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西城杂事 2023-07-17 发布于河南

#暑期创作大赛#  有诗友说写父亲的现代诗歌要数李少君的那首《傍晚》。李少君是一家当下知名诗歌刊物主编兼诗人。之前听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并不好读,但这位诗友所推荐的《傍晚》还是可以的。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傍晚》

  李少君 / 诗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应答声

使夜色明亮了一下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李少君这首小诗有十一行。通读一遍,感觉语言平实朴素,于淡淡的铺叙情节里融入了交感艺术技巧,从而让这首诗在平实里有感动,让人在不起眼的生活小事里见证父爱的暖心,以及他们爷俩心意相通的情感。

  在开头两行里,诗人简练点题。傍晚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儿子去喊年迈的父亲回家吃饭。这很平常的小事,在我们生活里,特别是在乡村为多。但这小事里藏着我们优良的礼德习俗。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我们小时候在外边玩,到饭点时父母会喊我们回家吃饭;当父母年迈的时候,就该我们喊他们吃饭或者端饭给他们了。

  这两行诗里的情感是人之常情。诗人把这些大白话选入诗里化之为句,是用心的,但不动声色。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接下来的诗行则极动声色,可以说绘声绘色,与前两行的简约句式形成对比:“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前两行只是铺叙,接下来诗人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通感、交感、比喻等,极尽修饰之能地渲染造境。积极修辞是诗歌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之一,这是由诗歌抒情传意的本质决定的。情意的无形无象要被诗人用文字传达给读者,不通过各种手法技巧必然不能做到。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李少君在这几行里所营造的意境,是对题目《傍晚》的刻意构勒,是以他独有的主观感受进行的氛围描写。夜色缓缓渗透人间 。 它不止有黑暗,还有其它的比如寒凉的温度,喧嚣后的静寂,倦鸟归巢与行人返家的匆匆之迹,等等,这些也融合于或渗透于夜色中。

  但诗人要从夜色中选择一个形象与他的声息对峙,从而突出他心里或潜意识里的愿景或目的。于是诗人择取了夜色的黑暗特征为这个形象,和诗人的喊父亲回家的声音相斥相推。当然,这是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要是其他人也未必有这种感受。在夜色里寻找父亲时的呼唤声无疑是当时发自诗人内心的爱戴和盼望。呼唤声推开夜色,是交感艺术手法对诗的感觉的描述,具有真挚感人的力量。这力量虽小,却贯穿于诗人余生对老父亲的尊爱里。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微言见大义,感人于瞬间。由此可见一个诗人的语言驾驭功夫和诗意的捕捉获取能力。显然,李少君具备这能力。

  这夜色和夜色的黑暗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无情的特征,也具备一种令人忧愁的力量,和诗人以及诗人的呼声相反、相对。它把一切都藏起来,包括诗人的老父亲,而诗人却在其间竭力寻找自己的父亲,为父担忧。

  诗人李少君,于文学算是科班出身,最熟悉的莫过于笔墨纸书。因此在他这首作品里,把傍晚光线的逐渐变暗直到漆黑一片,比喻成黑墨汁在白宣纸上蔓延、摊涂开来的过程,这是很生动的。让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诗人运用动词来对诗歌中意象、形象的精彩呈现,展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运用形容词把所写的意象、形象进行一番修饰。

  诗句能做到以动词、名词进行词性互换表达诗歌意象生动性,我们就管承认这类诗人是已窥诗歌堂奥的诗人。无疑,李少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把自己的喊声比喻成波浪在夜色里荡漾开去,接下来又把父亲的一声应答暗喻为一种能发光的物事,能让夜色明亮了一下。充分体现出一个儿子忧虑仿佛夜色黑暗的瞬时消减而消减,心里如突然点上一盏灯亮堂起来。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而诗人心中的亮堂只是瞬间,它只令夜色明亮了一下。整首诗到此戛然而止。这是给读者的艺术留白,让人回味。父亲的应答声温暖、照亮儿子的心的一刹那之后,是诗人心动的诗意从心灵丰实之处回到现实夜色里的过程。这之后的留白里同样充实着满澄澄的诗意,而又让诗人回到对以后日子的忧戚之中去。

  李少君这首诗里的情感脉络具有从平实到波动起伏的节奏,一波三折,动人心弦。它真实地折射出人类诗意地栖居于人世间的一瞬间,这个诗意就是真情充满人间。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来看看下面余秀华写父亲的作品。

《我已经很多天没写诗歌了》

     余秀华 / 诗

夜晚回家,总会遇见虎视眈眈的老头儿

路灯把他眼睛里的刀磨亮

这一辈子,除了庄稼,他没有收割过别的

别的也不让他碰

却还有收成从他的手里逃走

这个村庄不会取消我的身份,几十年的老骨头了

几十年能烧出一把好骨灰

他有黑泥土,我有白纸张

捏不完的泥人,写不尽的纸张

我们找了一辈子,还是要埋进公共墓场

我认识的人们还在写诗

他认识的人们一个个死亡

秋风垂到地面上

他身背泥土,如披袈裟

我身披白纸,如戴孝服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作为一个女儿,余秀华这首诗着重于从一位农民老父亲的收获,从父女二人的劳动生活、人生使命、生命结局等角度来讴歌父爱如山,父女情深。这首作品题目意微,但主题宏大。

  诗人从自己晚间回家写起,体现一个老父亲的护犊之情。再从这个父亲的目光如刀联想到庄稼收成和他一生的守护使命,从这些使命引出活着的方式和生命终结前的人生意义。

李少君余秀华同样以诗写父亲,意境格调明显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诗人通过对比、象征、比拟、反复、对偶等手法,把父女两代人的人生意义中所呈现的悲壮感、庄严感深刻地表达了出来,让人一读肃然起敬,为生命不止,自强不息,两代人耕读立家的精神豁然呈现于人心中。

  这首诗最后两行尤其让人难忘:“他身背泥土,如披袈裟 / 我身披白纸,如戴孝服”。读到这,我们恍然明白了诗的题目的意义:好几天不写诗就好比自己的老父亲好几天不下地干活了一般,那还如何会有好的收成沉?诗人在这个题目里所抒发的是愧疚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