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诵读小说连载】于贵仁 || 老榆树(26集)

 家乡文汇 2023-07-17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简介 
 于贵仁,黑龙江省肇东市宋站人,年过古稀。中学毕业务农十二年,考试后,转为中学教师。本人喜欢写作,曾为农村干部,教师写过许多材料,也喜欢运动,常以骑行、打乒乓球为锻炼主项。


     (小说) 

【黑龙江】于贵仁

   (二十六 )

    人勤春来早,头年就打春了,再过两天过年了。

    大老板从生产队院里赶出马车走到老榆树下,高声喊着二牤子跟车去铁道线拉大粪。二牤子一手拿着手捂子,一手捏着苞米叶卷着的热腾腾的粘豆包窜上车。大老板一绕鞭子,马车踮起来。二牤子一口塞进豆包,语气模糊地说:“这一早上忙的,起早卸车,到家豆包才装锅;刚起锅,太热,强吃两个你就喊,没吃饱,又拿两个凉的。忙死了。”

    “忙年忙年,不忙哪有闲啊!抓紧拉回来,咱们好过年。”

    车上的人和老张太太打着招呼。这老太太年年抢先,老早夹张红纸找于老大给写对子。

    这两天怎么忙队长也不给于老大派活,让他义务地给各家写对子。炕上放着饭桌,笔砚齐备,一炕的红纸裁来写去的忙个不停,又一份一份的卷好,让屯邻拿去。那些对联内容都去旧换新了,不时兴的话没了。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新话所代替。

    破旧立新,供老祖宗的人家太少了,原来有的一般都烧了,怕招来麻烦。想供,都是偷偷摸摸。忙活两天,晚上七点多了,于老大刚要收摊,在屯子西北角住的老王头夹着红纸来了。他是最后一个来写对子的。

他进来看见没别人,开口说:“老大,求你来了,早来不敢。我这有老祖宗上的两副对子,坏的不像样了,让你帮我重新写写。”

    于老大打开一看,背面用窗户纸报纸粘巴的不知有多少层,摆了一炕,对了好半天,才算弄明白。有三条横批,两侧用半尺多宽的红纸写了两副对联。

    他小声的对于老大说:“小时候,爷爷对我说,这老祖宗上的字都是一位老学究写的。现在还什么学究不学究的,那些我不懂。我知道这对子是我爷爷传给我的,也记不清传了多少年,现在坏的供不了了。破四旧不让供,我家在屯子边上没人去,年年偷着供,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我们一家人斗大字不识半升,写不了,求你给写写,不知行不行。”

    于老大笑笑说:“行。二叔,这些字真是老学究写的,我可写不了那样。”

    “我信着你了。你们有文化人,闭眼都比我写的好,你就写吧。那大对子简单点就写一副吧。赶上这年头,祖宗回来看见也不会挑理。”

    于老大按吩咐裁完纸,仔细端详着那些刚劲的笔迹,越看越入神,犹豫了。念了十来年书没学过书法,看看自己写的和人家写的没法比,找几张报纸,照葫芦画瓢练了几遍才敢下笔。横批写完了,选了一副“敬祖宗年年有馀,孝父母月月平安”的字数少的对子写着。老王坐在炕沿上,叼着烟,眯着眼,细心地看着写出来的一笔一划,心想:屯子这些年轻人还就这孩子行,要没这么个人我这对子就换不成了。

    老王头的任务不重,用的时间可不少。于老大忙了两天了,累地腰酸背痛手指僵,送走老王头,一头扎在炕上,连衣服都没脱呼呼大睡。媳妇给他搭上一床被子。他知道发完纸,下半夜两点还得去铁路卸大粪车。

    老王头夹着对子到家,老伴给端着蜡烛,趁黑在倒栅的北墙上挂上祖宗牌位和对子,摆上香案与供品,又去接神。他一瘸一拐的摸黑走到屯西的大路上,朝着西南磕头作揖,口中小声叨念两句后,算是把神接回家中。

    他在香炉上点燃两支供蜡,燃着香,三丫头和老妈把幔帐挂好,免得一旦来人看见,把这事嚷嚷出去影响不好不说,就怕惹出大麻烦,弄到台子上戴上大高帽斗你几天,那可受不了。

    老王头坐在炕沿上抽着烟,心里很高兴。白天,天瓦蓝瓦蓝的,没有风,干冷干冷的,冷中好像有了点暖意。听电喇叭报这几天都挺好,来年的日子一定好过呀。

    老榆树站在当街上,枝条一动不动。好像要把一冬天运足的劲一下子散发出来,开始画着新的年轮,带着喜气,带着希望,陪伴着忙碌的人们辞旧迎新。

(待续)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