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述槐轩》㉓——《传》之四章 l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有而无限 2023-07-17 发布于山东

12

竹林书院

 图片

学入槐轩,武继隐仙,医承终南。

专注于道武医智慧的传承与传播。

著作提要

     《祖述槐轩——刘伯谷先生讲<大学><中庸>》,是跟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  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人浅出地讲解了成已成人的  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庸》讲稿阐明了“天  道即人道”“尽人即可合天”的大旨,论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和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基本观点。刘伯谷先生所讲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皆以其曾祖、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所著《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基本观点为据,贯穿了刘沅的先后天学说和理气学说,指出并纠正了程朱理学对儒家元典的误解,为读者准确理解儒家元典字义、文义和主旨,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

《传》之四章

图片

刘伯谷先生撰

录自《祖述槐轩》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①

     现在我们看第二节。《书经·康诰》有这么一句话:“如保赤子。”就像保护婴儿一样。这是《书经》上成王教他的儿子康王的话:你去治理国家,对待底下的子民,要像爱护婴儿一样,(要像)爱护你的娃娃一样。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曾子说这个话,实际上是再进一步来申解它如保赤子,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有个前提,叫作“心诚求之”心诚求之的意思就是必须使你的心要真真诚诚地求得这样。之是“这样”,代词。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呢?就是动物嘛,它生了孩子,它还要去爱一爱,去舔它的孩子,对不对?动物都有这点慈心,当然作为人来说,(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人,他爱他自己的婴儿,这是天性,天性就是槐轩讲的天理,上天给你的那个东西,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这一点再坏的人也不会泯灭,坏人生了娃娃他不爱呀?这一点恐怕坏人都没有泯灭,是不是啊?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个诚,所以关键是在心诚求之,这个诚是老天爷给你的。诚是直诚,真诚是什么意思呢?在《四书》上我们叫它忠,或者叫仁。忠也好,仁也好,不是现学的,槐轩讲的老天爷在你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给你了。曾子就指出,保赤子是人人做得到的,只要心诚求之。虎毒不食子,老虎那么凶狠都不吃它的孩子,何况人呢?这里有个什么道理在里头呢?这就是人有个诚嘛,有上天给它的一个仁心嘛,就是槐轩讲的性嘛。所以曾子就说如保赤子,如娘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是因为你的心里就有慈爱之心,这个慈爱之心是老天爷已经给了你的,你只要认认真真去做啊,把它体现出来,“虽不中不远矣”,即使是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好,“中”是百分之百的好,离那也不远了,因为这个是自然的。

     曾子为了怕读者没有懂得这个意思,他又举了一个例子,举得相当通俗:“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未有就是没有,没有学了生娃娃她才来嫁(人的)嘛,世界上找不出来这种人。我先去学了怎样喂孩子奶,或者怎样去生娃娃,去学了怎样去保护他,去爱他,有没有先学了这些  以后才去嫁的呢?找不出来嘛。你既然还没有学,你就去嫁了,那么你  生娃娃的时候,你怎么懂得爱娃娃呢?这是天性嘛!叫作仁,叫作诚。你心里头诚了,你只要去求“之”,只要去做,“虽不中不远矣”,基本上可以做到了。回到前面那句“如保赤子”来看,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天理良心,你们在治国也好,齐家也好,都要像保赤子一样,这个是你们本身具有的,不需要学的。孝、弟、慈都是不需要学的,这个就完全符合了槐轩所讲的性。这个仁心(天理良心),人人都有,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最好的注解、最好的依据。

图片

     这个是第二节,我们把它小结一下:举孝、弟、慈为例,引出诚(忠)字。诚是人固有的,孝、弟、慈既能够齐家,又可以治国,而齐家、治国用孝、弟、慈则不需要去学,是你本身就有的,你只要做到复性,就解决了。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债事,一人定国。①

     要能够治国,就要先齐家,而齐家首先要“心诚求之”,只要有诚(曾子提出了一个诚字,就是提出了一个忠字,忠诚),就可以把你的爱推出去,从你本身推到你的家庭,推到国家,推到天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兴,是兴起的意思。只要让你一家人都懂得仁,以仁来待人,以忠诚来待人,就会兴起谦让之风了,那么你就会影响到一个国家里的人,都学会仁爱了,都学会谦让了。

     曾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国家的范围是比较小的,他所谓一国,一般方圆40里,国家范围很小。所以只要你这一家仁,一国就兴仁了;一家让,一国都兴让了。从你家里推之于国,就是推已及人了,效果就出来了。现在有一句话说,从本身做起,从个人做起,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从反面讲:“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仁是好的,贪戾就是坏的,所谓贪戾就是贪婪。为了自己,看到东西就想要,看到钱就想要这个谓之日贪。贪就是贪婪,戾是狠毒,下毒手。所谓贪戾就是只要他想要得到的,他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法达到目的。一人贪,一人戾,一国就作乱。特别是你在上面,下面就看你做的(是)什么,你贪,底下人跟着贪,你要狠毒了,下毒手了,不择手段来争钱争物了,底下人也就跟着来了,这叫作“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也就是孟子讲的“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领导者这样做,那下面人做得比你还过分。“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从正面讲;“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从反面讲。一句话,做好事也有人跟着你,做坏事也有人跟着  你,因为你带了头。

      “其机如此。”“机”,原因、关键的意思。关键就在这儿,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你带的那个头,带的好头还是带的坏头。“其机如此”,关键原因就是这样。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债者,败也,使事情失败了,没有做  好叫作偾事。“一人定国”,一个人就会把国家搞好,使国家安定。

     一正一反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看你带的是好头嘛还是坏头?就是这么一句话。曾子只不过反复地从正反两方面来说,就是要紧承到上面提出的诚字,一定要忠诚,不能做坏事啊,做好事也有人跟着你,做坏事也有人跟着你,报应快得很。

     我们还是把这一段概括一下:承诚(忠)字,言其报应之速。

     说报应很快,做好事得到好报应,做坏事得到坏报应。你作为要去  齐家治国的人,看你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做好事国家兴,做坏事国家亡;做好事家庭亲,做坏事家庭亡,就说明这么一个道理。这一段是作进一步地(申)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