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读85】自便诗人自选诗:陈鈭涵(10首)

 李侃likan 2020-08-20

陈鈭涵,河南商丘人。作品散见于各种文学刊物。已出版《世纪之恋》等12部诗集。出版中篇小说集《欲望》《房间。边界。梦境》、长篇小说《谁为谁疗伤》。系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建造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号码:15738232666

《冰冷的繁华》

虚幻的灯光

编织眼前的冷风

橡胶跑道上

散步还是追赶?

一群人等待欲望的喷射

伴随风的声音

同湖边的斑驳的植物

谈一场淡淡的恋爱

足以摧毁所有的光

路边的行人

在讨论

一步是否一辈子那么远

《有些》

有些光明,其实黑暗

有些微笑,其实背后揪心的疼

有些步伐,错了方向会越走越远

有些梦想,鲜血淋漓的真实

有些寒冷的风,无限温暖

有些轻声细语,无比锐利地刺破人心

有些阳光让人感觉不到希望

有些月亮露出丑陋的星光

有些罪恶的,或许是身不由己的善

有些正义凛然的,或许是卑鄙龌龊的

有些时间貌似很胖,其实很瘦

有些岁月,其实都被遗忘

敬畏每个生命吧

如同不轻视彼刻面前路灯发出的光

别忘记一样东西

你有笔,可以写你想的文字

让很多人,很多事永恒在手指和键盘之间

那个世界会刻在地球的表面

火山喷射

令历史痉挛

《有个女子》

此生

想做一个这样的女子

令人温暖

清淡如水,明媚如花

这个月底,满37了,属羊

爱好文学,喜欢读书

喜欢诗意的生活

爱好旅游,喜欢三毛

想做一个温婉知性的女子

江南

下了一场初冬的雨儿

想象天空中醒来的雪花

舔着路灯的光

手拉手

依偎着入眠

《采风,想起谁》

谍战片,魔幻剧

其实都是爱情的皮壳

足以打发平淡的时间

下雨,飞瀑,禅院

晴天,静山,鸟鸣

逃脱不了的感情

割舍不去的时间

七年确实有些痒

那是一个周末的山沟

今又是一个周末的水边

该来的来了,该跑的跑了

点燃三柱香,垂首叩拜

扬尘四起,无限惶恐

右眼跳个不停

确实没有想起谁

风儿刮乱所有风景

《太阳》

连空气都是有刺的

草木皆兵

沾满夜的黑

这个世界竟然无时不刻

防范秋天的秸秆

燃烧吧

一切就干净了

黑不再是黑

白不再是白

即便有雨

明天太阳依然升起

《紫藤花》

在遥远的北方

城市公园里

花架上

一树紫藤花开

有些好看

风中摇曳

宛如

一个女子的初恋

突然想起

在家乡每家每户

都吃这种花

油煎

水煮

做成可口的菜

《你有罪》

他们假设你是有罪的

然后

让你承认

不承认也不行

于是

承认有罪

那么

他们会让你证明你有罪

提示你

暗示你

然后

你找到他们以为的证据

他们会微笑着说

看看

你自己都证明你有罪吧

你就是有罪

《高考第一天》

没有去上班

起的挺早

点燃三株香

跪地叩拜

然后

躺床上写诗

想想今天高考

儿子状态怎么样

于是

洗涑起床吃早餐

小区的对面也是考点

家长和孩子们都在一起

而我一个人

一个人

在寻找填满肚子的食物

我是怎么了

没了魂魄

肉体又有何用

天气预报说

阴天

而且有雷阵雨

最好

雷电摧毁这个星球

就不会有龌龊和暗箭

也不会有虚伪的彩虹

只要这个天空

黑就是黑

白就是白

《那对父女》

去吃全国连锁的鱼火锅

今天高考的最后一天

此刻,考完了

想想所有的骚年们应该一夜狂欢

坐在火锅店,看到一对父女

也来吃火锅,父亲象是农民

小女孩像似刚刚高考结束

为了庆祝吃一顿大餐

两个人都十分拘谨,不敢点值钱的饭菜

扭头看过去,想哭

想起十一岁时同父亲去大伙吃饭

父亲买来包子,肉的,流油

然后去买汤,回来包子让我吃完

如果谁说,贫穷磨练成人

我绝对不相信,只会让人贪婪

渴求认同感。这个世界上层次分明

谁都想占据金字塔的顶端

可最终归于平淡,可总是过尽千帆

譬如,高考后的狂欢,沸腾的火锅

我们总归不属于这个城市

如同这对父女,今生无法忘记这顿晚餐

逃离,还是切入?那个小女孩长大后

会不会成为城市杀手,化身为魔

地球上方的星空物语,会不会无限灿烂

《佛像面前的水泥地》

佛像前

用来跪的东西

有的叫蒲团

有的叫拜垫

并非等不及叩拜的人群

并非为了表明比别人虔诚

那谁,命如此贱

只有资格

跪在坚硬的水泥地上

任双膝磨出血迹

双掌的纹路被泥土模糊不清

谁是谁?

上辈子一定欠别人的

今生做了什么坏事

在一个一个佛像面前

默念,赎罪

却,不敢祈福

————诗歌随笔一篇

岁月清纯如诗

1

什么是诗歌?什么是好的诗歌?这个命题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了。传统的观念认为诗歌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3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4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5

翻开教科书就是这样说的。可现在又有多少所谓的诗人认真读过上面的文字。不知道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诗歌离普通的人越来越远了。每每在“诗歌的场合”听所谓的诗人谈起诗歌需要灵感,需要才气,我往往不以为然。很多时候是我们把自己抬高,认为高于一般人,所以才丢失了读者,诗人从来都来自普通人。一个人只要曾经青春过,就有意无意地成为过诗人。因为曾经为花开欣喜,为花落伤心。

6

我想说“一切都是诗歌,诗歌就是一切。”诗歌与诗人分离,是正常的状态一个写诗的人只有在创作的时候才是诗人,其余状态下都不是。所以每每见到自称为诗人的人,我都会有一丝怀疑。每每被别人称为诗人时,我的耳朵总会发热,面颊发红。从这种观念来看,所有的人都是诗人,也都不是诗人。

7

让诗歌没有任何目的性,只为诗歌而诗歌。远的时候,我们可以几年不写,同诗歌接近时候,我们可以视诗歌为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