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陆艺|王渔洋“神韵说”的当代意义

 春色红杏 2023-07-17 发布于美国
图片

王渔洋“神韵说”的当代意义

罗陆艺

(广西玉林市诗词学会第三会长)

         如果要评选清代以前的诗学泰斗,非王渔洋莫属。他诗学著作等身,还提出指导诗词写作的神韵说,而况,他的诗作也很拔尖,无愧于其诗学理论的实践。

        王渔洋(1634年至1711年),山东桓台人,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其先后经历顺治、康熙两朝,官至二品,位列九卿,曾执掌司法、钱粮等要职,始终不贪不占,清明一生,为国尽忠,鞠躬尽瘁,被世人所称颂。诗如其人,咏物道情,可歌可泣,自然也为后世诗家所推崇。他有“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的自题诗,有对儿子“日用节俭可以成廉”的谆谆教导,有“屏绝货贿,不名一钱”的持身之洁,故能长期身居要职高位,权重持恒,洁己爱民,主持公道,靠自重自省、防微杜渐、严于律己。他生活俭朴,“日食蔬菜一二器,不妄费公家一钱”。

        就这样俭朴的生活中,他一生诗文著作竟达200余卷之多。其中92卷的著作《带经堂集》,收入他本人诗达四千余首,诗选还有《渔洋精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杂著有《池北偶谈》、《居易录》、《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等。他是清初诗坛神韵派的领袖。诗作与诗话平行,古今稀见,还有《带经堂诗话》,集中阐述古代诗歌美学之大成。有人如此称赞他的诗能“上溯八代四唐之源,旁涵宋金元明之变”。此评当之无愧,和他同时代的诗人尊称他为诗坛领袖,把他写的诗奉为“一代正宗”。

        百度百科这样敲定:神韵说,指的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其是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用王渔洋(士禛)本人所说的看:“余于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诗话》、徐祯卿《谈艺录》。”(《带经堂诗话》)虽然他也说过“钟嵘《诗品》,余少时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谬不少”(《渔洋诗话》)。他还说“表圣(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景亦绝妙,正与戴容州(戴叔伦,曾任容州刺史)'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带经堂诗话》”从这些引言看,把王渔洋认定是神韵说的倡导者,没错。虽然,神韵说中的“神韵”一词,早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已出现,但只是评画而已,至宋,以严羽为代表,方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明清此词被普遍使用,胡应麟的《诗薮》有20处左右,王夫之也多次谈到“神韵”,如《明诗评选》评贝琼《秋怀》说:“一泓万顷,神韵奔赴。”《古诗评选》评《大风歌》说:“神韵所不待论。”评谢朓《铜雀台》说:“凄清之在神韵者。但这些人的说法和著论,都不如王渔洋之全面阐述,具体运用,重点推开。

        寂超逸,才有神韵。《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曰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王士禛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但这不妨碍神韵说在清代直至当代的巨大影响。

        笔者认为,王渔洋的神韵说的当代意义,一是影响当代诗词理论的进一步发挥阐述,二是具体指导了初学者作诗,三是成就了当代名家。下面分述:

图片

一是影响当代诗词理论的进一步发挥阐述

        在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是王渔洋,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根据他早年编的《神韵集》,可以看到他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

       自然,诗词理论有许多表现形式,当代白话文,为它拓展了广大的空间。但作为精粹而又能广泛涉猎诗词领域的,非诗话莫属。

        诗话,不是 诗歌创作 ,其中之一种,是指评论诗歌、诗派、诗人创作得失和记载诗家故事的著作,其中之举例,往往能流传许多名篇。 朱光潜 《<诗论>抗战版序》:“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诗话肇始于百代诗话之祖——钟嵘《 诗品 》,成于欧阳修《 六一诗话 》。现存完整的宋人诗话有42种。至清代,诗话大有发展,最重要的无疑是袁枚的《随园诗话》,但王渔洋的《 带经堂诗话 》能具体反映了他的神韵说主张,当能独具一格。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渔洋强调创作过程中“兴会神到”的重要 (即“兴趣”)。内中道:“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又说:“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认为创作是“一时伫兴之言”,“伫兴而就”的(《带经堂诗话》、《渔洋诗话》)。

        其对当代诗话的影响是很大的,略举于下:

        熊东遨《求不是斋诗话》,其一便说:“诗者,文学之精也,难从笔上得来,应自心中流出。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做,勉强落笔,恐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耳,纵有千言,何足言价?”此“心中流出”,无疑,便是“兴会神到”的别说。

       《冷斋诗话》为李圣华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347页。李圣华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2021年调往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他仿古代诗话体,集结十余年来读明清诗之心得,共七百余则,分为八卷。内容分别涉及:辨风格,知人论诗,析篇章,录异事,评闺阁诗等等。视野开阔,全面反映了明清诗歌有创作面貌,勾勒出了明清诗歌复杂多元的格局,显示出宏观把握的见识。每条文字不多,高度精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仔细品鉴,其中当看到许多受《带经堂诗话》、《渔洋诗话》的影响。

     《莫砺锋诗话》是一本关于古典诗歌的读书札记,也是作者多年研读古典诗歌的心得的集成。作者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梅庵书院首任院长。《莫砺锋诗话》分四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选录了近二百首古典诗歌代表作(包括词、散曲),解读其文本、分析其艺术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时常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作者特殊的读诗背景,以及在读诗过程中受到的独特的感动,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的写作意图是把作者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心得转化成普及性读物,是王渔洋“典、远、谐、则”四字论诗的活学活用。莫教授在诗话中提及苏轼甚多,是其崇拜之偶像,但在其中也不忘引用王渔洋对苏轼的评价。

        中华诗词论坛从21世纪初创办以来,便有许多诗话连续发表。可惜的是不由创办者意志为转移,中断了一段时间。也正因如此中断,使大部分诗话内容都不能在网上搜索得来了。万幸,《竹下居诗联话》大部分未丟失,共427则得以内部资料的形式成为印刷品,将流传于后世。竹下居正在编写续集,亦将近二百则。诗联话虽广采百家之长,但其中,受王渔洋神韵说影响甚大。姑从续集中随摘几则而明之:

        其一:诗忌直白,推敲某字,变成“诗眼”,可使含蓄(多层解)。谢肖映诗《到马坡东西村采风有感》:“风扶翠竹画中游,雾绕青山泉水流。总理曾经留足迹,田园彩笔绘金秋。”吾提议把绘字改成换字。诗作者本是作家,一语回答之:“真是!”

       其二十九:双关这修辞手法,诗里常用。诗贵含蓄,双关有含蓄之义也。吾诗《答一剪寒梅致符瓦老师》:十四年如晃,网丝真是长。晨开查符瓦,还放折腰香。这折腰就具双关意,一意易明,另一是,原诗为折腰体。

        其六十一: “诗味都从比喻来”近日在各方吹响,大约因为出自名家之手吧?其实,这是个伪娘命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何处见到比喻之影,但却脍炙人口。故竹下居认为,此句应改成“诗味偶从比喻来”,这也是诗词医案之一吧。

        其六十四:古人说,写诗以意胜。是说没有好的立意便是平庸之作。今人进一步阐述,说写诗只写现象,永远低了层次。要通过所见的形象,想远一点,能联想到什么东西,把它感慨进去。自然,写出的东西不平庸,就不是合格律的顺口溜了。

        其六十五:韦应物有好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今人就来个“我有一壶酒……”;李白有名篇《将进酒》,今人就来个《将进茶》。学写写就罢了,偏偏有寡读之大师评为大奖,不是贻笑大方,而是误人子弟。

        赏鉴上面所举的当代诗话,对照王渔洋诗话的:“六经、廿一史,其言有近于诗者,有远于诗者,然皆诗之渊海也;节而取之,十之四五,椎结漫谐之习,吾知免矣;一曰典。画潇湘、洞庭,不必蹙山结水;李龙眠作阳关图,意不在渭城车马,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嗒然,此诗旨也;次曰远。《诗》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尝弦而歌之,故古无《乐经》,而《由庚》、《华黍》皆有声无词;土鼓鼙铎,非所以被管弦叶丝肉也;次曰谐音律。昔人云:《楚辞》、《世说》,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遥;学者由此意而通之,摇荡性情,晖丽万有,皆是物也;次曰丽以则……”可见渊源之深。当代众多诗话,将为发扬光大。

图片

二是具体指导了初学者作诗

         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渔洋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严羽)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维)、裴(迪)《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认为植根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带经堂诗话》)。为此,他归纳了渔洋绝句十二法。

        2016年《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领袖”得主,今之教授徐晋如写道:“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即所谓神韵之法。”

        为进一步说明,笔者从这方面试摘举例如下:渔洋绝句十二法之: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例诗《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后人根据其十二法作诗,何止千万。更重要的是,后人于以学习扩展,创造出更多的写作方法出来,如今在网络上所提到的诗作法中最为这些驰名,经常被初学者使用的,有广西北流人冯振(振心)的绝句五十六法,如: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前句重复字词多实写,第四句重复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这十二法与五十六法,本文限于篇幅关系,不能一一列举,但毋容置疑,其承继痕迹是明显的,不单如此后人学习这些方法,还以王渔洋神韵说之名诗作为例子说明。王渔洋绝句十二法其法二及其所举例子【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例《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而后人阐述第二法及例诗如此用上了: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例如: 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这两种作法论述如蹈一辙。今人以这些作法指导成诗,耳濡目染,或正面或侧面受到王渔洋神韵说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

         即使是诗作者使用网中检测格律的工具,也常会受到已离开我们数百年的王渔洋的指导。如我们使用《搜韵》中的律诗校验工具时,碰到符合的例子,工具便显示出如此指导性的文字——王渔洋指出:在五律的偶数句中,当第二字是“平”,第四字是“仄”时,第一字必须用平,不能用仄。在七言近体中,第一字平仄可以不论,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规则相同。可见,“孤平”句只会出现在偶数句中,仄声收尾的句子不可能出现孤平句。“中仄仄平仄”和“中平中仄仄平仄”一开始就不在“孤平”的讨论范围中。五律偶数句,且第二字为“平”,第四字为“仄”,就只有“平平仄仄平”一种。也就是说,五言“孤平”的形式只有一种,便是“仄平仄仄平”,七言孤平的形式则是“中仄仄平仄仄平”。

图片

三是成就了当代诸多名家


        民国学者胡怀琛著《中国八大诗人》,有一首写王渔洋的七绝:“敦厚温柔三百篇,风入微旨忆当年。可怜多少谈诗客,谁识渔洋是嫡传。”此书将王渔洋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同誉为“中国八大诗人”。等于是说唐宋以后之唯一入选者。近现代的众多诗人及学术名人,包括鲁迅、周作人、蔡元培、闻一多、郁达夫、钱锺书、臧克家、季羡林、乔羽、莫言等,均拜读称赞王渔洋的作品,认许王渔洋的诗论,并佩服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此,笔者诗赞曰:

春至人间草已苏,习将国粹矗中枢。

清明方盛传神韵,世俗当知马踏湖。

试看王渔洋神韵说代表诗作《秋柳》四章中之三章: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后代有人评价说道:赏析该组诗,但觉其主旨虽集中物象于秋柳衰色,但通章却未直白道出一个“柳”字,可谓用典玄妙,委婉含蓄,风韵悠远,意境朦胧,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浓浓显现出了一种感慨盛衰无常迁时序、韶华易逝别有秋的情致。为此,诗一赋出,一时间被争相传咏,大江南北共鸣者似笋生,唱和者如云涌,包括顾炎武、徐夜等遗民诗人亦纷纷和韵,竟引来和诗多达上千首。
        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士禛还特别强调冲淡、超逸和。其诗词代表作如:
《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蝶恋花   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王渔洋提倡意在言外的表现手法,即通过烘托和暗示来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要正面直言。这些代表作都体现出来了。再深一步讲,他是指写出来的诗要跟要表现的生活保持某种距离。距离的含义本身意味着生活感受的存在,审美距离保持到什么程度,要看作者在多大范围内能够通过生活感受来酿造一种更加高远的诗情。
        当代名家说,要把俗语变成诗语。就是学习王渔洋神韵说及其代表作的成果。如:
        当代领军诗人刘庆霖代表作《吉林雾凇》:

玉树婆娑映彩桥,阶霜渚雪日方高。

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

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了大面积的雾凇奇观。这“一夜江声上柳条”笔法灵动,没有实写雾气凝结的冰霜挂上柳条,而是以虚写实,因有春潮涌动,动态的“江声”上了静态的“柳条”。以“一夜江声上柳条”作结不仅可以道出造成雾凇奇观的根本原因,而且达到了“无理而妙”的艺术境界,给人回味。
        张智深的《寄远》:

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

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

此诗将寄远情怀托与梦境,以梦境超越现实。从艺术手法上看,正是作者本人所创立的“不觚体”多幻境特点。也正如王渔洋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味在“咸酸之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现实中的一叶,是风带着飞的,但在神韵的诗人笔下,变成了风骑着一叶。
        高昌的《送立东入藏用齐佳韵》之一:

直上云程西复西,昂扬生气与天齐。

囊中应蓄风雷句,且向珠峰雪顶题。

此诗体现了王渔洋神韵说中“在创作过程中“兴会神到”的重要性。”兰心赏析曰:起句写友人去的地方,突出“高”,承句写友人豪情万丈。转结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文笔并且表达自己的祝福。这首七绝同《黄河赞》一样,笔力雄健,气势一句胜似一句,非高手不能为也。立东囊中是否有风雷句,不得而知,但作者囊中肯定是有的。
        符瓦的《漓江》:

有峰皆俊影,无洞不泉声。

能倾天下爱,全仰始终清。

运用了王渔洋“典、远、谐、则”四字说,尤其是“谐”,“谐”是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性,也即“谐音”。著名的当代诗词选编辑家、评论家郑万才点评道:“此诗题目为“漓江”,前二句“有峰皆俊影,无洞不泉声。”是对漓江山水的总体概括。准确经典,可谓吟咏漓江的佳句。以对仗入诗,为五言绝句首句不压韵最常见的写法,也有评家说此为五言诗正格。三四两句“能倾天下爱,全仰始终清。”融情入景,以情写景,亦情亦景,亦景亦情,分而不分,可谓妙笔。诗人著一流水对而转结,带着哲理,诗思主旨全在于此。全诗皆对,立意颇高,有情有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是水之“清”,也是人之“清”。“清”字是此诗“诗眼”,也是此诗立意的关键所在。”
        当代网上发诗甚多,如王渔洋所说神韵者亦不少,随便一抽便目不暇接,如中华诗词论坛八桂诗海版块上的精华帖:
         江南斋主的《游都峤山石背河幽谷》:

烦闷无须去访仙,虫鸣蛙唱水和弦。

菖蒲击剑岸边石,曲径闻香沼内莲。

愜意时同鱼照相,多情每与鸟谈天。

何如是处能真解,了却心头向自然。

        吝一言的《栽兰》:

素仰兰君洁,栽来伴作邻。

愿为香一瓣,不做看花人。

         蓝旭志的《又见紫荆花》:

偎山对水竞芳华,尽似当年锦树霞。

驿路依然春远近,陶园曾是影横斜。

拂衣艳艳应相识,化蝶翩翩自可嗟。

同学隔屏如有问,此生已负紫荆花。

        晓。晓的《九洲江行》:

寂寞秋江瘦两分,许因生活重千斤。

行来树下歇疲惫,拾得柳枝钓白云。

        抛书人的《访旧居》:

闲来碧草飞花巷,细嗅犹余粥饭香。

信手推开尘锁处,欲将春色掩时光。

        清涟的《春雨中看柳》:

雨酥青玉案,风舞绿罗裳。

柳挂春联处,相思瘦又长。

        李丽光的《陈广林教授路过寒舍有成》:

几世修缘见素心,唐山宋水共承吟。

此身虽过王城府,无奈当年门槛深。

      诗香约的《无题》:

落花染笔诉难休,饮尽春秋百种愁。

遥望云山君万里,一汪水月却同眸。

      其他版块。精品甚多,目不暇接。
        王渔洋是有幸的,康熙欣赏他的诗作,曾征录其诗三百篇编成了《御览集》。最高统治者开金口策划,命作者为自己辑稿编书以供圣览,世所罕见,自然也就更进一步地稳固了王渔洋的诗坛领袖地位。今天的诗人也是有幸的,在二十大习习东风吹拂下,百花盛开。中华诗词第三十六届研讨会暨王渔洋诗学论坛的召开,就是一个大好春光的写照。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罗陆艺,原广西玉林师院附中高级教师。曾在中华诗词论坛八桂诗海任首席版主。现任广西玉林市诗词学会第三会长。诗词著作有《情怀百咏》、《天窗》、《人生十好歌》、《芳春警世》等。网上诗词联已近万首(副),在全国各级赛事得奖百余次。正在编写理论著作《竹下居诗联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