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招魂事件,透露杨贵妃生死的真相

 野狐奇谈 2023-07-17 发布于江西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话说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后回到长安,结果被儿子软禁在太极宫做了太上皇。

身边旧人,如将军陈玄礼、宦官高力士等都被赶走或流放。

李隆基倍感凄凉,郁郁寡欢;还曾作了一首《傀儡吟》,感慨自己的处境: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在这种情形下,已经风烛残年的李隆基,越发思念被缢死在马嵬坡的杨玉环。

恰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从临邛来的道士,自称有李少君之术,

李少君是谁?

民间祭灶习俗

汉武帝时,有两个超级大神棍,头一个就叫李少君。

李大忽悠自称有三大技能:拜灶神、不吃饭、抗衰老。

最出名的事迹,就是"装老"。

有一次,在汉武帝舅舅,武安侯田蚡的聚餐上,

突然跟一个90多岁的老头说,我以前跟你爷爷一块在哪里哪里玩过。

结果,那个老头很配合的说,他说的都是真的,小时候我爷爷带我去过。

"一坐尽惊"……我只想问:老头,你这个群演一天多少钱?

后来汉武帝拿个家里的古董,请他掌掌眼,

李少君淡定的说,这不就是齐桓公的东西吗?怎么到你手上了?

大家在不知道瓶子底,还是瓶子里面,找到个标志,果然是齐桓公时候的东西。

"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这也行?只能说汉朝人笑点太低吧。

不管咋样,李少君把汉武帝忽悠住了。直到某天李大忽悠生病死了,

汉武帝还觉得,人家是修炼了太阴炼形,尸解成仙了。

(有关尸解成仙、太阴炼形,详见拙文:网传的林家宅37号故事,不过是附会道教成仙术太阴炼形。)

真是堪称完美的表演,不过李大忽悠唯独没有表演过招魂。

少翁才是招魂的总导演。

电影《招魂》海报

其次的大忽悠叫少翁,少翁的技能点才是:招魂。

《史记·孝武本纪》: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

汉武帝思念早亡的老婆王夫人,于是让少翁为其招魂再见一面。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现在大都根据《汉书·外戚列传·孝武李夫人》,

认为招魂的是李夫人,其实是错误的。

少翁招魂成功后被拜为文成将军,可惜,还是不如他的前辈李少君,

一年后在表演时,即因造假穿帮、玩脱了线被杀。

《史记·孝武本纪》、《史记·封禅书》与《汉书·郊祀志》都记录了文成将军死后的第二年,元狩五年汉武帝重病于鼎湖,说明少翁死在元狩四年。而李夫人去世时,少翁已死十余年。

班固大约是因为李夫人后被霍光尊为孝武皇后配武帝, 而坊间则认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实在更具传奇色彩。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不管是王夫人还是李夫人,甚至少翁被当做了少君,

可招魂的事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在《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外戚列传》均有记载。

1、少翁版版招魂记

民间剪纸

少翁呢,晚上点上蜡烛,蜡烛前挂上帷帐,准备幕布投影了。

中间摆上酒肉作为奠品,让唯一的观众,汉武帝待在对面帐子里。好戏开场:

汉武帝隔着老远,看见对面帷帐上慢慢出现了个女人的影子。

脑补一下,仿佛老婆生前的样子。坐在那坐了会,就好像要走了。

汉武帝估计也入戏了,就想过去摸摸抱抱,可又不能出去。

为什么"又不得就视"?无外乎,导演少翁让汉武帝答应,

只能隔着帷帐相见,不然就会把夫人"吓走"之类的话。

可怜的汉武帝,"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这就是成语"姗姗来迟"的典故了。

我提议,应该给少翁导演颁发终身成就奖,

感谢他以非凡的勇气,开创了皮影戏这一全新剧种!

2、少君版招魂记

皮影戏在后世大家见怪不怪,很难想象汉武帝竟会被这哄小孩的玩意糊弄。于是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这次招魂的故事变为:

少君历经十年,在一个叫暗海的地方,找到一种叫"潜英"的石头。

这种神奇的石头"其色青,轻如毛羽"。冬天就变热,夏天就变凉。

把这种石头刻成夫人的样子,除了不带喘气,说话就跟真人一样。

当然,石头外面还是要蒙上一层轻纱,

同样,汉武帝不能凑近看,为什么呢?因为石头有毒。

看完之后,还要把石头捣碎做成丸子,让汉武帝吃了,说从此就不再受相思之苦。

搞不明白的一点是:凑近看看都担心中毒,吃了就不怕毒死?

临邛道士版招魂记

言归正传,不管是少君还是少翁,也不管是投影还是石头,

反正一提"李少君术",大家都知道就是"招魂术"。

于是这位临邛道士,立即被李隆基请进宫来,为杨玉环招魂。

根据《太平广记》把这个故事整理如下:

这位临邛道士,姓杨,名通幽,就是本次"招魂"的总导演了。

不过这次招魂的时间有点长,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亏得李隆基有耐心看完。

第一天:杨通幽睡了一天;

晚上起来,对李隆基说:今天去了黄泉地府,没有找到一个鬼叫杨玉环的。

李隆基有点安慰:我老婆这么漂亮,应该不至于变成鬼吧。

那就是升天咯?

第二天:杨通幽又睡了一天;

晚上起来,对李隆基说:今天去了天庭仙界,没有找到一个神叫杨玉环的。

李隆基有点不开心了:天上也没有?!那去哪了?

老板,别生气,我再努力。

第三天:杨通幽加倍努力睡了一天;

晚上起来,对李隆基说:终于找到了!原来你们两个上辈子都是神仙。你老婆在东海蓬莱岛上,已经重列仙班,道号太真。说等你也死了归位,自然会再聚,叫你别惦记她了。

这幕时长三天的大剧,最为精彩的一幕上演了:

杨通幽不知道从哪取出来几样信物:

是以前李隆基给杨玉环送的几样首饰,还有个玉龟子;

还转述了只有李隆基跟杨玉环知道的小秘密:

曾经某年七夕情人节,在长生殿中,一起发誓:世世愿为夫妇!

这是杨导的招魂记,已明显超出了表演的范畴!

因为有实打实的证据,证明他真的找到了杨玉环?!

究竟是杨导法力通玄?还是杨玉环仍然活在这世界上?

杨玉环生死的真相?

一: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根据新、旧《唐书》:

1、 杨玉环马嵬坡被逼自缢,由李隆基派高力士在佛堂里帮忙。

2、 杨玉环死后的尸体,是由高力士用车子推出,放在驿站的院子里,然后让陈玄礼等进院子查看。再由陈玄礼出去跟军队告知:贵妃死了。

3、 然后尸体是"以紫褥裹之",匆匆埋葬于驿站道旁。

4、 两年后,李隆基想改葬,挖开杨玉环墓,"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总结下,陈玄礼、高力士都是李隆基心腹中的心腹,当然跟杨玉环至少也是几十年的麻将搭子,整个过程全是"自己人"!这里面暗箱操作空间太大。我是说假如,陈玄礼跟高力士一合计,用个侍女代替,谁又能看出个端倪。

这就跟曹操"割发代首"一样,做皇帝做到这份上,尔等士兵"皆呼万岁"就好了。谁又会继续去深究?

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是在34岁写的《长恨歌》,距安史之乱平定不过40几年。与几个朋友凑一起讨论前任国家元首的八卦,大家早有默契,杨贵妃没有死。也没成仙,也没变鬼。可是很多事看破,却不能说破。不然一发表就要被和谐了。

三:蓬莱宫中日月长,中有一人字太真。

那杨玉环去哪了?重操旧业,蓬莱山中出家修道了,反正进宫前就当过好几年道士。

之前有人看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就猜是东渡日本了。在当时那兵分马乱的年代,从西安一路跑到上海去东渡日本?有点想多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在今天四川营山县境内的太蓬山还靠点谱。

(以下观点引用:四川文史研究馆冯汉镛教授《杨贵妃马嵬还魂之谜》)

天蓬山贵妃广场

1、太蓬山早在晋初,已是道教圣地之一;隋唐之后香火尤盛,当时的太蓬山就因其"状若海中蓬莱"而得名。

2、太蓬山上有一道唐代《安禄山题龛》,推测是杨玉环借此为安禄山祈福的。……想象下他们三的关系,有点凌乱。

太蓬山《安路上题龛》

3、在太蓬山一座"杨氏之墓", 民间称之为"仙女坟"。此地从古至今也无一家杨姓人氏。

推测这座坟为杨贵妃之墓。

太蓬山杨氏之墓

脑补发挥一下:

所谓招魂的临邛道士,不过是杨玉环的信使,

以首饰和悄悄话为证,给李隆基捎个口信:

我没死,现在出家了,过得挺好的,别担心了。

这辈子缘分尽了,你也别问我在哪了。

各自安静的过日子,反正死后自会相见。

两次招魂,不过是两段伤心的故事。正所谓: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白居易《李夫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