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福山歇伏时,除了走亲访友、晒衣晒粮外,一定要吃点好的

 新用户339933 2023-07-16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就进入三伏天了,初伏(头伏)10天,中伏(二伏)10天或20天,末伏(三伏)10天。这30天或40天的伏期,是胶东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古邑福山历来有歇伏的习俗,清末以后传承面更广,人们通过歇伏避暑休息,以平安度夏。

放假休息

三伏天(福山俗称伏当子),一般在农历六月至七月上旬,要经历小暑、大暑和立秋三个节气。

进入初伏(小暑后第五天),西南风携带着热浪滚滚而来,气温一天热似一天,于是民间便有“入了伏,每日热三分”和一年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谚语。在这段高温难耐、上蒸下煮的日子里,很多行业都选择歇伏避暑。

福山历来重视教育,为了让学子读好书,清末的私塾(家塾、村塾、学馆)、官学(社学、书院、县学)及后来的小中学校、专科学校,进入初伏便开始放假,假期一般到伏期结束,其间可以自行安排避暑活动。

             图文无关

歇伏期,正是农村“挂锄”的时段。玉米、高粱、地瓜、谷子、花生等庄稼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玉米、高粱窜缨抽穗,坊间曾有“夜深人静,玉米、高粱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嘎吱声”的说法;谷子抽穗开花,有“六月六看谷秀”的俗语;地瓜、花生、大豆等矮秸爬蔓作物也将地面、垄沟掩而不露。这一时段,庄稼不需实施划锄等田间管理,俗称“挂锄”。挂锄期也是庄稼人的歇伏避暑期。

清末民初,福山闯外的人很多,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香港、高丽、海参崴等地,他们也多利用歇伏期回家与亲人团聚。

烟台(1934年属福山辖区)海滨是看日出、听海涛、戏海水、品海鲜的旅游胜地,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进入歇伏期,外地的士子、商人等纷至沓来。

上世纪40年代前,欧美和东南亚的外国人也来烟台歇伏。烟台山、朝阳街、月亮湾等地都可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形象、不同性别的外国人。

正如著名现代散文家杨朔在《雪浪花》中所述的那样“一到三伏天,来歇伏的差不多净是蓝眼睛的外国人……”这时的烟台街、福山城饭店、旅馆、酒店等商业服务业生意最红火,各商家纷纷展示特色,热情服务,很多赚得盆满钵满。

调剂饮食

三伏天日晒、暑热、水湿互相交蒸之下,人们会感觉口渴难耐、心烦气躁、食欲不振,俗称“苦夏”。如果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低下,就会导致疾病。作为鲁菜之乡的福山,素有设法调剂饮食的传统,吃好喝好,减少疾病发生。

             图文无关

首先是把每个伏的第一天当节过,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饭菜,约定俗成的食谱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六月六,掰开包子一包肉”。

其次是尽量吃一些既能减少用火又能吃好的饭菜,油盐拌面和麻汁面是主食首选。菜肴多凉拌、清炒,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盐、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再次是多吃水果蔬菜。这一时期,本地的杏子、桃子、李子、西瓜、甜瓜等水果大量上市,甜香汁多、清爽可口;菜园里黄瓜、茭瓜、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鲜嫩嫩水灵灵,可做多种应时菜肴。

伏期是吃芸豆的最佳时期,“六月六”的包子多是鲜嫩芸豆和猪肉馅,咬一口喷香流油;二伏的面条,也多是芸豆、肉片和蚬子打卤面,鲜嫩的大卤配上筋道碱香的面,令人食欲大开。

福山伏期喝饮料也是有讲究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家庭多喝白开水、绿豆花水和高粱花水,早上烧一锅,全家人可喝一天,既解渴消暑又宜于身体健康;县城周边村落经常有提着盛水的瓦罐和碗勺、喊着“卖胡秫花水来”的小贩,方便村民喝水。

城里的殷实户有的在家里泡壶花茶,邀几个好友相聚,喝茶聊天,凉快惬意;有的到茶馆里品茗,人多时茶馆里也是一座难求。

福山还有三伏天喝焦面的习俗。当年收获的新小麦炒熟后磨成粉,称作“焦面”,用凉水加糖精或白糖调成糊,稀稠按个人的口感来定,喝到嘴里又香又甜,解渴消暑垫饥。

特别是用“井拔凉”(刚从井里拔上来的凉水)和焦面,感觉更佳,还不影响肠胃健康。喝焦面还有一层深意——祈盼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猫小狗难过六腊月”是坊间常说的一句话,说明民众非常关注家禽家畜度三伏天。西南部村庄有让牛、骡、驴等牲畜歇伏的习俗,就是给它们洗澡、喝麦仁汤,不干重活,让牲畜少淌汗,毛色好,不生病,身体壮。

走亲访友

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充分利用歇伏这段时间,走亲访友,交流感情,俗称“出六月门儿”。这是继“出正月门儿”之后的第二次重要的出门儿。

在经济不富裕的年代,麦收结束后,家家户户会用新小麦磨的白面蒸桃子、莲子及制作其他面食,再配上1斤桃酥,精选些水果蔬菜,作为出门儿的礼物,用白条篓盛着,上面盖条花毛巾。

出门儿的人以男人、孩子为主。家里来了出门儿的客人,主人热情接待,先递上一把扇子给大人,再端来茶水、水果,在院子里的无花果树下或背阴处乘凉。

              图文无关

中午设家宴款待,一般是两个冷荤四个热炒,配一瓶白干酒,主食是芸豆或菜豆打卤面。酒足饭饱之后,茶水、西瓜又上了桌。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太阳不那么“毒”了,主人备好回礼,送客人返程。

在山区,这期间还有搬闺女的习俗。多数家庭会利用“挂锄”这个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搬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吃顿好饭,住上几天,了却彼此的思念。

时间一般从六月六这天开始,山路上、村头巷尾,搬闺女回娘家的毛驴、小推车、自行车成为一道风景。民谣唱曰:“六月六,搬闺女”“收了麦,打罢场,闺女回家看亲娘;若是不把娘亲看,公公婆婆活不长”“回娘家,看父母,女婿外孙一炕头”。

利用光照

伏期里高温酷热,民间在歇伏避暑的同时,又充分利用光照,干些有益的事。传统习俗是把六月六当节日过,赋予“天贶节”“晒衣节”“晒虫节”的称谓,以不辜负上天的赐予。

             图文无关

晒衣物。家家户户都会把衣服、被褥搬到户外挂起来晾晒,成衣铺、皮货店也晒衣服、鞋帽和皮草。经过晾晒的衣物,穿时舒服、不生病,也耐贮存。

晒书虫。福山士人晒书籍,僧人晒经书,书铺、字画店晒物品,经曝晒祛湿驱虫,“书虫不蠹”。

晒粮食。村集体和农户都会把粮仓、粮囤、米缸里的粮食,放在麦场、水泥地、阳台和苇箔席上曝晒,把虫蛾晒跑晒死,储存时就会不霉不变质。

种菜沤肥

福山菜农的传统是严格按节气种菜。三伏是播种秋菜的季节,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大白菜)”“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节气不等人。自1956年8个村作为烟台市蔬菜基地后的30多年,每年的秋菜种植面积达200多公顷,菜农就不能按部就班地歇伏了。

在高温下刨地、打畦、起垅、开沟、播种、浇水,挥汗如雨。生产队长也会安排老人、妇女在早晚较凉爽时段,干些轻体力活。

三伏天高温潮湿,杂草易于腐烂,是沤积绿肥的最佳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时期,生产队会集中十天八日,组织劳力收割杂草、蔬菜蔓叶和麦糠,用泥土、污水搅拌起来,沤积绿肥,为秋种备下基肥。沤肥的男劳力中午回家吃顿包子或面条,晚上洗个澡,也算歇伏了。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