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婷芬 蛋白质检查是尿液化学成分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对于尿蛋白的检测,主要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试带法用为临床筛查,磺基水杨酸法作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得最终尿蛋白含量很少,仅仅为30-130mg/24h。一次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蛋白质定性试验阴性。当尿蛋白超过150mg/24h或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对于以上的描述毋庸置疑,但笔者也遇到过蛋白质定性与定量不符合的情况。举例说明尿常规:PH8.5,NIT阴性,SG1.020,BIL阴性,GLU阴性,UBG阴性,PRO 2+,WBC阴性,KET阴性,RBC阴性。但是此患者的尿蛋白定量结果为0.173g/L。 分析:尿常规PH为8.5,为仪器所能做出的最高值,考虑结果不一致与碱性药物有关。追问病史,患者近期有服用较大量碱性药物。告知停用后于次日复查,尿常规定性结果:PRO +,PH6.5,蛋白定量为0.542g/L。有文献资料显示:PH值对蛋白质定性定量结果都有影响,试验发现,对酸性尿影响不大,对碱性尿如PH在8.0左右对结果会造成干扰,即引起定性偏高,定量偏低。 尿液分析仪尿蛋白测定是根据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模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指示剂四溴酚蓝、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3.2时,四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白蛋白)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 某些药物可影响尿常规干化学结果,患者服用奎宁和磺胺嘧啶等药物引起强碱性尿时,会使干化学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磺基水杨酸法出现假阴性结果。一般可用稀乙酸将尿液PH调至5-7,再行实验,来区别是否由于强碱性尿而导致假阳性。 抛砖引玉,说到尿蛋白就不得不提起尿微量白蛋白。 问题 如题,强碱性尿(如PH=9.0)会不会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尿常规白蛋白2+,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结果怎么解释? 回答 1. 是否为钩状效应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法,用于肾脏早期损伤时微量蛋白的存在,当尿常规强阳性或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会因为蛋白过多出现后带现象而呈现阴性。 2. 看PH是否对干化学有影响。下图为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假阳性、假阴性常见的原因。 ![]() 针对尿微量白蛋白笔者还有话要说,目前国内常用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有免疫标记法和免疫比浊法,较多采用免疫比浊法。我们科室采用的也是免疫比浊法,白蛋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浊度变化,其浊度高低反映尿液样品中白蛋白的含量。因此,凡影响尿液浊度均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造成假阳性,比如结晶尿、乳糜尿等。 尿液中存在多种晶体物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处于溶解状态。当尿液中某物质浓度超过其溶解浓度时。就会形成结晶尿,当结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尿液会呈现浑浊外观,进而影响比浊法的测定结果。结晶的析出与尿液的PH、温度、盐类浓度密切相关。 总结 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虽检测的是同一种物质,但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敏感度要高于尿干化学蛋白测定,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轻度升高而尿干化学蛋白质阴性的情况也属于正常。但在排除常规蛋白假阴性的前提下,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异常高,观察外观,进一步镜检,考虑是否尿液的浑浊度影响。尿液浑浊可来源于食物、药物、盐类代谢,通过尿液PH、离心后沉淀,用上清液测得真实的尿微量白蛋白。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康婷芬,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文观点仅做参考,如对某一观点有争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维护网络环境,请勿发表不当言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