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进中举后,他官位做到了什么级别?

 昵称I2bjmDlg 2023-07-16 发布于江苏

这里有你喜欢的温暖

这是『画如烟』的第206篇原创推文

昨天我写了《范进中举》故事,其实也就是翻译了一下原文,和大家重读高中课文。

毕竟故事是《儒林外史》节选片段,我们没看过全篇,理解自然而然是断章取义。

1.

范进中举后,我们可以看到邻里相亲都来给他家帮忙,瞧不起他的岳父摆起了架子,从未曾碰面的知县登门拜访,穷困夫妇甘愿为奴……

这些都可以看出,地位对于一个人来说多重要,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让别人对他阿谀奉承。

举人虽然不是进士,但有资格做官,还能免除自己家人和家丁得赋税。

范进本人的变化,他改口叫岳父为老爹;对张乡绅的虚伪行为,他敷衍应付;母亲去世后,又继续参加考试,考中进士

如果看原著,可以了解到,不光范进疯了,他的母亲在看到钱粮、豪宅、丫鬟后也疯了,她接受不了这么夸张的逆变,直接昏死了。

后来,范进做了御史,几年后官位一路高升,一直做到山东学道,相当于现如今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范进死后,家道依然鼎盛,可见他在官场混得是如鱼得水。

2.

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穷人逆袭的故事,50多岁的人还在考,一个人生都快过完的人,他并没有放弃,即使大半辈子都在嘲讽之中,但是心中始终有考中的信念。

因此,范进能考上也不足为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范进能考中举人,进士是运气成分吗?

并不是,他中秀才都已经是40多岁了,可以说这个是运气。但是范进后来参加会试能考中进士证明他有真才实学。

他的秀才这么晚才中,我猜应该是以前的考试中,家乡的阅卷先生并不喜欢他的文章风格,每年考每年落榜,偶尔一次看顺眼了给了他秀才,正如他岳父说看他年龄大送给他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范进的文章晦涩难懂,在同级别考生水平中显得过于另类,很容易被排挤掉。

正是凭借秀才的身份,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范进才得以参加乡试。果然是省里的考官慧眼识才,范进中了举人,还是广东省第七名。

后来,他再以举人身份参加会试,中进士是一气呵成,憋了三十几年的底蕴,最终厚积薄发,就算真的不聪明,也有他参悟的一些东西,说他没有才能显然是说不通。

3.

范进不只是一个小说人物,更是成千上万读书人的缩影。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一生贫困潦倒,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他本人在科举考试中没能脱颖而出,所以非常痛恨科举考试,痛恨八股文写作。

当时的社会阶级,人们思想都已经固化,很难去扭变,所以吴敬梓用讽刺手法去揭露了社会的丑恶。

范进作为代表人物,揭露了读书人思想的畸形。

他懦弱、贫困、老实的形象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风格很类似,都是最底层的读书人,不同的是孔乙己是悲剧,范进则是穷人逆袭成功。

作为读书人,范进居然被他岳父教育,杀猪匠给读书人上课简直就是笑话,但是范进却听得连连点头。

这是懦弱!

他去集市卖鸡换钱买米,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一家子都快被饿死。

这是贫困!

范进很容易受别人话语的影响,岳父不借他钱考试,他被骂后就回去了;他同案让他去参加乡试说他火候已到,他就相信并参加了。

这是老实!

范进中举后,巴结他的人很多,大家都想指望范进做官后能帮上忙。对于邻居、张乡绅送的钱粮,范进并没有拒绝,而是照单全收,但是,你仔细想一下,他只是初入官场就这么腐败。

这是贪婪和圆滑!

4.

整个故事很简单,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经典流传至今有它出色的理由。

科举考试,犹如过江之鲫,排山倒海涌入,但是真正能考上的能有几个,比现如今的高考严格多了。

能通过层层选拔,考博士的难度都不及考进士的难度,主要是名额太少。

人们对考中做官的渴望是刻在骨头里的,老百姓穷怕了,迫切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科举考试深入人心,这样的故事容易引发共鸣。

范进考中后的发疯表现,实则是作者用来嘲讽读书人,嘲讽科举考试制度,让人们同情范进,以达到自己高人一等,并不会表现出如此夸张动作,从而来贬低科举的迂腐,嘲讽科举带来的负面性嘴脸

人们笑话范进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笑话自己,只是身在其中不知其中内涵,本就是一路人,何必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

用美好的结局赋予范进,实则是对读书人形象的嘲弄,一个刚入官场的人就贪污腐败,并且还能在今后仕途中平步青云,就想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圆滑,做绝对的好人是混不好、混不久。

当然,文章也不是全部在讽刺,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范进坚持了几十年的考试,可见他的毅力之坚定,哪怕家庭再穷也坚持下来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范进的结局是好的。

文/冰糖葫芦不加皮

2023.7.6

 
作者简介:冰糖葫芦不加皮,96年双鱼男,喜欢你的真诚和你的善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