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贤明善良的子西,让楚国恢复元气,最后却被忘恩负义的侄子所杀

 伯山的书山学海 2023-07-17 发布于广东

春秋时,楚平王时期虽然奸贼小人多,但作为与其对立的君子也是有的,比如楚平王的庶长子子西。

不过子西虽然是贤明善良的君子,最后却也因此而丧命。

1.拒绝王位,拥立两代楚王

当初楚平王去世时,由于太子珍年纪还小,于是楚平王将太子珍托付给子西等兄弟和囊瓦

楚平王

等到楚平王去世后,囊瓦看太子珍年幼,且其母亲本是太子建的未婚妻,所以想要废掉太子珍,立子西为楚王。

不过子西本人贤良,严厉斥责了囊瓦,随后拥立太子珍为王,是为楚昭王

后来由于囊瓦的无能和贪功,导致吴国攻入楚都,楚昭王逃亡在外。

子西与楚昭王失去联系,于是就在脾泄建立新都,仿制了昭王的车子和服饰,用楚王的名义收拢逃亡的楚人和士兵。

不过子西没有一点想要当楚王的意思,在他听闻楚昭王逃亡在随地的消息后,就带着自己收拢的人马前往随地与昭王汇合。

公元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作为陈国的盟主,楚昭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子西等人随往。

到了前线不久,楚昭王的身体却不行了。临死前,楚昭王将子西等三个兄弟找来交代后事。

由于昭王的儿子也很年幼,所以昭王就希望子西能够继承王位,不过子西拒绝了,另外两个兄弟子期、子闾也拒绝了。

直到第五次请求时,为了让楚昭王安心,子闾才假装答应了。

等到楚昭王薨逝之后,子西三人隐瞒了楚昭王的死讯,悄悄撤军。回到楚国后,三人拥立楚昭王的太子为楚王,是为楚惠王。

从这可以看出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太子建为了太子甚至楚王的位置,忘恩负义想要和晋国配合灭掉郑国。

而子西几次都有机会继承王位,却坚守自己的底线,为楚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2.好心没好报

楚昭王逃亡后,由于申包胥哭来了秦军,于是在晋楚联军的还击下,再加上吴国内部生乱和越国攻击,吴国撤退。

楚昭王重新回到楚都后,任命子西为令尹。

子西担任令尹期间曾多次劝谏昭王,并将楚都郢都迁到鄀地,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楚国因此安定下来,恢复元气。

而子西在楚国安定下来之后,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还在外流亡的亲人,太子建的儿子白公胜,于是就想将他召回楚国任用。

他的好友叶公沈诸梁,沈尹戌的儿子,就劝告他不要如此,因为他听说白公胜这个人奸诈而且喜欢招惹是非,只怕他回来会引发动乱。

子西却认为白公胜诚实而勇敢,正好可以将其安置在边境上,保卫楚国。

不过叶公始终认为白公胜这人不怎么行,一直劝告子西不要召回他。子西一意孤行,派人悄悄接回了白公胜。

此时的白公胜也过得不爽,尽管伍子胥此时在吴国得势,但是白公胜和伍子胥的关系变坏了,因为双方已经没有共同的目标。

对于伍子胥来说,最大的仇恨来自楚国,所以要报复楚国。而白公胜最大的仇恨则是郑国,因为父亲太子建是被郑人所杀,自己也被郑人追杀过。

白公胜自己没有闲着,一直混在亡命之徒中,希望有机会带人刺杀郑国君主。此时子西召他回楚国,正合他意。

回到楚国后,子西见到他很高兴,就把巢地封给他,级别为公,所以称为白公胜

白公胜回到亲人的怀抱,自然要诉苦,于是就希望子西攻伐郑国,为自己和父亲报仇。不过子西贤明,认为此时不是攻打郑国的时机,所以只是口头答应了他。

很快攻伐郑国的时机来临,因为晋国内部生乱,中行家和范家攻伐赵家,结果被智家、韩家、魏家偷袭,发生大战。

晋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包括郑国都支持中行家和范家,希望让削弱晋国。等到中行家和范家战败,晋国开始讨伐这些国家,于是郑国向楚国求救。

到底是攻打还是救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好子西选择了对楚国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对个人有利的选择。

如果不救,晋国吞并郑国之后就与楚国接壤,到时候对楚国不利。而且即使楚国不救,郑国也可以向吴国求救。

于是子西率军救援郑国,晋国因此撤军。子西救援郑国成功后,与郑国结盟,并接受郑国贿赂而回。

为什么要接受贿赂呢?因为这都是被晋楚两国的大臣,特别是晋国带坏的风气,你不收人家不放心。

虽然子西做的这事对楚国有利,但是白公胜拎不清,他认为子西是和郑国一伙的,也就是自己的仇敌,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被子西召回的了。

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利用带领楚军打败吴军的机会,要求面见楚惠王。然后趁机杀死子西等人,挟持了楚惠王。

楚都的官员们都是纷纷逃窜,没有人讨伐白公胜,最后还是叶公听闻消息后,带军平叛,诛杀了白公胜,才使惠王复位,并埋葬了子西等人。

3.结束

可以看出,白公胜应该是受他父亲太子建的影响很大,而且一直没有得到矫正,都是忘恩负义之辈。

子西的结局不由得让我们反思,做一个好人确实是很难,如果不能聪明地区分出什么样的人值得帮助,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被反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