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赢政为什么会成功统一中国?

 遇事明言 2023-07-16 发布于甘肃

        赢政亲政,权力重新回归到手里。李斯终于等到这个机会,借这个机会,为赢政献计。他说道:“平庸人之所以平庸在于失去时机,成大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抓住时机并坚决执行。为何您的先君秦穆公称霸天下,却没能吞并东方六国?因为那时周朝的德望还在诸侯还很强盛。而自从秦孝公之后,诸侯的势力与秦国相比,越来越弱小。利用这个机会统一天下。

统一天下,需要人才辅佐。怎样才能做到识人辨才呢?

仅仅一味地强调忠心,笼络感情,或者权势凌人都是不够的。人们从来不忠诚于外物,只会忠诚于自己的需要或利益。可以说,一个管理者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什么事都难办成。在实现别人需要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从而实现自己的需要,才是成功的根本。吕不韦明白这个道理,李斯明白这个道理,嬴政也明白这个道理。

 

最后,还要有用才的肚量,唯才是举,不问出处,皆能以礼相待,并以法与术相治。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主,以目标为主。比如李斯,本是外国人,并且是平民百姓出身,但是赢政却信任重用他,使他飞黄腾达。精通谋略和兵法的尉缭是来自魏国的穷人。尉缭还曾骂他“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但是赢政肚里走船,额上跑马,对待他非常好谋土姚贾是一个来自国外的盗贼、逃犯,赢政却能“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

顿弱就说:“天下有三种人,大王知道吗?一种是有实无名之人,一种是无实有名之人,一种是无名无实之人。有实无名的是商人,无实有名的是农民,无名无实的就是你。”赢政并没有因为他的不敬就治他的罪。等他讲完后,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反而大为高兴,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他黄金万两,使他东游韩、魏,北游燕、赵,出使齐国,对他极其放权信任。

在消灭楚国的过程中,嬴政犯过错误,但他处理错误的态度与方法值得人学习。青年将领李信血气方刚,夸口只要20万大军就可以灭掉楚国,而久经沙场的老将王翦却要60万。成功心切的政认为李信勇敢,而王翦怯懦,于是任用李信为主将攻楚。结果,楚国没有灭掉,20万人马被人围歼。嬴政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亲自乘车来到王翦的家,诚恳道歉,请他出山灭楚。最后,王翦终于用60万大军灭了楚国。另外,他没有肆意惩罚李信,而是让其戴罪立功,最后李信在攻打燕国与齐国时立了大功。

凡是人才,大都是个性鲜明之人,个个如同草原野马一般,能管理这群千里马,那得需要一个高明的伯乐。所以,不摆空架子,以礼待人,以法治人,大容量得才,大放心用才纳才不拘一格,纳言不计瑕疵,用人洒脱豪迈。这些对下属的信任、待遇,贯看古今,并不多见,可以说政达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境界所以,他的创业团队是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数量多、质量高。有可以调理内外、运筹帷幄的李斯,有精通军略、可以指挥三军的尉缭,有直言敢谏的诤臣茅焦,有能言善辩的说客顿弱、姚贾,还有一大批勇冠三军的武将,如蒙恬、蒙武、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内史腾等人。更可贵的是,还有几十万以法为尊如狼似虎的秦国战士。真可谓相帅成群,谋士满朝,战将如云,全军如龙集虎聚《战国策》的作者曾把赢政虚怀若谷,善于治理人才,善于纳谏的特点总结为他取得天下的根本。书中说道:“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以蚕食六国,并有天下。”

《三国演义》中写道,中国的局势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发生变化,呈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而局势不会自动变化,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力,总有一些人促成它“分”,一些人促成它“合”西周之后,春秋战国分裂500多年,才统一于秦。东汉之后,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混战才统一于隋。近代以来的台湾省在清代被日本占领,后被国民党占据,离开大陆100多年了,到今天两岸还没有统一。可见,统一之难。

嬴政掌握权力后,国内矛盾已经解决,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排进了他的日程表。他要做一个把天下“合”起来的人。在此,他继承了祖先在攻打六国上积累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凝结成两大原则:第一,远交近攻;第二,连横破合纵。这两大原则也是历代征服者常常依靠的原则。依靠了这两大原则,才能开启战争。兵家祖师孙子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说的战争的几大要素都是围绕这两大原则展开的。“伐谋”,不直接冲突,而用谋略胜敌,化敌为友,让其主动亲近或臣服;“伐交”,施展外交手腕,瓦解对手的盟友,孤立对手,扩大自己的统一战线,同时派说客和间谍打乱他们的内部阵脚;“作战”,兵戎相见,在战场斗智、斗勇、斗力,消灭或驱散对方的势力;“攻城,战争的最后一个手段,派遣军队,侵入对方的城邦和家园,彻底击败他们,征服那里的所有人口。

 秦国在两大原则指导下的战争可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战争初起时,远交近攻,联盟齐国、燕国,专一攻打削弱赵国,同时营造夺取韩、魏的前提;第二阶段,吞并赵、魏、韩,夺取六国的中间地带,把六国分为孤立的南北两部分;第三阶段,即战争的中后阶段,南北两翼同时用兵,灭掉燕和楚;第四阶段,战争末期,风卷残云,用兵于昔日的盟友齐。

对赵国的战争,是最重要的开局。为何如此呢?因为赵国是战国中后期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尽管赵国长平之战败北,兵力大损,但实力还很雄厚,它常常是列国合纵攻秦的倡议者和组织者。但是秦国并没有实力一战吞并赵国,秦国曾经三次围攻邯郸,都以失败告终。后来采用的方法是拉齐国、燕国,削弱赵国,勾起赵国和燕国的矛盾,在燕赵冲突中,联盟于燕打击赵国。赵国在秦、燕两国绞杀下,实力大减,苟延残喘,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战场争斗的同时,秦国不忘谋战。选派了一些著名的说客携带万两黄金深入各国,收买各国的股肱之臣,加大列国君臣的内部矛盾,瓦解列国结盟的向心力。赵国、齐国、魏国的君臣纷纷上当。如果携带重金,口舌如簧的说客不能达到目的,就派遣剑术超强的刺客,或者半路埋伏,或者深夜入宅,行刺毒杀各国政治要人。这些招数又造成不少他国忠臣的丧命。

赵国的权臣郭开上钩后,秦国利用郭开进献谗言,离间赵国君臣关系。赵王中计杀了大将李牧。从此,赵国再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在嬴政30岁的时候,时机完全成熟,王翦率领大军攻破邯郸,灭了赵国。赵国一亡,天下再没有军队可以抵抗强秦了。这时,秦国移兵韩、魏,三晋之国被逐一消灭,秦国灭掉了统一天下的拦路虎。天下一统的目标指日可待。

在中国历史上,同时面对几个竞争对手,如何去应对,是困扰历代帝王争霸者的一个大问题。嬴政的灭赵策略,回环相连,精彩不断,给后人无限启发。

比如明代的朱元璋在占领集庆(今南京)后,东边是比较弱小的张士诚,西边是实力强盛的陈友谅。在大决战到来时,对于先攻击哪个对手,朱元经过了慎重思考,最终选择了先消灭强盛的陈友谅的策略,最后才在竞争中胜出。

而毛泽东却主张先打击那些弱小的势力,击其所短,以强胜弱。到底是先灭强好还是先灭弱好呢?归纳这些不同的战例可以看出,战略上应该灭强为主,即所谓“擒贼先擒王”,战术上应该抓住对方的弱处痛击,积小功而成大功。

秦国的战略和战术,伐谋伐交和作战攻城搭配得相当成功,成功地做到了麻痹齐国,离间了赵国、韩国、魏国的君臣关系,水淹了魏都大梁,战败了楚国支柱项燕。最后连续作战,消灭了曾经的盟国齐国和燕国。在短短10年时间内,赢政击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在统一六国的大大小小的千百场战役中,终结战国历史的赢政从未骑马挥戈登临战场,也没有直接指挥过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战。他活跃在惨烈战争的背后,他是真正的主使者和幕后英雄。秦国在正确的方略下,积累胜利,走向成功,而六国对手节节败退,瓦解消失。方略,是赢政胜于六国君主的主要武器,他不骑马弯弓,不冲锋沙场,却制服天下。

赢政成功的对面是六国君主的失败。同样是一国之君,为什么彼此间却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异?失败的人是否有他们的共同点?六国之中,最先被灭国的是韩国。韩国的末代君主叫姬安,他继承王位后,对外只是苟安,面对秦国如狼似虎般的进攻,只知割肉喂狼,割地求和;对内法制不能修明,《史记》上说他在用人时,“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其实,当时的韩国并非没有一点儿希望,因为韩王身边就存在一个政治天才韩非。但是韩国却不能大用,看着韩非在国内发牢骚,实在无法忍耐,就打发他去秦国做说客。一个如商鞅的治国之才,竟然被用作说客。韩非到了秦国,嬴政十分欢喜,把他引为高级幕僚。韩王如此不堪的政治管理,导致韩才秦用,最后只能沦落到自己投降、被杀。

第二个被灭国的是魏国。与嬴政同时代的魏国君主是安釐王魏圉,这位君主在史书上没有多少功业可供记录,但是却有一位雄才弟弟,此人乃是战国四君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无忌门客三千,里面有不少大才奇才,无忌靠着这些人在赵国危急关头,大义凛然地帮助赵国败秦,并多次组织列国联盟,大败秦国于函谷关。魏公子无忌因此成为闻名天下的人。十数年间,魏国一直是秦国继续东进的障碍。但是魏王却愚智不分,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猜忌信陵君,最终把信陵君赶出魏国的权力中心。信陵君政治失意,心灰意懒,解散门客,纵情于酒色,最后落得暴死下场。魏安釐王随后也死去,秦军趁机包围魏都大梁,挖开黄河,水淹大梁三月。魏国军民日暮途穷,举城投降,新任魏王被杀。

赵国的亡国之君是赵幽缪王赵迁,赵迁与魏安王可谓是命运相似的兄弟俩,相继中了秦国的离间计。魏王罢免了自己的弟弟信陵君,赵王杀死了大将李牧。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人生早期曾独当一面,在赵国北部戍边,令匈奴闻风丧胆,后来又是抗秦主将,数次大败秦军,使东方各国一时看到战败秦国的希望。但是赵王却听信宠臣郭开谗言,夺了李牧的兵权,并杀害了李牧,此举导致赵国再无抗秦良将。李牧死后,秦军攻入邯郸,赵王迁降秦,赵国灭亡

楚国国王名负刍。秦国大力攻打楚国时,楚国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负刍杀死了哥哥楚哀王,自立为王。负当靠着项羽的爷爷项燕和弟弟昌平君的顽强抵抗,国运延长了数年。但是,项燕终不是名将王翦的对手,王翦固垒不战,消磨了楚军的锐气,杀败了楚国最后的生力军。负刍被秦军俘虏,成了亡国之君,政亲往樊口受俘,责备负刍有弑君之罪,废为庶人

燕国的亡国之君是燕王姬喜。这位君主在位时间长达30多年,在国际局势上也有不少大动作,但都可以说是替人作嫁衣裳,到最后,接连损兵、折将、丢地、国亡。这一切都因为姬喜有两大缺陷:一是思维上不识大局,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二是救国无方,施以行刺之术。为何说他不识大局呢,在秦赵发生战事之时,他不去帮助弱势的赵国,却与秦国做儿女亲家,联姻结盟。赵国被秦国削弱后,他派大将剧辛偷袭赵国的后方,吞占赵国北部领土。赵国随后派李牧、庞煖回击燕国,燕国大将被杀。燕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其次,姬喜不振军旅,却以行刺之术救国。面对秦国攻燕,不在战场上设法抵抗,却放纵儿子太子丹行刺秦王。国家战争,靠行刺来取胜基本没有胜算,行刺可算是末流之术。太子丹派刺客荆轲、秦舞阳带着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人头朝见秦王,图穷匕首见。行刺事情失败,荆轲被杀,太子丹逃亡辽东。秦燕关系彻底破裂。燕王为了取得赢政的谅解,竟然捉了儿子斩首,献给秦王。一直到灭国的时刻,这个燕王都在做着错误的判断,做着糊涂的事情。在天下统一的那年,赢政纵兵捉住惶惶逃命的姬喜,燕国被灭。

六国中最后一位亡国之君是齐共王田建。他于公元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长达44年。在这44年间,长达41年的时间是靠着母亲君王后来治国的。君王后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迷失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之下,在秦国大力进攻韩国、魏国、赵国、楚国时,齐国靠着与秦结盟,沐浴着东边清凉的海风,不问世事,不出一兵。君王后死后,田建的舅舅后胜又把持政权。后胜是个贪官,在秦国的不断贿赂之下,齐国对天下继续袖手旁观,终于眼睁睁地看着五国被秦国逐个吞灭。本来齐国在战国后期,国力还算雄厚,带甲之士也达百万,如果联合六国残余势力,也不会数日亡国。只等到秦军打到齐国首都时,百姓们都纷纷躲了起来,没有一支军队前去抵抗,可见齐国政治的腐败,军民对统治者的失望。齐国统治者投降,君主田建饿死于流放之地。

六国的失败,一方面源于秦国的强大,另一方面却是国君的缺陷所致。因为某些先天后天的原因,六国君主大多用人无方,导致其人才流失或闲置;其次,国家制度建设松散,不能在战时集权集力于一处。总之,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志向、视野、管理能力上与赢政相

提并论。管理者的素质不够,国家的实力也不行,所以,秦军可以横行天下,摧枯拉朽,如同猛兽吞食兔羊第九节统一人心是根本

公元前221年,政击败六国后,继续出兵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这样,中国的行政版图实现了一次巨大的统一和扩张。赢政打下的南北边界几乎是历代王朝的边界,如此奠基式的政治军事伟业影响深远。

他自觉古往今来没有人能超过,因此,称自己为始皇帝。为了给后世证明自己的非凡,他要把功绩印刻在中国的大地上。他巡游天下,在名山大川刻石立碑,以名不朽。同时,他还接连建了几个世界级工程:直道、长城、秦皇陵、阿房宫等。

他修建万里长城,与其说是为了防备胡人不如说是给自己的人生作品画上最后一个长长的符号。他要让后世的子孙感恩戴德,使他们在长城后边的安乐窝里,对他膜拜感恩。这种以自己为上帝的幻觉使他越来越迷失。长城的修建只能起到自欺欺人的安慰心理,在中国的历史上,长城没有阻挡住任何一个具有实力的入侵者,反而使长城内的民族越来越保守,居安忘危,进取心大大倒退,可以说,长城像羊圈一样圈养了后世的人民,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保守文化。长城还具有一些实用价值,而秦皇陵、阿房宫却是为了满足他的信仰和虚荣。有多种证据表明,赢政是相信鬼神存在的。有一次,他巡游天下,乘船顺湘江而下,来到一座庙附近,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他认为是庙里的湘君大神与他作对,他问博士道:“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化而为神。”他非常生气,派了三千服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光,毁了湘神的家园,来惩罚神。嬴政相信鬼神的存在与时代的愚有关,但可能也与他的疾病有关。有历史专家认为赢政患有癫痫病癫痫发作时,病人除了有昏厥、口吐白沫、脸部变形、乱跑乱撞,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幻觉。可能,嬴政在发病后,在一些奇怪的体验下,把幻觉里出现的影像当作了神仙鬼怪。因此,他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神仙真人,就让人称他为真人。为了能和仙人有一番畅,他万里驱驰,东海求仙;为了找到不死仙药,他厚待方士,提供大量的童男玉女、金银财宝。他满足方士的一切要求,屡次上当受骗,总是执迷不悟。

他的神鬼观还驱使他大修皇陵,建成数量惊人的地下大军和仆从,为死后的生活做足了准备。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在人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据说,皇陵的地宫深度达30多米,地面的封土100多米高。修陵时挖到三层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其中修建了宫殿楼阁和百官朝见的位次,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的顶上饰有各种宝石明珠,象征着日、月、星;墓室的地面是河流、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象征性的江河大海都灌输了水银,棺椁被放在微缩的天地的中央。墓室内还点燃着用鲸油制成的“长明灯”,周围布置了巨型兵马俑阵。为了修成这座陵墓,几十万人用了38年时间。他们抛妻离子,累死在皇陵之下不计其数,可谓白骨累累铸成了秦始皇陵。如果世上有阴曹地府的存在,那么总部就应该在秦始皇陵下面,而统治阴间的阎王就是赢政。生前为人王,死亦为鬼雄,秦始皇实践着他的理想。但是,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是他人生的污点,是败国的开始,是秦亡的征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来到了赵国的旧地沙丘,他突然就死在这里。这里曾饿死了赵国最伟大的国君赵武灵王。难道是他的疾病发作,看见了赵武灵王的冤魂来报仇夺命吗?还是他的儿子和大臣在此突受启发,学习武灵王的臣子害死了他?千古一帝,就这样命陨而去。

政死后,臣子乱作一团。宫廷政变不穷,法令苛刻不止,数年之间,农民军就像蝗灾一样遍布秦国大地。秦国政权在六国后裔和农民军围攻下,夕之间,崩塌下来。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汉代大儒贾谊回答: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看来这位统治者在统一天下之前,还是施行一些仁政的,等他一统天下后,却把六国的人民当作了敌人,当作囚犯来使唤。统治者的心理角色没有转变过来,不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不能在人心上统一天下,焉能不败?

对于政来说,他的人生列满了赫赫功业,他能乾道修己,坤道治人,却不能坤道治民。他建立的天下大业,终于是功败垂成。举世瞩目的大秦帝国,辉煌只是刹那。这刹那的辉煌,短暂的闪耀,其中的得与失,成与败,足够记载千秋,影响永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