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护最后娶了那位桃花女吗?

 昵称I2bjmDlg 2023-07-16 发布于江苏

这里有你喜欢的温暖

这是『画如烟』的第193篇原创推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也许好的学校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生的一次高考将会铭记终生。

自古以来,人们都以考试做官为终极目标。如今,高考依然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令人不得不重视。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了做完那几张试卷。

给大家讲个晚唐时期的故事,也祝天下学子都能金榜题名。

1.城郊讨水

公元772年,博陵城(今河北衡水 )中一个叫崔护的孩子出生了,并且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聪明,淳朴善良,可能是家教的原因,他的性格比较孤僻高傲,所以和那些闹市中的野孩子玩不到一块。

一个从小被灌输读书思想的人,身上会带有书生的气息,有文人的风雅和高傲,这很正常。

崔护平日里读书,很少与外人打交道,即便偶尔出去游玩,也只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

这一年,崔护22岁,天朗气清的日子,他去都城南门外郊游,一路上莺歌燕舞,花红柳绿。

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他恣意享受着春天美好的的气息,也不知走了多远。

走着走着,他觉得腿酸累了,口中忽生渴意,于是想着找个乡村的农家休息下,顺便去讨碗水喝。

这个地方本就是城郊,几户人家零星分布在各处,崔护四处眺望着,看到不远处的桃花丛中露出一个茅草屋檐,心想:有住户的地方一定有人。

他大踏步上前,临近山脚下时候停了下来,此时他已进入桃花林中,看到开满山坡的桃花,仿佛置身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

2.两人相遇

这里篱笆围成的院落,有三间茅草屋,竹板搭建,茅草盖顶,虽然简陋,却很整齐。

当他还在打量着茅草屋时候,有个少女开了一个门缝轻盈地问道:“谁呀?”

崔护回道:“我叫崔护,一人出城春游,路途跋涉累了,途经此地,特来求点水喝。”

少女回到屋里盛了一碗水,却不好意思端上去,她很少见陌生男人,更别说与人谈话。

崔护见不方便,就准备离去,换个人家讨水喝。

少女见崔护要离去,当即喊道:“公子,请留步!”

她端着水从屋里走了出来,羞怯的脸颊染上了红晕,对着崔护说:“公子,请用水吧。”

崔护接过碗,一饮而尽,对着少女说道:“这水好清凉呀。”

默默不语,只是微笑应着。

崔护又问了好多问题,少女似乎有所防范,并不愿多说,淡淡回道:“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

话中未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所保留,崔护就没再过多询问。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

3.心生思念

少女送他到门口后,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好意思再回头看,一直看着姑娘看,是为不礼貌。

在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个女子给一个陌生男子开门端茶递水,已属破格之举。在山野乡村尚且说得过去,若在城里则是要被说闲话的!

回到城里家中,崔护脑海中时不时想起这位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她家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

这次的相遇,不仅让崔护心中泛起涟漪,也让这位桃花少女绛娘心生爱意。

在当时,对于男性而言,女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点缀,而对于女性却是生命的全部。

崔护离开后,在绛娘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绛娘对这位读书的公子念念不忘,以致在家茶饭不思,深夜难以入眠。

4.再次前往

这一年,崔护落榜了,他很绝望,他心中想着再去见绛娘一次。

可是他没有脸面,他忍住了,他必须要埋头苦读,不能因儿女之情荒废了学业。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又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崔护想起去年的城南往事,对绛娘的思念日益加剧,他再也无法压制住心中冲动,他必须要去见上一面。

崔护一路小跑着,一面环顾着路旁的桃花,但是桃花开得再美再艳也不及他心中所念之人。

终于,他寻觅到了那个熟悉院落,仿佛和绛娘的见面就在昨日。

院中一片寂静,他隔着竹篱笆高声呼喊:“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

屋内无人回应。

崔护本以为可以重现去年相遇的一幕,却不见少女前来开门。

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呼唤着:“绛娘!绛娘!

屋中有微弱的回应,但不是很明显。崔护回过神来,原来茅草屋门上挂着一把铜锁,这意味着里面根本没有人居住。

微弱的回应,也只是他的回音,刚才他完全沉寂在幻想之中。

顿时,崔护觉得自己被泼了一盆水,从头凉到脚,还把心中的那团火给泼灭了。

崔护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桃花树下,落英缤纷,不见心中所念之人。

夕阳西下,崔护也没能等到绛娘,于是从茅草屋的窗户口拿出笔墨,在房门上写下了那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之后,崔护回去了,心中不停思忖着:她是去探亲了呢?还是扫墓了?还是嫁人了?

思前想后,绛娘的身影还是不断出现在他眼前。

5.起死回生

过了段日子,崔护决定再去一次城郊,这次,他很快就找了绛娘家,却听到了屋内传来老人的哭泣声。

崔护急忙赶了过去,一探究竟。

到了门口,他询问道:“有人在里面嘛?有什么伤心之事,不妨说说。”

一位白发苍苍老人从屋内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崔护,说道:“你就是崔护吧。”

崔护惊讶点头回道:“晚生正是崔护,只是您怎知我是……”

老人又痛哭起来:“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呀,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是我的命呀!”

崔护一把扶住老人,询问道:“还请老人家讲讲原由。”

老人回道:“爱女绛娘,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

可这一等再等,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还不见你的踪影,我原以为没有你这人,是她梦见之人,原来真有你这人。

前几天爱女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之诗,以为自己错失良机,今生不能与你再见,因此绝食不再与人讲话,卧床不起。

我与女儿相依为命,她迟迟不嫁,是我想找一佳婿,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方才我一回房间见绛娘没有了气息,呼唤不醒,才发现先我而去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崔护深叹天下竟真有此痴情女子,大哭起来:“去年路贵宅,口渴讨水,小姐赐茶与我。因心中念情,前几日前来登门拜谢,却寻访不遇,于是怅然题诗门上,怎料出了如此变故,绛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呀。

他奔向屋内,抱着断气不久的绛娘,一边摇晃一边嘶吼着:“绛娘你慢走,崔护随后便来寻你。

崔护的眼泪夺眶而出,滴落在绛娘脸上。

在那悲痛欲绝的呼唤中,也许被绛娘听到了,她还有最后一丝气息,唇边微微颤动着。

崔护连忙抱住了绛娘,赶紧让老人拿出备好的米汤,给绛娘灌下。

许久,绛娘睁开了眼睛,活了过来。幸许刚才是昏死过去,若是崔护他今日不来,就再也见不到了。

6.父母支持

崔护把绛娘抱在怀里,两人含情脉脉望着彼此,只叹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护告诉绛娘,要多多吃饭,补补身子,他不会抛下她一人的,否则也不会来她家三次。

在安顿好绛娘后,崔护回到家中把事情经过告知了父母。

好在父母能体谅他俩的一片真情,也希望这样的有情人能成为崔家的儿媳,于是派人赠送聘礼,择吉日成婚。

绛娘的父亲也接到了崔家,两家人变成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对父女始终没讲过姓氏和身世,历史也没有记载。也许老人曾经是朝中官员,被贬获罪,才到城南郊野隐姓埋名,也许其他原因。

既然探究身世会对崔家造成影响,崔护一家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情深意切、美丽贤惠的娇妻成了崔护心中的信念,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绛娘勤俭持家,孝敬公婆,与邻和睦,深夜陪崔护读书。崔护心中再无旁念,一头扎进书本里,学业不断精进。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崔护获登士及第,公元829年(唐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后官至岭南节度使。

在绛娘的佐助下,崔护一生为官清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所爱戴。

结语:

崔护的诗词告诉我们: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功成名就之时,想要找个分享的人时,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

人生注定会有一些遗憾,你要知道,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好在最终崔护与绛娘走到了一起,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引出了千万人的共鸣。

所谓成名之人必有成名之作,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他的故事也不断被人传颂。

文/冰糖葫芦不加皮

2023.6.5


 
作者简介:冰糖葫芦不加皮,96年双鱼男,喜欢你的真诚和你的善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