一些,绿色的、泛着白毛光的艾叶,丛丛簇簇,散发着有点像药味,总之是说不出来的一股子特别的味道。

每到五月初五,也就是后来说的端午节,不过那时谁在乎啥端午端阳呢,小屁孩年纪小不知道历史典故,村里大人们也没多少文化内涵,谁知道五月初五和历史上的屈原有些许关联呢。

只知道,老祖宗传下来了的习俗。

有钱人家的话,早上煮一锅咸鸭蛋,一人分一个吃吃,到了中午,再吃各种口味的粽子,喝雄黄酒,涂“王”字雄黄,然后给小孩子扣五色绒,手腕上、脖子和脚腕都缠着鲜艳的带着美好寓意的绒线。

而没钱的呢,就像我家,记得那些年,每到那一天,早上就煮十几个大蒜,煮熟煮烂了,一人拿一个,掰成瓣,剥皮吃,也挺美滋滋。午饭桌上当然也没见什么粽子啦,当年还觉得邻居家去河沟里摘蒲叶很奇怪,除了卷起来吹出响声来,并不知道那一片片撕下来就是拿来卷粽子用的。

粽子吃不上,不过五色绒是要扣的,奶奶或者是爷爷提前去集市上买几根线,回来给我们姊妹几个,手腕上各扣一道,意思意思下,图个祥瑞。

不过到了晚上,我家和有钱人家的过法都差不多了,那就是要洗艾叶澡。

印象中那时割艾叶回来的是奶奶,因为爷爷那会还算个村干部,整日忙活外面的大事,不太着家,后来退休,割艾叶的活才到他手里。还是说奶奶吧,她一般是把艾叶简单洗一下,放到锅里,再倒上一大锅水,烧开,一家子的艾叶澡水就准备好了。

等吃完晚饭,我们在院子里排排队,轮流洗。比较正规的流程,大致是放半桶烧开的艾叶草水,再兑些冰凉凉的井水,温度差不多的话,人就坐到桶里,可以自己洗,也可以让大姐或奶奶帮忙洗,然后一定要把在锅里煮过的艾叶草往身上拍拍打打,说是祛病消灾。不过我们那时都还小,小孩子哪来的正经好静,刚坐到桶里,活鱼一样扑棱两下就跳出来了,水还没擦干就套衣服往外跑,毕竟和庄里的小伙伴一起玩闹才是紧要事。

不大记得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忘了有端午这个节日,再没扣过绒,再也没羡慕别人家吃上粽子,再也没洗过艾叶澡,那带着一股子药味的艾叶香也就再没闻到过了。

后来,端午有了法定假日,高中放假回家,饭桌上,爷爷好似用的雄黄在我额头上涂了个“王”字,还吃到了奶奶亲手腌的咸鸭蛋,不过没扣五色绒,因为爷爷说他跑了整个集市也没见卖绒线的了。

爷爷还说我高中三年老生病,他特意跑遍了田里路边,终于割到一把艾叶回来,晚上叫奶奶烧艾叶水,让我洗个澡,祛病消灾图个吉利。我吃完饭,出了屋,不经意间瞥到院子的墙根确实有一把艾叶,也就比家里种的葱高些,应该放了两天,叶子蔫巴巴的也没个水分,惨白白的更是不见一丝绿意。

我到底没洗上艾叶草澡,因为只有一天假,中午到家吃个饭,下午我就得回校。再后来,等一个月后我再回家,墙角边早已不见那簇艾叶草。我问家里人,奶奶说不哪天就扫了扔了,省得晒干烧锅都不能……

或许记忆中的艾叶香我也都已忘了……

—— 2022年6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