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案例情况 02案例分析 ④企业不能自行使用该商品或将该商品提供给其他客户。 03评析 1. 售后代管这种业务模式,从商业合作以及会计处理上都有明确的规则,但是其适用和认定需要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毕竟,这样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发行人收入确认的规模,如果标准稍微一模糊或者摇摆,可能就会给突击确认业绩的粉饰行为甚至就是赤裸裸的业绩造假行为创造了可能。毕竟,如果不深入核查、充分论证,只看一些表面证据,粉饰业绩和真正的收入实现只有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 2. 这次交易所分享的案例非常典型,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借鉴意义。三个案例有两个符合售后代管的所有条件,同样也有一个案例理由不充分证据不足因而最后撤回了申请,三个案例交易所解释的都很到位,篇幅有些长,不过大家一定要认真读完。此外,交易所还用正确和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售后代管这个本来就很疑难的问题,真的好好阅读,一定收获满满。 3. 对于售后代管从会计处理和财务核查的角度,必然有很多需要关注的要点和核查的方式,比如重点关注产品是否有客户的独立标识、客户产品是否有独立的隔绝的存储空间、客户产品与发行人产品是否能明确区分、发行人是否能够自主决定这些产品的处置等。而除了这些,其实判断售后代管是否真实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还是:合理性。就是,发行人采用这样的售后代管的业务模式,是否符合商业惯例,是否有双方明确的合同预定,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4. 有些行业售后代管很流行,或者某些客户对于供应商的要求就是主流的售后代管,那么发行人采用这种模式就有合理性。如果行业内没有这种模式,发行人的客户跟其他供应商合作也没有这种模式,发行人突然找到几个陌生的客户开展这样的售后代管的业务,那么自然需要重点关注,审慎核查。 转自微信公从号:投行小兵,版权归原作者。收藏仅供学习使用! |
|
来自: chinawolfeddy >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