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期诗评专栏《要把诗歌写得出彩是需要技艺的》

 白云之边 2020-08-06

好诗大家谈

“作为具有建筑灵魂宫殿一般品质的诗歌创作,需要的是一种独立的卓绝探索,需要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诗歌冒险精神。
认真的书写者是值得大家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的。专业性在阅读和写作中都很重要,写作的人不能缺乏专业性、敬畏心。写作和阅读也是互相关联的,重新呼吁写作者的专业性和敬畏感很重要!
欢迎各位加入“好诗大家评”!同时保有一颗诗心天天向上,对生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焕发诗意,奔腾不息!


要把诗歌写得出彩是需要技艺的

连方

好诗自由谈

摘自《当代诗歌地理》自由谈                                2019年9月8日

草成木:
我的一点诗观:有生命力的诗,一定是冲起社会浪花的诗,而不是摆上“神坛”供起来的诗。我主张写正向,正面,正能量的诗,对人有启示的诗。而不是东施效颦,把功夫下在几个字眼上。别认为诗是文人的高雅,孤芳自赏。现在的诗,走进大众眼里的真太少了。我记得有一首民歌
大红旗下逞英豪
端起巢湖当水瓢
不怕老天不下雨
哪方干旱哪方浇
一首气吞山河的诗,谁都能看懂。我所知,到新华书店看诗的极少。原因何在?可能,新诗缺少社会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希望诗歌能走进大众眼中。
李勇草成木 说的太好了,现在诗人,热衷小花,小草,小情调,有时代感的诗很少看到!
李勇你写有时代感的诗,人家说你太直白。
东城草成木 虽如此说,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但顾及国情,自由是奢侈的,久而久之,歌咏花草风月遂成气候
东城:李勇 在真性情与假大空之间,有断裂层。认真思考的都知道,但一个伟大庞大的民族需要许多人做出牺牲,战乱时代靠战士,和平时期靠诗人。
李勇和平时靠诗人,现在写诗老百姓都不看。
东城@草成木   别的不说,把巢湖当水瓢,你觉得是好诗吗?
东城@李勇 那也不至于,我们平常地区搞各种活动,从来都需要诗人做表率。
草成木我认为写诗别跟风,创新才可贵。在大学时,老师讲一句话,我永远记住“第一个把美人比作花朵的是天才,第二个是蠢才”写正面不等于写政治,社会需要正向引导。
李勇每审美观不一样,不能强求。
东城@草成木 @李勇   话题就此打住,没法展开。说实话,我更大兴趣是社会人文。人性如此,看别人缺点比天大,看自己缺点比苍蝇小。
木鱼“作为具有建筑灵魂宫殿一般品质的诗歌创作,需要的是一种独立的卓绝探索,需要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诗歌冒险精神。”
“认真的书写者是值得大家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的。专业性在阅读和写作中都很重要,写作的人不能缺乏专业性、敬畏心。写作和阅读也是互相关联的,重新呼吁写作者的专业性和敬畏感很重要!”
欢迎各位加入“好诗大家评”!同时保有一颗诗心天天向上,对生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焕发诗意,奔腾不息!

连方赏析

◎低头的谷子
载着希望
从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中滑落
落地、生根、发芽
一起倔强地成长
总是忘不掉,父亲弯下腰身锄草的动作
如求佛的人在虔诚叩拜
每当铁质的锄头与泥土吻合一次
父亲额头的汗水就落下几颗
怕惊醒了一段往事
风带着收获的讯息轻轻拂过
谷子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弯腰、俯首,然后无声地倒下
诗歌在于状物、抒情或言志,是语言、智慧、情思的结合体。诗歌这个特殊的文学体裁,是创作者与阅读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的。在众多诗歌文本中,读诗,有时候与谈恋爱的情形差不多,有些诗歌,当你读完的那一刹那就喜欢上了,真是一见钟情。我读《低头的谷子》这首诗就是如此。
前不久,方程老师教导我:“诗歌,好的题目可以为作品平添光彩。文学作品最精华的内核,就是题目当然,诗歌作品的题目,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饰,使其富有诗意为最好!”当我还未读诗歌内容,初次读到诗题“低头的谷子”时,心里就琢磨:“谷子低头”采用的是比拟的手法,谷子为何要低头?生活常识告诉我,谷穗饱满才低头,预示着丰收,秕谷才是扬着头的。稻谷,这种司空见惯的农作物,诗人通过谷子的低头,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带着这种疑问,让我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所以,方程老师说得挺在理,好诗歌必有一个好诗题。
在一个普适性的范畴里,要把诗歌写得出彩是需要技艺的。《低头的谷子》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体悟深刻,对诗歌语言掌控非常熟稔,抒情相当克制,是通过语言传达给阅读者的通感与共鸣。
载着希望
从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中滑落
落地、生根、发芽
一起倔强地成长
第一节是在写播种稻谷,播种希望。这一节,有两个地方引人注目。一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这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民辛苦劳作的手,就是这“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承载着生活的希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每次我回乡下,看到父母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我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稻谷种籽”也是希望,从“布满老茧的手”中“滑落”而“落地、生根、发芽”,此句中的“滑落”一词用得非常好,一是农民播种手法的娴熟,二是用于梦或希望,体现那种轻柔的况味。“一起倔强地成长”这一句,意味凡多,谁和谁一起生长?是稻谷种籽与希望一起生长。为什么倔强地生长?从语义上说,因为稻谷播种后,由于受天气、虫害、湿度、光照、土壤酸碱成分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生长并非一躇而就。我从后文陈述的父亲劳作的情景,“倔强”一词,还读出了其他的意味。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诗歌语言的魅力。
总是忘不掉,父亲弯下腰身锄草的动作
如求佛的人在虔诚叩拜
每当铁质的锄头与泥土吻合一次
父亲额头的汗水就落下几颗
第二节,是在陈述父亲管理秧苗辛苦劳作的情形。诗人无法忘怀父亲挥汗如雨弯腰锄草的情形,这既是在描写父亲劳作的辛苦,又对劳苦大众寄予深切的同情。“父亲”在此诗中,有实际指向性(诗人的父亲),也有普泛指向性(劳苦大众)。“每当铁质的锄头与泥土吻合一次/父亲额头的汗水就落下几颗”这两句充分再现了夏日炎炎,农人劳作的艰辛,非常传神。这一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为何父亲弯腰锄草的动作如求佛的人在虔诚叩拜?为何父亲弯腰锄草的动作不用其他的喻指呢?“父亲弯下腰身锄草的动作/如求佛的人在虔诚叩拜”,这一句,表面上,父亲锄草是为了收获,锄草非常用心与虔诚,而实际上,诗人折射了喧腾的当下人们为寻求内心隐秘或追求内心宁静而虔诚求佛叩拜,求佛并非全都为了信仰,求佛似乎是当下的一种时尚,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精神世界极度的空虚与迷茫,为了弥补种种失落,精神就寄托在佛的身上。诗人看到这种虔诚叩拜求佛的情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致于,父亲用心弯腰锄草的样子,貌似那些求佛之人,信手拈来,再贴切不过了。
怕惊醒了一段往事
风带着收获的讯息轻轻拂过
谷子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弯腰、俯首,然后无声地倒下
第三节,是在写秋天来了,是收割稻谷、收获希望的时刻。而诗人并未采用华丽的词藻来高调渲染、特写丰收的情景,语言做到非常隐忍,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怕惊醒了一段往事”,习习秋风是那么的轻柔,生怕惊醒了低头生长的谷子,也怕惊醒了辛苦劳作一季而稍作休憩沉思往事的人,只是将“收获的讯息”轻轻“拂过”,这两句,与太白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一样形象感人。秋风拂过,“谷子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弯腰、俯首”,成熟了,既点照了诗题“低头的谷子”,又指明了农作物的顺从,更意指生活在最底层的农人的顺从与朴实。“然后无声地倒下”一句,诗人并未大肆歌咏收割稻谷劳作热闹情景,“谷子弯腰、俯首、无声地倒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倒下的是稻谷,无怨无悔,同时无怨无悔的还有辛苦劳动的“父亲”(农人),这是“倔强”之人“倔强”坚持的结果。
《低头的谷子》,这首诗,明写谷子,实写生活或人生,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生动,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节奏感强,不顿不阻,一气呵成,充分实现了内容、语言、情思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刘军华赏析

荒凉的可爱

——简评诗人林泽浩的《爱上荒凉》

                                   文/白帆

        爱上荒凉 | 林泽浩

        爱上荒凉的风景之后

        我才看见我,也才看见你

        在无人之处我才喊得出

        你我各自的名字

        天空必须空得没有一片云

        才能映照出各在其位的一切

        如你,如我

        为什么诗人会爱上荒凉?那就因为荒凉让人自由,自由让人抛弃一切伪装,露出真实。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一节两个“才”字道出自知的困难以及自知的惊喜。而前提便是爱上荒凉。一开头写自己的一种发现,一种新的体验,有如倒叙开头,突兀峥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第二节呼应上节,回答原委:只有处在荒野之中,在无人之处,才能抛弃现实中一切束缚:胆怯、犹豫、顾虑……发出心底的声音,获得解放的愉悦与轻松。这便是作者爱上荒凉的缘由。

        第三节“”天空必须空得没有一片云   才能映照出各在其位的一切”,其中的“必须”“才能”两词暗示这既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也蕴含了作者的感悟,进一步升华主题:只有保持心灵的纯洁,才能拥有一双慧眼,才能看清万事万物的真面目。“如你   如我”既是欣赏、赞美,又是希望——愿我们能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实。

        总之,《爱上荒凉》短小精悍,诗味隽永,给人启迪,是一首开在绿野之中清新淡雅、摇曳多姿的花朵。




栏目主持:罗莲芳,笔名:连方,70后,四川宣汉人。现任齐鲁文学福建中心诗评部主编。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