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1)

 文香阁 2023-07-16 发布于河北

1.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

2.心:一主血脉,二主神明。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从心胸部感觉、面色、舌色、脉象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心胸部舒畅,面色红润有光泽,舌质淡红,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虚无力;甚则气虚血瘀,导致心脉痹阻,可见心胸部憋闷疼痛,面色紫暗,舌质瘀斑或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心血亏虚,则心悸心烦,面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等。

2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同时,心具有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和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3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外候,也称“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血不足,则舌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则可见舌强、语謇,甚或失语等

4)心之华在面:面部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可见面色晄白;心血亏虚,则面色无华;心脉痹阻,则见面色晦滞;心血亢盛,则见面色红赤

5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小肠分别清浊,其清者可转化为心血。心主血脉,将气血输送于小肠,有利于小肠的受盛和化物。在病理上,心血炽盛,可以循经下移于小肠,引起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甚或尿血等症,此即“心火移热于小肠”。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扰于心,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症。

3.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与胆相表里

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从而维持了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失调,可导致五脏病变,故《四圣心源·六气解》称肝为“五脏之贼”。

2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一是肝为血海,能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二是调节血量。当机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肝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提供给机体活动的需要;在人体安静、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回流于肝而藏之。三是防止出血。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储备充足,才能有效的进行调节。四是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功能。五是为经血之源。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

3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如肝火上炎,则两目红肿热痛;肝阴虚而阳亢,则头目眩晕。

4)肝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爪甲软薄,甚至变形脆裂

5)肝胆经脉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和发挥作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病理上,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排泄不畅,就会影响肝的疏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