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中的一句话,越早领悟,抑郁症越早治愈

 重塑心灵心理 2023-07-17 发布于北京

有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之前说要心无挂碍的活着。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可是我怎么才能心无挂碍呢?我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反正就是感觉听着有点道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操作。”

我回答:“其实你的心从来就没有挂碍的。你的心从来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它停留。如果你的心有东西可以停留的话,那你还怎么能流利行动呢?那你还怎么走路呢?所以,你的心本就没有挂碍。这也是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

那挂碍的是什么呢?挂碍的是你对念头和想法执著。什么叫执念,就是你执著于那个念头想法,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挂碍。当你放下对于念头想法的执著,不被念头想法所迷惑,哪里还有什么要放下的呢?不去挂碍念头想法的当下,就是活在当下。”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问师父,说:“师父,都在说开悟、开悟。我想问下您,到底开悟是什么呢?”师父回答:“开悟啊,其实很简单,开悟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下小和尚就困惑了。

他问师父:“那照您这么说,我岂不是已经开悟了?因为我从来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啊。那我和您没有区别啊。”老和尚笑了笑,说:“行为是一样的。我们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但是你吃饭的时候在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在想着吃饭。虽然你的身在吃饭,可是你的心却跑去了睡觉。怎么能和我一样呢?”

小和尚突然有所领悟说:“哦,师父,我知道了。吃饭的时候,心在饭上,与饭在一起。睡觉的时候,心就在睡觉上,与睡觉在一起。”

“是的”他师父说。行为上是一样,但是一个是与当下的发生同在,而另一个却已经跑到虚妄的念头中去了。所以,能一样吗?

讲起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一个真实的事。王阳明应该算是我们古代的圣人吧。这大家应该都会承认吧。他有一首答人问道的诗。这首诗的取名也是够随意的,就叫《答人问道》。

顾名思义,就是别人问他,什么是道,道的表现是什么。他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这首诗是有据可查的。和上面的那个故事简直是如出一辙。都不需要翻译,字面意思和我们现代文没太大区别。就是什么是道呢?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但是我告诉你们是这样,你们却根本不会相信,反而要在外面去求一个所谓的道。

为什么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修行呢?其实就是说的是活在当下,心无挂碍。该干嘛干嘛。

这首诗也是对治抑郁症的不二法宝。很多抑郁症朋友总是说:“我抑郁了,没心情,所以啥都不想干,自己一个人呆着。”可是这样越呆着,人的胡思乱想越多。还不如像王阳明说的那样,该干嘛干嘛,管它什么抑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反而就走出抑郁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