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上) ——丁耀亢曾定居相家沟

 海曲上人 2023-07-17 发布于山东

  齐长城经过的皇华段葱郁灵动的山区风景中,还藏有一处人文景观——丁耀亢故里相家沟。丁耀亢为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剧作家。丁耀亢以赡养老母为由辞去惠安知县,来到相家沟隐居,第二年就在村东依山傍水之地建起了四亩的宅院,名曰“橡谷山庄”。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上) ——丁耀亢曾定居相家沟

  丁耀亢故居

从名家董其昌问学

不乐仕途归隐家乡

  相家沟村位于齐长城望海楼段西北的皇华镇驻地以南7公里处,三面环山,相谷河(原称象鼓沟,传说是一个如象的水怪受到惊吓,“鼓”起的一道深沟)绕村而过,因山上橡树、槚树(楸树)居多,故名橡槚沟,历经演变,因“橡”与“相”、“槚”与“家”近音,为书写方便演变为“相家沟”至今,全村现有290户,1008人。明末清初形成居民定居村落。清代文学家丁耀亢曾经在此居住。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木鸡道人、野航居士等。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诸城城里人,后移居城南橡谷山庄(今诸城市皇华相家沟村)。

  丁耀亢生于明朝官宦之家,其祖父丁纯,曾为长垣县教谕,后辞官归里,倡导诸城文士结“九老会”。父亲丁惟宁曾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按监察御史、晁襄兵备副使,因遭诬陷而降职,拂衣而归,隐居于九仙山之阳。

  丁耀亢自小受书香门第熏陶,且“负奇才,个偿不羁”。11岁时,丁耀亢丧父。兄弟六人中,丁耀亢排行第五,父亲在世时,丁耀亢便与四个兄长分家,与母亲田氏、弟弟丁耀心一起居住。父亲去世后,丁耀亢兄弟二人在母亲严厉的训导下,发愤读书,丁耀亢在20岁时即进学为“诸生”(即秀才)。

  后来丁耀亢困于科举,负才落拓,游江南,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问学。北归,郁郁不得志,取历代吉凶诸事,著《天史》10卷,“以献益都钟羽正,羽正奇之”(《诸城县志》)。后此书在南都被焚,不传。明末政治腐败,丁耀亢在其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予以抨击。

  清兵至诸城,耀心、大谷组织抵御,城破殉难,侄豸佳为清兵所伤,跛一足。国仇家恨,让丁耀亢铭刻于心。当时兵燹遍地,民不聊生。为生活计,顺治初年(1644)他曾出行淮上,又泛海北游。顺治九年(1652),丁耀亢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其时名公巨卿多与结交,声名渐著。顺治十一年(1654)为容城教谕,顺治十六年(1659)迁惠安知县。因不乐仕途,第二年即以母老告归,终老未再出仕。

一生著述甚丰

因《续金瓶梅》入狱

  丁耀亢一生著述甚丰,其诗词,“踔厉风发,少作即饶风韵,晚年语更壮浪,开一邑风雅之始,县中诸诗人皆推为前辈”(《诸城县志》)。然其诗集却列入《清代禁毁书目》之中,因其中有甚多“违碍之语”。其传奇今存《西湖扇》《化人游》《蚺蛇胆》《赤松游》四种。

  丁耀亢被文学史家所重视,并非他的诗文成就,而是他的小说《续金瓶梅》一书。小说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及其描写的人情物态,显然不只在言情而已,同时影射了明清易代之际的人情世态,抨击和揭露了清贵族的残暴统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此书一出,清廷震怒,丁耀亢于清康熙四年(1665)因此下狱。后来丁耀亢获释,但是小说却被付之一炬。自此丁耀亢两眼昏然,丧明逃禅,自署木鸡道人。

  丁耀亢除《续金瓶梅》和四种传奇之外,尚有诗词集《逍遥游》《椒丘诗》《陆舫诗草》《江干草》《归山草》《听山亭草》,辑为《丁野鹤遗稿》。

  据说1660年,丁耀亢以赡养老母为由辞去惠安知县,告归乡里,来到相家沟隐居。第二年就在村东依山傍水之地建起了四亩的宅院,名曰“橡谷山庄”,山庄分为“煮食草堂”“东溪书院”两部分。草堂为全家饮居之所,书院是他的读书之处。

  当年的书院早已被毁,草堂也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丁耀亢在这里的遗迹荡然无存,唯有他种植的两棵银杏树还矗立在庭院中。这是一对夫妻树,雄树高大,雌树相对矮小,它们相依为命,风雨同舟,携手走过300多年的风雨岁月,如今依然生生不息,让人感到了生命的强大与坚韧。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树上挂满了人们用来祈福的红色布条。也有资料说这两棵树是丁耀亢的父亲丁惟宁栽种的。到底是谁栽种的,已经不重要,它们因丁氏父子的名气而成为名胜古迹,并且造福一方。

出资建桥安度汛期

野鹤桥至今仍坚固

  相家沟村东是相谷河,河水清澈见底,现在河上横跨着两座小石桥,南面那座是新建的,北面那座是古老的野鹤桥。野鹤桥桥面粗糙褶,桥身长满青苔,石块大小不一、很不规整,显然没经过石匠的凿琢。有些石块已经风化,呈现出岁月的沧桑。桥洞为单孔,椭圆形,远望宛若一轮悬挂在碧波之上的明月。

诸城境内的齐长城(上) ——丁耀亢曾定居相家沟

  野鹤桥

  野鹤桥始建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当时,丁耀亢(丁野鹤)在相家沟橡谷山庄隐居,因见村塾堂与村子之间隔一条小河,每年汛期到来,村里人就无法过河。于是丁耀亢就出资,带领村民和能工巧匠,在河上修建了这座石桥。相家沟村的人为感恩丁耀亢,给这座石桥取名为“野鹤桥”。今天,桥头南边还立着刻有“野鹤桥”的石碑。

  野鹤桥为拱形石桥,单洞,弦长3米,弧高4米,桥洞全部借助力学作用,共34层,由约30厘米的长方形条石一块块挤压而成,桥面长约20米,宽约3米。石桥的桥墩利用自然优势,建在溪水两岸裸露的岩石上,既坚固,又美观,省工省料。据介绍,建桥时村人用豆浆和大米汤,掺上沙子、泥土和石灰浆等材料灌缝,使石块与石块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野鹤桥经过400余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如初。

  康熙八年(1669),丁耀亢病卒,葬于相家沟西黄豆山之阳。他与野鹤桥东西相望,共同见证着相家沟历史的沧桑。

  本期图片由张超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由诸城市政协、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诸城市茁山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提供资料。

本期撰稿:王学斌 万军 李晓 季彩凤 刘培珍 张秀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