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佐景的废话太多了,我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经方人生 2023-07-16 发布于四川

诸位无恙,我是白发渔

继续吐槽《经方实验录》,葛根汤症

医案:

姓封的裁缝病了,怕冷,全身无汗,背脊上的筋骨疼痛到无法转侧,脉浮紧。

我诊断后说:这个是外邪侵袭皮毛,所以怕冷无汗,而且脉浮紧,属于麻黄证。而项背强痛是因为邪气已经侵入背上的经络,比起麻黄证更进一层,适合用葛根汤。

药方:葛根(五钱)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四片) 红枣(四枚)

葛根汤方的方意是借助葛根这味药的“升提”之力,把水液提升到皮肤,然后通过麻黄把皮肤中的水液推到毛孔之外。葛根麻黄两味药双解表,虽然和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意相同,但用法不一样。

病人服药后,立即感觉背后温热起来。第二次服药后,背后出汗,逐渐扩展到全身。安睡了一夜,病就好了。

姜佐景解说:

葛根汤是治疗温病的主方。学习中医的人应当知道,今天所说的温病并非仲景所说的温病,仲景所说的温病也并非今天所说的温病。我们一般都是先学习了今天的温病之后,才看到《伤寒论》中温病相关的条文,难免会觉得格格不入。若按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说法,仲景当年说的温病是狭义温病,今天人们说的温病是广义温病。我这么说,是为了让学中医的人理解,但我也不想凭空杜撰名词,增加没必要的争论。为了能更名正言顺一点,不妨称仲景的温病为太阳温病,这样就能区别于今人所说的温病。把仲景所说的伤寒,即与温病对等的伤寒,称作为太阳伤寒,这样就可以区别《伤寒论》的广义伤寒。把仲景所说的中风,即与伤寒对等的中风,称作为太阳中风,这样就能区别于杂病中的中风。概念定义好了,就可以说我的观点了。

那么太阳温病和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斗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都是太阳病中没有津液损失的情况,若病人先损伤了津液,然后再得了太阳病,就是太阳温病。所以“伤津”两个字,就是太阳温病的内核,这是绝无可疑的。只有病人内部津液已经损伤,无法上达到口舌,所以才有口渴症状。所以仲景才说“太阳病,发热,而渴,……者,为温病。”。并且将“渴”字特地放在“而”字之后,以彰显它的重要性。只有病人内部津液已经损伤,无法覆盖到背脊,所以不但有头痛、脖子僵硬,而且进一步扩大到背部的“强几几”。所以仲景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所以“渴”与“项背强几几”同样都是“伤津”的外在症状,其实是一而二、二而的一回事。

既然已经知道了渴与项背强几几都是太阳温病葛根汤证的主症状,那么就可以从此展开,左右逢源了。比如,既然太阳温病有口渴,那么说明,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就没有口渴。所以恽铁樵先生教学生时说:桂枝汤麻黄汤证应当是“口中和”为主云云。学生们按这个辩证施治,不亚于指路明灯。其实“口中和”和不渴就是一个意思,不渴就是从太阳温病中领悟而来。仲景写伤寒论是给智者看的,所以不自觉之间,用词就比较约略了。更比如,从太阳温病的“项背强几几”,可以推知太阳病的“背反张”、“身体强几几然”者,属于疾病的加重。不难想象到,“项背强几几”尚属于轻的,如果治疗不得其法,再用汗法下法伤了病人的津液,势必造成“背反张”,“身体强几几然”,而成为更严重的病了。这样就能统一去解释《伤寒》和《金匮》了。

读者看到这里必然要发问:那么《伤寒论》的温病条文中的“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又怎么解释呢?我的回答是:这是后人的注释语句,并非仲景原文。虽然那个“后人”不是仲景,但也是我辈的先贤,所以他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可以这样去理解他的这句话:如果病人是太阳温病葛根汤证,但医生误认为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从而竟用了麻黄汤发汗,那么虽然有汗出,虽然解表了,必然会引起全身的灼热,从而无法达到一剂而愈的疗效,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开始病人并非伤寒,而是温病。但他恐怕温病两个字中有和太阳病重复的病字,所以就特意改成了风温,因为葛根汤中麻黄桂枝治“风”,根治“温”。根据这个观点,风温就是温病的别名,不必过多解释。另外,这里的风温和最近温热派所说的风温不是一个意思,为了避免混淆,就不去多说了。进一步说,你们应该要知道“发汗已,身灼热”并非是坏病,而是转入了阳明而已,此时只要随证治之,或者用白虎汤清,或用麻杏甘石汤开,或者用葛根连折,都能痊愈,不用大惊小怪的。只是经方家治病,能一剂而愈的,就不必用两个方子。既然可以用葛根汤一剂而愈的,为啥还要先用麻黄汤,等病人转入阳明后再开方呢?

读者说不定还会问:那么《伤寒论》原文“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怎么去解释呢?我 的回答是:这也是仲景后人的话。有注家认为这句话有错误,所以颠倒篡改,以符合他的认知。这种做法我是不懈的。这条条文的大意是强调了两个禁止,禁止用下法,二禁止用火疗。为什么要禁止用下法呢?因为下法是阳明病的治法,现在的温病在太阳病阶段,还没到阳明,所以不能下。如果下了,津液伤得更厉害。为什么要禁止用火疗呢?因为温病已经是内伤津液了,还经得起用火炙烤吗?如果真的这么治了,就是所谓的“一逆再逆”,重则“促命期”,轻则“或语言难出,或直视,或惊癎,或瘈疭”,仔细琢磨这些症状,无一不是因为津液内竭,神经丧失津液养所致。“或小便不利”,则说明津液损伤到了几乎没有体液可以外泄的严重地步。“或微发黄色”,则说明津液内竭血液溶解,导致血液变色,这是最明显的病理。那么为什么攻下和火疗的禁忌不写在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条文中,而要写在太阳温病的条文中呢,这其中有什么意义吗?无非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津液未伤,即便误用了下法或者火疗,后果也不算严重。而温病津液已损,治起来就要小心翼翼,容不得差错。哎,前贤的意思隐藏得很深呀。

点评:

一、无力吐槽了

姜佐景的废话太多了,我翻译成白话文后累死了,实在是无力吐槽了,有机会以后再说吧。

二、有表证情况下,下法仲景是一向禁止的

简单吐槽下,姜佐景是不是不去看30条以后的条文啊,后面的好多好多条文仲景都是在说误吐下火后的治法啊,怎么到了他口中伤寒和太阳中风就允许误下或火疗了呢

获知更多伤寒论观点,可以参考伤寒论入门书籍:《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购买途径:

您可以在淘宝、拼多多、京东、当当上搜索“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找到此书。

您也可以从下面入口进入拼多多当当官方旗舰店找到此书:

 《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