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州园林甲江南,这种情况当然并非是一时之兴,而是经过历代积累而成。建国后,各地园林都在陆续修复开放之中,而且都从私家园林向公共景区转型,从而实现旅游收入增加,以及城市形象的宣传。当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意出版苏州园林明信片,实现发行收入。苏州方面也想促进城市风景宣传,曾与出版机构来回沟通,确保做到尽善尽美。在出版社保存的一份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双方交流的过程。 汪星伯负责对接沟通 现存的资料显示,这项出版计划从1964年初立项,正式印制则是1965年2月,也就是说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所选照片从十二幅减少到十幅。首印15000份,定价为每份8角钱。
上海人民美术馆出版社致苏州市委宣传部函(苏州市档案馆馆藏)
1964年3月2日,汪星伯亲笔回信: 宋士诚同志:来信及照片均收到,当即送请园管处仲处长、陈处长及园艺科同志审阅,今日已送还,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文字方面,没有多大出入,关于历史和位置距离方面,略加改正,直接写在文稿上,照片方面,有少数不赞成,意见写在照片下面,请参考。 ![]() 1964年3月7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宋士诚即回信给汪星伯: 关于苏州小画片的内容,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作了修改。将网师园“竹外一枝轩”改换“月到风来亭与濯缨水阁“;留园“林泉耆硕之馆”改换为“涵碧山房”。至于天平山一幅,主要是生长茂盛的枫树,照片的色彩很好,祠堂是带进去的,在画面上不显著,不是要介绍主景,我们觉得问题还不大,故没有调换,不知你们的意见如何? 文字也作了修改,勿念。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汪星伯为园林管理处园艺科副科长的通知(苏州市档案馆馆藏) 小画片跨年运营 1964年1月4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门致信给苏州市委宣传部,其中提到了明信片从十二幅减少至十幅,名字也从《苏州》改为《苏州园林》,信中对于具体操作事务也作了商榷。当然主要还是请苏州市委宣传部终审这套明信片内容,从而投入印制。 ![]() “1.这套《苏州园林》明信片,原名是《苏州》,有十二幅,曾请你部审查,后考虑到图片的内容不足以及反映苏州全貌,故改名为《苏州园林》,比较确切。同时相应删去《天平山》《北寺塔》二幅,由十二幅改为现在的十幅。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委员会宣传部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函 (苏州市档案馆馆藏)
1965年1月11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卢世澄及时向负责人、出版家李槐之汇报,说这套明信片已经送苏州市委宣传部审查,“对其中三张认为较差,但还可以出版”,因此“在印刷力量上安排进去,春节前出版……”。 ![]() 1965年2月,这套彩色明信片出版了,分别为《苏州沧浪亭外景》《苏州拙政园小飞虹》《苏州拙政园香洲》《苏州狮子林》、《苏州虎丘山》《苏州灵岩山》《苏州留园》《苏州网师园》《苏州怡园》《苏州西园》。摄影作者为郭仁仪、吴中行、顾东昇。其中郭仁仪提供了七张。这套明信片设计有八角花窗封套,书法题签,印制精雅,可以说是苏州园林一次跨时代的图片记录。 ![]() ![]() 沧浪亭 ![]() 灵岩寺 ![]() 狮子林 ![]() 拙政园 ![]() 来源:《苏州档案》公众号 2023-0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